校園食品安全大於天,關乎下一代的健康成長。
今年以來,為順應群眾對“校園餐”安全健康營養的新要求、新期待,恩施州嚴格落實中央、省委工作要求,著力解決中小學校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突出問題,健全完善監管機制,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強烈的責任擔當和超常規工作舉措,靶向發力,標本兼治,取得顯著成效。
落“食”責任
自今年4月中央和省委為解決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突出問題工作進行部署以來,恩施州第一時間組織學習,及時出臺工作方案,成立工作專班,有序組織推進。
“全州在校中小學生約50萬人,學生餐盤關乎健康,連著民心。我們必須拿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上,切實保障在校學生飲食安全和健康成長。”州領導高度重視,要求教育系統堅持“落實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嚴格落實校園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聚焦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突出問題,緊盯食材採購、經費管理、衛生監管等重要環節,深入開展自查自糾,切實提升校園食品安全管理水準及供餐品質。
州教育局先後召開工作推進會、調度會、視頻會、工作分析會、部門商討會、縣市座談會、督導工作培訓會等會議,要求各縣市壓實各中小學校主要負責人責任,加強規範管理,深入排查、整改問題及隱患,切實做好各項工作。
全州教育系統落實牽頭職責,強化上下聯動、橫向協同。州教育局聯合市場監管、財政、審計等部門,制訂下發工作方案,指導八縣市結合實際細化工作措施,針對前期檢查暴露出的問題,進一步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及體制機制。恩施市組織審計、市場監管、財政、教育、紀檢組、巡察辦等部門專題研究,修改完善《恩施市中小學校食堂管理實施細則》等規範;建始縣印發工作提示,實行“一週一調度,一月一小結”信息通報;咸豐縣制訂出臺《咸豐縣中小學(園)四級陪餐工作方案》等;各縣市均成立了以教育部門牽頭,財政、市場監管、審計等部門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
建“食”屏障
解決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突出問題,旨在解決學校食堂管理不規範的深層次癥結,首要的是提升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規範化、精細化、科學化水準。
恩施州各地各校按照教育部組織編寫的《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工作指引》,梳理和盤點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重點內容和關鍵環節,提升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食堂及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從業人員的素質和能力,切實保障廣大師生在校飲食安全和營養健康。
“聽説你們學校的王功偉老師綽號叫‘王過細’,我看應該叫‘王過火’。南瓜有個疤子他都不收,給你們學校送菜太麻煩了……”巴東縣綠華蔬菜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譚藝華曾向巴東縣溪丘灣鄉中心小學校長抱怨,認為南瓜有疤,削皮即可,何必較真?當他感受到王功偉的執著源於對學生深深的關愛與責任,清楚《恩施州校園食品採購配送查驗工作指南》的管理要求後,逐漸理解了王功偉。
《恩施州校園食品採購配送查驗工作指南》是恩施州針對中小學校食堂食材採購配送交易量大、涉及金額高、環節眾多、極易滋生腐敗的現狀開出的“藥方”。同時,恩施州還新建食堂管理相關規章制度1300余份,修訂完善前期相關管理制度1萬餘份,確保各地各校食品採購配送查驗工作有章可循。
為強化食堂管理制度的執行和落實,全州教育系統可持續開展食品安全知識線上學習,組織800余場線上直播專場培訓;線下對各學校食品安全“三類人”、重點崗位人員1萬餘人開展培訓,組織2000余場食品安全知識培訓。
同時,強化示範引領作用,全面築牢“校園餐”安全防線。鶴峰縣連續4年、恩施市連續3年獲評“全國陽光校餐示範縣”,教育主管部門在全州推廣鶴峰縣、恩施市較為成熟的管理模式,供各級各校參考借鑒。利川市創新食材採購管理,為學校大宗食材採購選定一批代理商,完善用戶反饋評價、學校日常監管、家校協同監管“三個機制”;建始縣創新管理路徑,學校食品採購統一供貨、統一貨品價格、統一考核評估。其他縣市相繼跟進,因地制宜推動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築牢“校園餐”安全和廉潔防線。
抓“食”整改
心有敬畏,才能行有所止。州、縣市教育主管部門積極爭取相關部門支持配合,統籌資金,通過內部審計、多部門聯合審計、聘請第三方審計機構等方式,組建36個工作專班審計學校290所。
今年秋季學期,州教育局聯合州市場監督管理局,開展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突出問題跨縣市交叉檢查,提升對全州585所中小學相關情況掌握的精準度,並對問題進行整改。
為把整改落到實處,州教育局主要負責人帶隊到八縣市調研,局領導班子成員帶領機關黨員幹部開展兩輪下沉督導,主動聯繫對接縣市及學校,通過調研走訪、座談交流、查閱資料、隨機抽查等方式,壓緊壓實教育主管部門監管責任和學校主體責任,推動問題查找—整改提升—建章立制形成閉環。
同時,全州各學校還不定時開展食堂開放日活動,邀請家長代表走進校園,參觀食堂的儲存間、加工間、烹飪間、餐具消毒間等各個區域,近距離體驗“互聯網+明廚亮灶”,參與食堂滿意度問卷測評,把整改成果有效轉化為家長滿意度。
提升“食”效
“菜品比較齊全,想吃的飯菜都有。”“孩子在學校食堂吃飯,我很放心。”“學校食堂的衛生比我們家還搞得乾淨。”……日前,恩施州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督查組在咸豐縣黃金洞小學門口,隨機向學生家長了解食堂情況時,家長給予高度評價。
通過實施一系列務實整改舉措和強有力的監督,恩施州中小學校園食堂特別是偏遠薄弱學校的食堂硬體條件得到改善。恩施市白楊坪鎮耗資100余萬元為白楊坪初中修建食堂污物處理廠;鶴峰縣走馬鎮黨政領導堅持每月兩次進校“自費”陪餐;來鳳縣三胡鄉政府投資1.6萬元架設專用管道800余米,學校用水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今年,恩施州共投入約4600萬元對76所學校進行食堂新建或改擴建,投入約1億元添置和升級食堂設施設備,學校食堂“三防”設施設備配備達標率為100%。“互聯網+明廚亮灶+AI識別”智慧管理平臺建設持續推進,建成585所中小學視頻監控點位4100余路,學校食堂大宗食材招標、採購、配送、出入庫、加工、烹飪、清洗、清殺等環節實現數字化監測預警,讓問題無處遁形。
硬體提升了,服務品質也在提升。“我們的廚房師傅每天利用空閒時間做一定數量的麵包等食物,給學生換口味,孩子們開心得不得了。”宣恩縣實驗中學總務處主任吳金華介紹。
品質上去了,價格卻降了下來。此前,宣恩縣的學校採購分開詢價,存在同一品質的菜品不同價的現象。統一採購後,同菜同價,極大降低了成本。今年以來,該縣共減少食材採購成本200余萬元。
“我們學校早餐一碗麵條6元,有兩種肉臊子,還有一個水煮蛋。在外面至少要12元呢。”咸豐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高一學生説。
鶴峰縣下坪鎮中心學校學生家長劉先生表示,家裏兩個娃三餐飯都在學校吃,他們都説學校食堂菜品多、味道好。
恩施州中小學校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工作得到多方肯定,省教育廳高度肯定《恩施州校園食品採購配送查驗工作指南》以及利川市、建始縣在食堂管理過程中關於食材採購、智慧監管等方面的做法,並將恩施州的做法作為典型經驗推薦至教育部。
抓好校園“食”事,才能守護學生“舌尖上的安全”。恩施州將以“數字食堂”建設為突破口,持續鞏固拓展工作成果,不斷提升學校食堂服務保障水準。(記者楊天俊 通訊員易繼兵 陳志偉 鄧青婧)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