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入選今年全省首批5G工廠 雙環科技裝上“聰明大腦”
雙環科技技改蝶變。(湖北日報通訊員 龍嘉樂 攝)
雙環5G工廠運行後,工人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感大幅提升。(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方桐 通訊員 龍嘉樂 攝)
雙環科技智慧5G全連接工廠中央控制室。(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方桐 通訊員 龍嘉樂 攝)
11月14日,2024年第一批湖北省5G工廠名單發佈,湖北雙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雙環科技”)智慧5G全連接工廠入選。
11月19日,2024年湖北省5G+工業互聯網典型應用案例發佈,雙環科技5G+雲網築基智慧工廠入選十大標杆應用案例。
建廠于1969年的雙環科技,何以成為5G新技術運用的標杆?
打破數據孤島 實時數據驅動智慧化決策
應城東城工業園內,年産40萬噸合成氨産業升級項目生産正酣,年産60萬噸聯鹼節能技術升級改造項目加快建設。
雙環科技年産130萬噸真空制鹽、110萬噸純鹼、110萬噸氯化銨,産品銷往國內外。
高投入、低門檻、低附加值,是純鹼行業的標簽。2021年,好不容易走出困境的雙環科技,又遭遇純鹼行業供給過剩的局面,迫切需要降本增效、提升競爭力。
2023年4月,總投資18.16億元的合成氨産業升級項目點火成功。該項目由雙環科技、長江産業現代化工、宜化集團等共同成立的應城宏宜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具體實施,採用了先進設備。
“僅有發達的四肢還不夠,還得有顆聰明的‘大腦’。”雙環科技總經理魯強直言,公司必須解決管理效率不高、生産成本偏高、業務響應遲緩、安全風險較大等問題。
順應國家“智改數轉”政策導向,2022年雙環科技投資5100萬元,實施“5G+雲網築基應城雙環智慧工廠”項目。
“智慧工廠是個新事物,很多方面要摸著石頭過河。”雙環科技電儀分廠廠長郭旭肩挑重任,帶領團隊與中國電信應城分公司攜手攻關。
今年8月,智慧工廠投入試運行。運用5G專網、視頻AI智慧分析等新技術,建設了安全、環保、生産、實驗室等14個模組,集成生産、安全、財務等多業務應用。開發了總駕駛艙和安全、生産、設備等9個分類駕駛艙,打破企業數據孤島,為各層級管理人員提供全過程多維度的生産數據和信息數據展示,輔助管理者進行決策。
中國電信應城分公司副總經理田慶恒介紹,過去企業採用人工盤點、抄表、製表、審批,再計劃排産,存在著數據延遲高、誤差大、指揮調度不及時等弊端。5G定制網覆蓋後,借助下沉的UPF+MEC實現了數據的快速採集和就近計算,再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整合輸出到駕駛艙中,為企業提供了以實時數據驅動智慧化決策的新模式。
AI智慧識別攝像頭 緊盯每一處重要環節
智慧工廠中央控制室裏,長20.48米、高3.84米的電子大屏蔚為壯觀,顯示著數十處AI智慧識別攝像頭的實時監控畫面。
“安全運行582天!”大屏上的一組數據引人注目。
“自2023年4月底合成氨升級改造項目正式投産以來,廠區安全生産‘零事故’。”在魯強看來,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智慧工廠建設功不可沒。
化工企業安全風險大,智慧工廠如何守牢安全關?
打開智慧工廠系統,點擊進入安全管理模組,隱患上報處理、人員定位監控、工藝設備巡檢、質檢全流程溯源管控等功能一目了然。
“廠區安裝了300多個AI智慧識別攝像頭,24小時緊盯每一處重要環節。”魯強介紹,視頻AI分析伺服器接入視頻監控數據流,發現管道跑冒滴漏、工作人員有違規行為等,會及時上報視頻截圖預警。
採訪中,宏宜科技合成氨分廠廠長肖小龍手機上收到系統發來的預警圖片:過濾1號泵房監控攝像頭拍到一團霧氣。經核查,是工人沖洗地面的熱水遇冷空氣後起霧,工作人員進行了確認銷號。
“合成氨生産安全風險點多,不能有絲毫大意。”肖小龍記得,一次變換裝置上的換熱器法蘭密封微漏,發生一氧化碳泄漏,檢查人員未發現,幸虧被在線監測儀器“聞”到,及時報警,避免了人員中毒或火災的發生。
如果有人中毒怎麼辦?
肖小龍掏出身上佩戴的人員定位卡演示,它能顯示佩戴人員所處的位置,一旦進入危險源界區超時,系統會報警;佩戴人員遇到危險時,也可按卡上的“SOS”鍵求救。
“智慧工廠構建了集風險預警、隱患排查、作業管理、人員定位、雙預防上報、安全教育培訓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安全管理體系,全方位守護安全生産。”魯強以數據為證,智慧工廠啟用後,安全隱患排查率提高了8%左右。
人力成本下降20% 生産效率提高30%
生産成本居高不下,是雙環科技發展路上最大的“絆腳石”。
“大量工作靠人幹,成本高,效率還低。”魯強介紹,建設智慧工廠,關鍵目的就是把效率提上去、成本降下來。
結晶自動換車是加工純鹼的重要工序,也是最費時費力的工序之一。
楊大元是位老“換車工”。以前每次換車,他得和兩名同事在生産車間2樓、3樓、5樓和6樓間來回奔跑,75分鐘內要開關閥門16次,往往倒換一次就是一身汗。
“耗體力不説,精神壓力也大。”每次換車,楊大元都擔心操作不精準引發生産波動,導致資源浪費,甚至影響産品品質。
今年8月,楊大元迎來了好消息。在智慧工廠系統支持下,結晶自動換車功能啟用,他只需要在操作室輕點按鈕,換車作業就能自動完成。
報表是企業決策的重要依據,做報表是一項費時費力的活兒。
“報表多達15種,過去全靠人做。生成一套報表,需要六七個小時,配了專職人員負責,每天還忙得團團轉。”談及過去,雙環科技生産管理部經營運行主管魏四艷仍感嘆不已。
如今她不用愁了,智慧報表系統自動採集數據、生成報表、精準推送,做一套報表用時減至2小時,還不易出錯。
目前,雙環科技生産數據採集率達到99%,數據統計和分析報表自動生成覆蓋率達到95%,數據的準確性和利用率明顯提高。
“員工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一個人可以頂過去三個人。”肖小龍驚喜地發現,同樣是年産40萬噸合成氨,過去老廠要360多人,如今新廠只需120人。
智慧工廠還能收集和分析設備的實時數據,通過演算法預測設備可能出現的故障,提前進行維護,降低維護成本,同時減少設備突發故障帶來的損失。
“公司人力成本下降了20%、生産效率提高了約30%,合成氨每噸成本下降1200元。”魯強和夥伴們正乘勝追擊,年産60萬噸聯鹼節能技術升級改造項目也在按智慧工廠標準建設,預計可實現年碳減排87487噸、純鹼綜合能耗下降28%。(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方桐 通訊員 龍嘉樂 李夢婷 萬陽)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