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湖北有了全國首個AI非煤礦山 178秒化解險情背後的智慧之變
自動錨桿臺車,實現礦井頂部錨桿支護自動化機械作業。(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樂克 攝)
“風險已安全處置!”3月16日10時,湖北龍蟒磷化工有限公司保康白竹磷礦中心警報驟響——礦井580米北回風巷一氧化碳濃度突破閾值。
AI大模型瞬間激活:調取風速感測器數據、鎖定人員定位軌跡、劃定電子圍欄、觸發應急廣播……從預警到處置僅耗時178秒。這場“教科書式”的危機化解,正是深度部署DeepSeek“滿血版”AI礦山在3月12日正式上線後,交出的首份答卷。
憑藉秒級風險處置能力與全場景AI覆蓋,這一成果被列為全國首個AI非煤礦山項目,也是全國非煤礦山安全監管現場會重點調研點。
小細節見證大變革
“它像永不疲倦的‘數字礦長’,吃透了10萬條安全規程和海量實時數據流。”該公司副總經理董松武語音指令剛落,指揮中心大屏瞬間展開三維礦體模型——地上地形與地下礦井結構層層交疊,設備、人員定位如星點閃爍,巷道風速、頂板位移等感測器數據經5G網絡匯聚,打通整個礦山的數字“神經網絡”。
井下560作業面,安全員剛離崗,AI便通過視頻鎖定違規,應急廣播驟響:“尚興斌,立即停止單人作業!”警報實時推送給公司安全科長王磊,自動觸發違規處置流程。在系統後臺,每個礦工都是流動的數據源,電子巡檢記錄生成安全畫像。“時刻感到身後有一雙眼睛為安全盯防。”王磊説。
巷道深處,挂軌機器人沿軌道“絲滑”巡邏,紅色鐳射束掃過高壓配電櫃,溫濕度等數據躍上調度中心大屏。“鋼鐵哨兵”24小時不休息,上崗後已替代4名人工巡檢員,預警設備高溫16次,實現“險情不過夜”。
在540米分層南巷,智慧鑿岩臺車正揮臂鑽孔。3D掃描生成岩壁“數字地圖”,機械臂以毫米級精度鑽進。“過去打孔直面飛石風險,現在動動手指就行。”技術員李峰輕點控制臺,遠程完成高危作業。
這些細節,正是湖北省建成首個AI礦山的生動注腳。
“過去靠經驗,現在靠演算法。”湖北龍蟒總經理唐仕學説,“從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到智慧化無人,我們已邁出關鍵一步。”公司與格瑞曼礦業合作,研發出AI“邁靈”系統,集成生産調度、風險辨識等,實現DeepSeek大模型與礦山生産“血管級”融合,推動安全管理從“人防”跨越到“智防”。
白天採集數據 夜晚“餵養”AI
“最初我們考慮引入國外AI大模型,但水土不服嚴重。”董松武揭開技術破冰內幕:2023年初,團隊測試多款國外模型,發現其對複雜地質條件適應性差,且存在數據安全隱憂。轉機出現在今年年初——國産DeepSeek大模型開源發佈,其強大的語義理解和多模態處理能力,讓技術團隊看到曙光。
創新之路佈滿荊棘。“國內沒有先例,沒有任何現成方案,工程師們白天蹲守礦井採集數據,夜晚在實驗室‘餵養’AI——將70年採礦史的事故報告、10萬條國家、行業各類安全規程、百萬組監測數據轉化為訓練素材。”董松武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為解決井下5G信號衰減難題,團隊獨創“光纖環網+微基站”組網模式,解決海量數據傳輸延遲瓶頸。
“這是從0到1的硬仗。”董松武打開研發日誌:90多次井下測試,不斷優化演算法,最終攻克AI在複雜環境下的認知盲區。如今,“邁靈”大模型已實現108類風險秒級研判。記者現場截屏一張井下圖片,AI“邁靈”立刻按照企業安全設施設計和礦山安全規程,識別3條潛在安全隱患,並給出整改措施建議,詢問是否發起隱患整改流程。
AI礦山應用遠不止於此,董松武在電子沙盤上指向地層深處閃爍的綠點:“這些是AI標注的採空區。”通過AI智慧優化採空區治理,能夠用礦渣廢料置換出被判“死刑”的礦石,提高開採綜合利用率10個百分點以上,每年讓8萬噸礦石重獲新生,減少廢石礦渣25萬立方米,相當於讓30畝以上的林地免遭吞噬。
智護綠水青山的“湖北答卷”
在省應急管理廳風險隱患監測預警中心的大型螢幕上,AI與AI在這裡握手——左屏跳動著隱患整改清單,右屏同步顯現非煤礦山安全生産動態事件的熱力圖。全省風險隱患監測預警平臺完成AI大數據模型的升級,湖北龍蟒的AI礦山實現與省級平臺“神經接駁”。
“過去企業數據是孤島,現在是江河匯流。”湖北省風險隱患監測預警中心趙冰化博士演示聯動機制:企業的數據實時同步至礦山業務系統以及省廳監測預警平臺,平臺“嗅探”到異常事件時應用大模型分析潛在誘因,按照事件等級不同(紅橙黃藍),第一時間分別由省市縣監管部門生成工單推送至企業負責人,企業排查整改完成後上報,平臺全流程記錄閉環;若企業2小時未響應,屬地監管部門首先啟動督辦程式,若超過24小時未督辦,則由上一級部門繼續督辦,層層保障,力求“輔助”企業100%完成處置落實好主體責任。至今年3月,這套“數字倒逼”機制已攔截多起潛在事故隱患。更深遠變化正在底層演算法中孕育,重塑湖北礦山安全生態。在省級風險隱患監測預警中心平臺上,電力負荷、氣象預警、物聯感知等外部數據與礦山企業數據交匯,使風險預判、處置能力極大提升。
“例如,汛期強降雨來臨前,通過長期數據的風險畫像,精準鎖定風險薄弱點,提前調集支護設備或採取干預措施,預防事故。”趙冰化表示,這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礦山安全發展方式的重構。
以科技賦能産業發展,打造中部地區“創新策源地”;為推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湖北將礦山智慧化納入“數字強省”版圖中,組建“5G+AI”的“政産學研用”創新聯盟,加快制定首個AI礦山地方標準。在全省風險隱患監測預警大屏上,AI礦山的每一次岩層顫動、每一趟車輛軌跡、每一名礦工腳步,都化作跳動的安全曲線——這不僅是技術的蝶變,更是湖北在統籌發展與安全的大考中,以創新之筆寫就的時代答卷。(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樂克 童晨曦 通訊員 李偉 田月朋)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