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湖北消息(記者 高鈺姍):4月9日,武漢地方文獻整理與研究出版代表性工程——《武漢文脈》融合出版工程第一批編纂出版成果發佈,推出7種21冊圖書,內容以武漢地區各時期舊方志為主;首批圖書外觀色彩特選取盤龍城青銅的青綠色,古樸端莊,兼具史學、文學與美學價值。
《武漢文脈》融合出版工程首批出版成果揭曉 攝影 張翔
《武漢文脈》融合出版工程于2024年6月正式啟動,計劃用10年時間對武漢地方文獻資源進行全面系統梳理,建立完整的歷史文獻資料數據庫,提升文化軟實力。
武漢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朱向梅指出,除了計劃編纂出版超500冊紙質圖書,更重要的是形成武漢曆史文化線上資源數據庫和數字産品,這也是“融合”出版工程的出發點。
此次推出的《武漢文脈》從搶救、保護、利用出發,將歷代方志納入“文獻編”進行影印出版,首批圖書共7種21冊,以武漢地區舊方志為主,包括《〔同治〕江夏縣誌》《〔民國〕夏口縣誌》《問津院志》《〔光緒〕漢陽縣識》《〔乾隆〕漢陽府志》《〔康熙〕湖廣武昌府志》《大別山誌》,系統記述了武漢各地千餘年來自然環境的變遷與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等方面的發展狀況,對認識、研究和促進武漢的文化建設、經濟發展和社會管理等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首批圖書裝幀色彩、紋飾、字體均精心設計 供圖 《武漢文脈》編纂出版委員會
將武漢曆代舊志彙編影印,在全國已實施同類文化出版工程的城市來看並不多。《武漢文脈》編纂出版委員會編輯部主任胡新介紹,現存武漢曆代方志傳本較少,庋藏極為分散,且相當一部分已成為孤本、殘本而彌足珍貴。
“以大家手中的這套明萬曆年間《黃鶴樓集》為例,它主要以國家圖書館藏底本為基礎,但因內容殘缺,也利用湖北省圖書館藏本對部分缺頁配補,才形成了這版更為完整的重要版本。”胡新説。
發佈會上,武漢出版集團向國家圖書館等4家單位贈送《武漢文脈》首批圖書,標誌著《武漢文脈》將形成“國家記憶”。
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副館長薩仁高娃在會上致辭時表示,科學保護與合理利用,讓稀世古籍走出“象牙塔”,走近大眾,融入現代生活,彰顯其時代價值,這是古籍保護利用的意義所在。
據了解,《武漢文脈》編纂出版工作將全面展開,與首批成果全為舊志不同,今年計劃推出成果涉及甲、乙、丙三編,也將同步推進相關數字化工作。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