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恩施“綠色遺産”煥發新枝 千棵“最美古樹”將串起12條旅遊線路
2025-04-15 10:16:57來源:湖北日報編輯:高鈺姍責編:魏寒冰

  古樹名木是綠色的國寶、活著的文物,承載著歷史文脈與生態記憶,是彌足珍貴的自然文化遺産。近日,國家出臺《古樹名木保護條例》,為保護古樹名木提供了法律依據。

  恩施州現有銀杏、杜鵑、珙桐、楊梅、楠木等古樹群落147個,古樹名木1.45萬餘株,涉及60科145屬294種。

  為保護這些珍貴的古樹名木,該州建立“一樹一策”保護機制,讓古老的“綠色遺産”煥發新枝。

  砍根枝丫都要開院子會決定

  在咸豐縣坪壩營鎮翁家山,一株編號為42282600355的國家一級古銀杏樹悄悄吐出綠芽。

  這株古銀杏樹高達26米,平均冠幅25米,胸圍7.8米,據估算樹齡已超過520年。兩年前,該古樹主幹從基部往上約3米位置的木質部逐漸腐爛形成空洞,生長狀況瀕危,且蟻害嚴重,部分枯枝及主幹寄生物急需清理。咸豐縣隨即啟動古樹名木搶救復壯項目,投入資金近4萬元,採取古樹病蟲害防治、生長環境改良、修枝整形、樹洞修補等措施進行搶救復壯保護。經過精心救治與養護,如今這株古銀杏樹重新煥發生機。

  愛樹護樹在恩施已成共識。在咸豐縣小村鄉中心場村茶油臺古樹群落裏,63歲的龍德光和家人開啟日常巡林,檢查古樹的健康狀況,查看有無偷盜行為。這是一片60畝的古樹群落,長有香楠、紅豆杉、銀杏等珍稀樹木,樹齡最長的有600多年。

  作為家族第十一代子孫,龍德光對40年前的一件事記憶猶新:當時,有人想砍掉群落裏的一棵杉木,用來製作傢具,龍德光的父親聽到鋸樹聲後及時制止。時至今日,留在這棵杉木上的砍伐印記仍然清晰可見。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龍德光和先輩們一樣接力傳承,將守護古樹的責任融入血脈。如今,茶油臺30多戶村民就連砍一根枝丫做鋤把,都要開院子會決定。

  恩施,被譽為“鄂西林海”,擁有不可多得的古樹名木資源。全州統一按標準樣式和材質製作保護牌,標明樹木名稱、保護等級、簡介等內容。每個保護牌上均設有二維碼,懸挂于樹木醒目位置,市民可通過識別二維碼認識古樹名木,了解其價值。所有古樹名木統一掛牌,按照“一樹一策”制定具體保護措施。

  恩施州還將古樹名木管護納入“互聯網+監管”平臺,在日常防腐、防雷、樹洞修補、土壤改良、修剪枯枝、除治有害生物等環節,推動監管行為數據歸集共享和應用。部分縣市為古樹名木購買了意外險,各地檢察院還將古樹名木保護納入公益訴訟範疇,適時開展古樹名木保護排查,並根據檢查情況下達檢察建議。

  眼下,新一輪普查開啟在即,恩施州正動員更多社會力量關注身邊的古樹名木資源,力爭讓每一株古樹名木都能“老”有所依。

  古樹名木吸引遊客觀賞

  4月6日,建始縣三里鄉馬坡村,一棵古茶樹傲立茶園,保護牌顯示樹齡為300餘年。

  “清朝年間,馬坡商人呂氏販賣桐油到杭州,求得12株龍井茶苗帶回種植,成活10株,從此,馬坡有了茶。”69歲的馬坡茶非遺傳承人王長權介紹此樹的來歷。由於管理不善,其中8株古茶樹被砍,僅剩2株。所幸,古茶樹的枝條經過扦插,繁衍的“子孫”越來越多。如今,馬坡茶獲批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種植面積達1.5萬畝,年産量達600余噸,形成10公里茶葉産業長廊。

  以古樹為主角,恩施市在白果鄉兩河口村建起陽昌隆古樹公園。公園佔地面積1000余平方米,“主角”為一棵樹齡1300年以上的川黔紫薇,一棵樹齡500年以上的銀杏和兩棵樹齡100年以上的南方紅豆杉和女貞,設有古樹名木保護宣傳牌,配套石桌、文化墻、鞦韆椅等設施。這片古樹群不僅是一個生態保護區,還成為當地居民和遊客的休閒勝地。

  早前開展的全國100株最美古樹和100個最美古樹群推選宣傳活動,宣恩縣長潭河侗族鄉貓村子村1200年的楠木和利川古水杉群落入圍。在省林業局公佈的“湖北十大最美古樹”“湖北五大樹王”名單中,來鳳縣三胡鄉黃柏園村二組吳家院子的楊梅古樹入選“湖北十大最美古樹”;利川市謀道鎮南浦村五組的水杉王成為“湖北五大樹王”中的“最有名古樹”。2019年,恩施州綠化委員會評選出1000株“最美古樹”。

  古樹名木正以其獨特的生態、文化和觀賞價值,成為恩施重要的旅遊資源。目前,該州依託1000棵“最美古樹”,正在開發古樹名木旅遊項目,年底將形成精品線路12條,發展森林步道80條。(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魯騰 通訊員 向燁 黃華 杜迪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