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江海直達 鐵海聯運 武漢都市圈密織出海通道
2025-04-17 10:10:41來源:大武漢編輯:高鈺姍責編:魏寒冰

  長江貨輪從陽邏港出發,可直達日本、韓國、俄羅斯、越南、印度尼西亞,出入境船舶總量連續五年居長江中上游首位;三江港與浙江舟山港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長江中游全球大宗商品資源配置中心;黃石新港建成長江中游第一條多式聯運示範線路,首創江海直達加長江班列物流運輸新模式,邁入內河億噸大港行列;黃岡通過開通鐵海聯運班列,讓大別山的貨物在寧波港出海……

  坐擁黃金水道的武漢都市圈,港口聯動,正在不斷密織出海通道,加快對外開放的步伐。

江海直達 鐵海聯運 武漢都市圈密織出海通道_fororder_04

江海直達 鐵海聯運 武漢都市圈密織出海通道_fororder_05

陽邏港無人駕駛集裝箱卡車正在裝卸集裝箱。長江日報記者 劉海鋒 攝

  4月1日,記者在武漢陽邏港看到,龍門吊、橋吊起落不停,集裝箱從貨輪上被不斷吊起,無人駕駛集裝箱卡車在港區內有序穿行。

  作為長江中上游最大的集裝箱樞紐港,陽邏港近年來深入推進江海直達、近洋直航、國際海鐵聯運等通道建設。目前,陽邏港的直達航線已從2013年的4條增加到30條,同時擁有了40多條多式聯運通道。從2019年至2024年,陽邏港5年內開通5條國際近洋直航航線,貨輪從陽邏港出發,可直達日本、韓國、俄羅斯、越南、印度尼西亞。

  航線的不斷完善和豐富,帶動了陽邏港整體箱量的持續增長。2024年,陽邏港全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38.1萬標箱,同比增長3.5%。出入境船舶數量創歷史新高,2024年,武漢陽邏港出入境船舶總量為106艘次,首次突破百艘大關,同比增長20%,超安徽、江西、湖南三省總和,連續五年居長江中上游首位。

  今年一季度,陽邏港共完成集裝箱吞吐量61.8萬標箱,同比增長2%;江海直航累計查驗出入境船舶40艘次、出入境貨物72054噸,創歷史同期新高,穩居長江中上游首位。

  漢口邊檢站相關負責人表示,一季度直航數據的跨越式增長,進一步凸顯了武漢港在湖北支點建設和打造水上絲綢之路中的戰略地位。

  除了陽邏港,武漢港其他港區也在積極拓展企業出海通道。武漢經開區是長江流經武漢的第一站,擁有宜港深水岸線28公里,佔武漢市宜港岸線的32.9%。今年1月,交通運輸部正式批復同意武漢港漢南港區紗帽作業區(經開港)、鄧南作業區(漢南港)臨時開放,允許國際航行船舶停靠。

  3月25日,“車谷號”汽車滾裝船鳴笛起航,650輛新能源汽車乘船啟運,由武漢港漢南港區鄧南作業區運往上海港海通碼頭,然後換乘海輪運抵比利時安特衛普港,出口歐洲。

  上半年,武漢港漢南港區還將開通武漢經開區—日本名古屋的近洋直達國際航線,年內計劃以鄧南作業區(漢南港)作為始發港,發運3萬輛“車谷造”新能源汽車及相關零配件出口歐洲、美洲。

  湖北港口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通過大力發展江海直達、江海聯運,把更多的“湖北智造”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與全球供應鏈物流體系有機連結,帶動全省更多的生産製造企業實現“産品出海”“産能出海”。

江海直達 鐵海聯運 武漢都市圈密織出海通道_fororder_03

  3月27日,鄂州三江港碼頭一片繁忙。“3月份實現12艘次江海直達、江海聯運,海進江業務量達11.96萬噸。”碼頭負責人介紹道。

  3月4日,三江港與浙江舟山港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全力打造“長江中游大宗商品江海直達、海江鐵聯運鄂州樞紐”“浙鄂水運高速通道”,建設輻射長江中游的全球大宗商品資源配置中心。依託舟山港全球大宗商品集散的優勢,巴西鐵礦石、澳大利亞煤炭等資源經“海進江”直抵三江港,再借武九鐵路網,48小時內即可輻射中西部地區。這一模式的實施,不僅縮短了物流時間,降低了物流成本,也促進了中西部地區與沿海地區的經濟交流與合作。西向貫通,利用三江港鐵路集散功能,將雲貴川渝等地的磷礦等資源經鐵路集結于三江港後“由江出海”。相比傳統路徑,這一模式可以縮短7天航程,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同時,這也為這些地區的資源出口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通道。

  除了實體物流創新外,三江港與舟山港還在數字物流方面進行深入探索。兩港共建區塊鏈電子貨單系統,實現“一次申報、四港聯動”。這一系統的建成和運營,不僅提高了通關效率,壓縮了通關時間,預計每年降低物流成本超30億元。

江海直達 鐵海聯運 武漢都市圈密織出海通道_fororder_07

江海直達 鐵海聯運 武漢都市圈密織出海通道_fororder_06

黃石新港2024年正式邁入中國內河億噸大港行列。圈媒聯盟 黃石日報記者 石勇 攝

  3月20日,“黃石—粵港澳大灣區”海鐵聯運首發班列從黃石新港棋盤洲鐵路站場鳴笛啟程,駛往粵港澳大灣區,黃石與粵港澳大灣區之間物流供應鏈實現聯通。此次首發班列裝載著黃石鑫華輪轂有限公司生産的車輪和洛曼勞仕(湖北)醫療用品有限公司生産的醫療用品等出口貨物,3天后抵達深圳,隨後裝船出口東南亞、歐洲等地。

  “黃石—粵港澳大灣區”海鐵聯運班列,將有效發揮海鐵聯運“比公路便宜很多,比江運又快很多”的優勢,讓黃石及周邊地區出口貨物通過鐵路直髮粵港澳大灣區海港,實現“一箱到底”的全程物流服務,在“家門口”簡化完成傳統海運口岸的訂艙、裝箱、報關等流程,進一步拓寬外貿出口渠道。

  2014年,黃石市與深圳鹽田港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建設黃石新港。11年來,雙方共同努力,建成長江中游最大單體港,長江中游第一條多式聯運示範線路,首創江海直達加長江班列物流運輸新模式。2024年,黃石新港貨物吞吐量達到1.04億噸,正式邁入中國內河億噸大港行列。

  作為國家多式聯運示範工程,黃石新港連接國鐵幹線的疏港鐵路直通園區,成為三峽翻壩水鐵聯運最佳節點;江海直達班輪3天到上海,4天到寧波,7天到韓國。作為黃石新港的合作共建方,鹽田港是世界級港口産業集團深圳港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國內外佈局15個港航項目,開闢17個內陸港,業務覆蓋國內35個城市和地區,通過與其他港口聯動,黃石新港成為下聯長三角、上接川渝的關鍵節點,成為輻射鄂東、皖西、贛北的樞紐港。

江海直達 鐵海聯運 武漢都市圈密織出海通道_fororder_02

  1月20日,一列搭載著電視支架等産品的集裝箱班列抵達寧波舟山港。此批貨物由湖北順合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生産,從黃岡麻城站始運,通過國際海運直達英國。

  浙江寧波擁有深水良港的先天優勢,300多條集裝箱航線連接著20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港口。不靠海、不臨江、無港口、無機場的麻城,通過與寧波合作,實現山區擁抱沿海。

  2023年5月,黃岡市政府與浙江省海港集團、寧波舟山港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鞏固鐵路通道、暢通水運通道、加強外貿合作、優化物流服務、促進共同發展等方面展開闔作。

  2024年8月,雙方繼續強化物流合作,常態化開行“黃岡—寧波”鐵海聯運班列,鞏固江海直達等航線。寧波港口資源和專業化服務延伸至黃岡,為大別山外貿企業打造了直通寧波舟山港“出海口”的物流新模式。

  “自海鐵聯運外貿班列首發以來,截至2024年底,共運送外貿大櫃210個。”浙江海港物流集團有限公司下屬湖北浙港供應鏈管理公司總經理沈君華介紹。

  據了解,武穴港區多式聯運鐵路專用線已完成六成施工任務,正與寧波舟山港洽談合作。未來,大別山地區的貨物亦可由此通江達海。

  統計顯示,武漢都市圈目前已經開通“武漢—寧波—歐洲”“武漢—南沙—東南亞”“武漢—廈門—歐洲”“武漢—上海—泰國”“武漢—欽州—東南亞”“咸寧—廈門—非洲(歐洲)”“大冶羅家橋—上海”“麻城—寧波”等多條鐵海聯運線路。

江海直達 鐵海聯運 武漢都市圈密織出海通道_fororder_01

  同飲一江水,武漢都市圈的港口也聯動頻繁。2024年8月,“陽邏港—黃石港”集裝箱城際航線開通,為黃石貨物經陽邏港搭乘中歐班列或漢亞直航通道出口海外提供了便利。

  近年來,陽邏港漢亞航線又開拓了“武漢—上海”內支線江海直達、“武漢—鄂州、仙桃、黃岡”省內城際快班、“長江下游—武漢—雲南”“岳陽—武漢—九江”等水水中轉聯運等特色航線,並與中歐、中亞班列高效聯動,構建起覆蓋全國、銜接日韓、連接東盟、通達歐洲的運輸通道網絡。

  “以武漢港和黃石新港為核心的武漢都市圈港口群正不斷著力打造出海航線,到今年3月底共開通出海航線20條,構建起了一個‘14+2+4’的江海直達、江海聯運的出海航線網。”湖北省綜合交通研究會會長王陽紅説,其中有14條江海直達航線、2條國際散貨直航航線、4條江海聯運航線。

  江海直達,鐵海聯運,武漢都市圈正密織出海通道。根據《武漢都市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武漢都市圈將加快推進長江沿線港口發展,重點提升黃石新港、武漢工業港、鄂州三江港、黃岡黃州港區、武穴港區等樞紐功能,進一步鞏固發展江海直達産品,拓展至川渝、西南地區的鐵水聯運示範線路。

  “湖北正在成為中部的出海口。”王陽紅表示,除了武漢都市圈港口群正在密織出海航線,省內的荊州港和宜昌港也在打造出海航線,這些出海航線的構建,使湖北同中部地區和沿海、日韓、東南亞、俄羅斯建立了緊密的經貿往來,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構築了一個出海口支點。(圈媒聯盟 長江日報記者楊文平 高喜明 劉海鋒 黃石日報記者吳海峰 鄂州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吳曉茹 黃岡日報記者李嬌 通訊員李怡君 製圖:張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