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俯瞰正南梅園。(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魯騰 攝)
4月7日,雖已過盛花期,但沿著來鳳縣革勒車鎮正南梅園的河谷地帶,仍有一朵朵鮮花爭奇鬥艷。
“2月起,梅花從山頂次第開放到河邊,高峰時吸引了上萬人賞梅。”正南梅園負責人楊英介紹,梅園距來鳳縣城約半小時車程,以梅花觀賞為核心,建有精品梅花觀光園400余畝、桃園200畝、農耕體驗園150余畝、自然風光園300余畝,種植約2萬株江梅、宮粉梅等50多個優良品種梅花,花期可持續至4月底。
從2016年返鄉種梅到建成武陵山區最大的梅園,10年來,楊英有苦有淚,但更多的是收穫。
從賣苗木到“賣風景”
置身於正南梅園,遠處山巒若隱若現,近處則是密密叢叢的花樹。
“當初栽梅樹是為了賣苗木。”楊英介紹,2016年,她與同伴成立正南生態農莊,以梅花、桃花等苗木為主,通過移栽、嫁接,梅花種植面積擴展至300畝。
2019年梅園雛形初顯,開出成簇整枝的花朵。周邊不少市民前來打卡。楊英回憶,那時候每天有數百人前來賞梅,高峰期有2000多人。不少村民在梅園門口賣小吃,一天的收入也能過千元。旅遊的火熱,讓楊英發現了商機。
她聘請專業團隊重新設計梅園,修建接待大廳、賞梅棧道、觀景臺、梅花集市、停車場等,增添網紅鞦韆、兒童樂園等10多項遊樂設施,並將梅花品種重新排布,花期從之前的不到1個月延長到3個月。鎮政府專門為梅園拓寬了4公里的入園路,修建了1.2公里河堤和3個滾水壩,提升周邊環境。
梅園邀請來鳳縣南劇傳習研究所的演員在景區表演,請廚師製作豆腐庖湯宴,讓遊客在賞梅的同時,還能體驗土家傳統文化。
2022年,正南梅園接待遊客超20萬人次,2023年、2024年連續兩年接待遊客突破3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超過2500萬元。梅園的熱鬧場景還登上央視《新聞聯播》。
從門外漢到“土專家”
漫步梅園,隨處可見工人在修剪枝葉。“梅花花期剛過,枝條開始萌芽,是最適合修剪的時節,這樣在盛花期才能呈現滿樹繁花的景象。”楊英道出修剪訣竅,修剪前要規劃修剪大方向,制定合理的修剪方案,最後有序修剪位置不當的枝條和病枯枝。
10年育梅經歷,楊英儼然一副專家模樣。其實,與梅結緣之前,楊英與丈夫在縣城從事物流行業,從未拿過枝剪。
“以前是門外漢,真正掌握梅園養護知識是在2020年。”楊英介紹,那年2月本應是梅花盛放時節,但由於疫情影響,400畝梅林沒有得到有效管護,花開得稀疏,樹枝上還伴有流膠,引發病蟲害。
當村民將梅樹生病的消息告訴楊英時,居住在縣城的楊英立即趕回梅園。此後一個多月,她天一亮就帶著枝剪、鋸子開始工作,遇到難題就與專家視頻連線請教。經申請,革勒車鎮又協調20多位村民前來幫助,剪除所有病枯枝,再集中燒燬。終於,到了2021年,400畝梅花吐芳爭艷,梅園“活”了過來。
為更好地管護梅樹,楊英先後到湖南龍山、重慶酉陽等地向老師傅們學習嫁接、造型的方法,掌握了梅樹剪枝、施肥、預防病蟲害等關鍵技術。
從“玩一季”到“月月耍”
正南梅園梅花開放雖可以持續近3個月,一年中的其他月份咋辦?
為延長賞花經濟鏈條,楊英專門找團隊設計出梅花胸針、梅花簪等周邊文創産品,還做出帶有梅花味道的腐乳、豆豉、梅花酒等特色農産品。“單價20元一瓶的梅花腐乳最受歡迎,今年已賣出2000多瓶。”楊英説。
以正南梅園為依託,革勒車鎮提出打造武陵山梅花小鎮,在進出集鎮路段遍植梅花,並對原有的老街改造升級,打造了一條長約1公里的特色水系民俗步行街,建起以梅花為主題的土家風雨橋,還編排一檔文藝節目《梅花賦》,整合桑樹坪露營基地、堰坪村壇子洞等旅遊資源,推出集梅花、水系、雲海、溶洞、人文為一體的旅遊路線。
正南梅園從最初的“網紅打卡”發展到“深度種草”,每年帶動本村及周邊5000余人次就業。
楊英透露,正南梅園將利用河谷涼資源,建設研學營地,打造集“梅花+藤茶+水果+蔬菜+水稻”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實現冬春賞花、夏季戲水、秋天採摘,做到四季有景色、月月有活動。(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魯騰 通訊員 向相輝 龔雲祥 張小艷)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