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從江上看劇到江上蹦迪 長江遊成為武漢“五一”文旅新“頂流”
2025-04-29 09:51:49來源:湖北日報編輯:高鈺姍責編:魏寒冰

  江山澄氣象,極目楚天舒。

  4月25日,2025年湖北文化旅遊發展大會在武漢啟幕,為荊楚文旅發展擘畫新篇章。

  兩天后,武漢市文旅局召開新聞發佈會,以“煙火武漢 遇見知音”長江旅遊季接續作答——這場從5月1日綿延至8月31日的文旅盛宴,將通過“潮武漢”文旅系列與“遇知音”演藝系列,鋪展十大品牌線路,釋放千萬惠民禮包,讓長江之畔升騰起人文與煙火交織的磅薄氣象。

  在近百項活動中,長江甲板聲浪派對猶如一記重音。11艘遊船將化身江上舞臺,燈光秀作幕、無人機為筆,日落音樂派對與聲浪蹦迪碰撞出賽博江城的奇幻夜。

  武漢市文旅集團負責人透露,長江甲板聲浪派對將於5月1日至5日正式上演,此後每週六舉辦一場,成為長江遊船旅遊産品自兩江夜遊、知音號移動劇場之後的又一次迭代升級。

  從龜蛇鎖江的山水長卷,到百里生態廊道的青綠詩行;從輪渡碼頭的百年鄉愁,到知音號漂移劇場的時空折疊,再到如今江上蹦迪的恣意狂歡,近年來,武漢市始終以長江為軸,將山水資源、人文基因淬煉成文旅密碼,把大江的呼吸聲譜成一曲文旅融合發展的進行曲。

  山水人文遊:兩江四岸人文體驗日益多元

  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毛主席的瑰麗辭章,將武漢“一橋兩山”的雄渾氣象定格成永恒。

  “一橋兩山”,是武漢中心城區空間骨架的核心,由此延展而來的兩江四岸更成為武漢旅遊資源最豐富、歷史人文最厚重的區域。

  武漢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隨著“兩江四岸”長江國際黃金旅遊帶核心區的建設與發展,以長江為核心的山水人文遊內涵日益豐盈、體驗日益多元。

  4月26日,站在龜山拂雲亭前,河南遊客陸明遠用360度全景鏡頭記錄下眼前勝景:亭後龜山電視塔高聳入雲,氣勢雄渾,面前則是長江大橋飛架南北,橋上來往的汽車、火車清晰可見,對岸蛇山上的黃鶴樓氣吞山河。

從江上看劇到江上蹦迪 長江遊成為武漢五一文旅新“頂流”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429092315

  “10年前在武漢讀大學時曾來過一次龜山,山下還都是雜亂的棚戶,與周邊景點也不相通,沒想到這次來,變化這麼大!”陸明遠感嘆地説。

  如今的龜山公園,有1.7公里長的山脊遊覽步道,沿途觀景平臺已超10處,可360度俯視兩江、眺望三鎮,成為名副其實的“城市陽臺”。新建成的步道還串聯起了周邊漢陽江灘、鐵門關、晴川閣、大禹文化園、洗馬長街等景區景點,令人遊興大增。

  這樣的詩意重生正蔓延至兩江四岸。

  在武昌,地鐵司門口站的紅墻成為遊客與黃鶴樓同框的“魔鏡”,日均引流超3萬人次,百年青龍巷的煙火氣漫過糧道街,200余家商戶的霓虹招牌點亮了夜經濟。

  在漢口,在沉浸式戲劇《保元風雲》裏,遊客可以穿上民國服飾,拿一張《江城晚報》,跟隨演員們在紅磚瓦房間穿梭,回到20世紀30年代的江城武漢,體驗全劇130多個小戲點、18條豐滿的人物故事線。

  生態休閒遊:長江生態廊道一年接待量5000萬

  漢陽楊泗港的廢棄碼頭上,一座國風籃球場臨江而立。

  市民周勇投出三分球時,球場外的長江水正奔涌不息——這裡曾是機器轟鳴的工業岸線,如今卻成了市民遊客休閒運動的生態T臺。

  2020年,武漢啟動百里長江生態廊道建設,將284公里長江岸線與112公里漢江岸線串聯成“五廊共生”的生態畫卷。

  四年間,八鋪街江灘、楊泗港都市T臺等13個子項工程順利完工,讓城市與江水重新相擁。

從江上看劇到江上蹦迪 長江遊成為武漢五一文旅新“頂流”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429092336

  在漢口江灘,6公里蘆花棧道如飄雪鋪陳,一條高約3.5米的朱紅色觀蘆棧道讓遊客可以曲徑探幽。

  在青山濕地,停車場退至千米外的林蔭深處,榫卯結構的木椅藏身蘆葦蕩,青灰色園路如大地掌紋般蜿蜒。

  現下,百里長江生態廊道四季景致各美其美:春日櫻花似雪,夏日綠蔭如蓋,秋日蘆荻飛霜,冬日梅香浮動。

  其生態休閒式的設計建設理念,讓如今的江灘變成了所有人的樂園,2024年其年接待量逾5000萬人次。

  這樣的場景,正是武漢生態治理與文旅融合發展的生動縮影。武漢成功將山水稟賦轉化為文旅勝景,正在長江之畔書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鮮活實踐。

  遊船文化遊:“五一”長江遊船再迎新玩法

  臨江之城必有舟楫相隨,大江奔涌的武漢,長江遊船體驗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武漢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近年來體驗式旅遊的興起,武漢市已打造了四款長江遊船産品,成為今年“五一”期間武漢文旅的主推産品。

  武漢輪渡是基礎款,一塊五一張的票價就能把夕陽看夠,把長江玩夠,在機器轟鳴聲中體驗武漢人百年間的過江記憶,成為年輕人心中“最便宜的江城詩意”。

  兩遊夜遊是升級款,2005年“晴川閣”號大型豪華遊輪開啟了武漢兩江遊覽的水上旅遊發展格局,如今每天十余艘遊船往返于長江、漢江,與江水濤聲合奏,成為“夜武漢”的黃金名片。

從江上看劇到江上蹦迪 長江遊成為武漢五一文旅新“頂流”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429092428

  移動劇場“知音號”是高配款,2017年,長江首部漂移式多維體驗劇“知音號”正式上線,首創“移動劇場+城市博物館”模式。夜幕下,一艘復刻二十世紀20年代蒸汽巨輪風格的巨輪劃破長江碧波。遊客身著旗袍或中山裝踏入流動的時光盛宴,實現了科技與歷史的完美融合。

  而在這個“五一”,長江遊船玩法將迎來華麗升級:以古琴號、兩江遊覽榮耀號為主舞臺,11艘長江遊船齊聯動,舉辦日落音樂派對、歡樂大蹦迪,以長江兩岸為劇場,遊船甲板為舞臺,燈光秀演為背景,市民遊客登船吹江風、品美食、蹦江迪,盡享不一樣的假日時光。(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成熔興 馮袁玥)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