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全球網友:總要去趟武漢吧
2025-05-21 16:48:11來源:大武漢編輯:高鈺姍責編:魏寒冰

全球網友:總要去趟武漢吧_fororder_c2f14e049bb8e7ab45d4436c13dfddfd

  “武漢什麼時候成了旅遊城市?”2025年“五一”假期,上海白領周遠在“長江榮耀號”的過橋儀式上,被身後舉著手機連拍幾十張照片的東北阿姨説得會心一笑。他想起自己這次選擇武漢旅行的初衷,來自手機裏2025年央視春晚武漢分會場《星漢耀江城》的視頻——黃鶴樓金翅破屏、千人鼓陣齊鳴,大戲臺上唱出“此地英雄,更看今朝”……全球網友留言:總要去趟武漢吧。

  而當晚,周遠腳下是長江的浪,耳邊是青春的笑,長江大橋的明黃燈火和黃鶴樓的金色飛檐交相輝映,像是一幅被時光重新描摹的《清明上河圖》。這樣的場景,讓曾走過千山萬水的他,依然震撼感動。這裡是武漢,大江的豪邁、城市的活力、千年的文脈,都在向世界講述著長江的故事。

全球網友:總要去趟武漢吧_fororder_0d2f75baacfdea037dc2b673e88778ce

  “黃鶴樓前鳳凰的金翅差點戳到我手機螢幕上!”2025年央視春晚武漢分會場8分鐘短片《星漢耀江城》播出後,網友的這句調侃引發熱議。這場視覺盛宴中,編鐘奏響千年楚音,虎座鳥架鼓、黃鶴樓等文化符號交相輝映,讓全國觀眾第一次如此直觀地感受到楚文化的震撼。

  春晚效應迅速發酵。春節期間,湖北省博物館每天開館前,門口就排起了千米長隊。幾個月之後,曾侯乙編鐘入選《世界記憶名錄》,而湖北省博物館籌備已久的VR項目《穿越青銅紀》也應運而生。遊客戴上VR頭盔,就可親歷“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壯烈場景。曾侯乙的宮殿中,編鐘奏響千年音律,音波在空中盪漾開。這些引人入勝且易於理解的互動體驗,讓觀眾從文物的“旁觀者”,變為歷史的“參與者”。

全球網友:總要去趟武漢吧_fororder_4fc764b0ff39810583783f96160ff6c4

  與此同時,新晉“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盤龍城遺址博物院也迎來參觀高峰。這座被譽為“長江流域青銅文明之源”的遺址,向遊客展示著武漢3500年的建城史。有位內蒙古遊客告訴長江日報記者,盤龍城遺址讓他大為震撼,也是第一次知道武漢的歷史底蘊如此深厚。

  5月5日下午,音樂劇《日落大道》劇組來黃鶴樓打卡,主創們站在“天下江山第一樓”匾額前,聽講解員講歷史典故,瞬間被圈粉。登上五樓,他們舉起手機狂拍,以長江為背景合影。今年春節期間,黃鶴樓單日客流突破2.8萬人次,年輕遊客佔比達到65%,改變了以往以中老年為主的客群結構。武漢市文旅局抓住這一機遇,推出“登名樓  觀名博”荊楚文化之旅線路。這條線路將省博、黃鶴樓、晴川閣等文化地標有機串聯。“我們不是簡單地把景點串起來,而是通過沉浸式劇遊、非遺手作、美食體驗,讓遊客觸摸到文化的肌理。”相關負責人解釋。

全球網友:總要去趟武漢吧_fororder_4b282b16bcdb996053257b72554aa169

外國遊客手握黃鶴樓文創雪糕合影。記者何曉剛 攝

  在盤龍城遺址保護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博物院5年來參觀人數翻了3倍,官微下的留言來自五湖四海。在剛剛過去的“國際博物館日”,湖北省博物館獲得2025年度“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5月持續上新文化旗艦店、“劍器長虹”越王勾踐劍文創展等,通過多元化的文創産品,讓館藏國寶以生動實用的方式走進大眾生活。

全球網友:總要去趟武漢吧_fororder_e836a347fbe931ef7b167b4a252afc72

  “這哪是賞櫻?分明是闖進了盛唐的詩畫裏!”3月,杭州遊客林琳在武漢大學櫻花大道發出驚嘆。她眼前緋雲般綻放的櫻花中,身著唐裝的“杜甫”正吟誦著“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櫻花郵局的楚文化印章前,年輕人排隊將編鐘、越王勾踐劍的紋樣拓印在明信片上;夜幕下的黃鶴樓,開啟“櫻花司夜使”主題巡遊,書法、茶藝、古箏演出齊齊營造浪漫,全國各地的遊客在這裡賞花韻、聽花音、點花粧……一抬頭便是“煙花三月”的盛世畫卷。

  武漢的“春光雄心”重塑著城市氣質。曇華林歷史街區變身“櫻花人文小鎮”、江漢路書店的露臺上,飄落著粉色花瓣雨,音樂人在西北湖櫻花樹下開起音樂會,引發全場大合唱。春天的武漢,浪漫文藝又摩登。這裡的創意餐廳,水磨石地板、木質手扶梯保留原貌,休憩天井精緻小巧。

全球網友:總要去趟武漢吧_fororder_b27915d5b82b4cba4276ed96d3047dee

  數據印證著這場“場景創新”的成功。“這不再是簡單的賞花,而是以櫻花為媒介的城市文化總動員。”業內人士評價,“當別處還在賣門票時,武漢已經把整座城市變成可觸摸的‘中國春天博物館’。”

  “讓每片花瓣講述長江文明的故事”——這不僅是文旅規劃的藍圖,更是武漢的生動實踐。從單純的賞花勝地到文化IP的崛起,櫻花季超300場主題活動、漢馬消費總效應接近3億元、“蒜鳥”文創銷售量突破10萬隻……數據火熱的背後,見證著武漢“春天文化”的蛻變。

全球網友:總要去趟武漢吧_fororder_649660dd53d1fe84929d5ba64e8f884d

五一期間,遊客參觀沙湖公園的世界花園大會。圖源: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

全球網友:總要去趟武漢吧_fororder_7f5922fe3b97d8d743ff9ef815dd91ae

  “五一”假期,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啟動“2025長江旅遊季·長江甲板聲浪派對”。“古琴號”化身江上熱力引擎,甲板成巨型舞臺,遊客們盡情享受“流動的音樂節”。長假過後,長江旅遊季熱度依舊,“古琴號”持續上新國潮盛宴,將“派對的夏天”延續下去。

  來自全球的年輕人頻頻用腳步深入城市。長江大橋追落日的浪漫、江邊“一棵孤獨的樹”、框住了長江二橋的藤蔓洞穴、煙雨中的鸚鵡洲長江大橋、楊泗港長江大橋的橋下空間等,在年輕人的鏡頭和分享中火爆全網。

全球網友:總要去趟武漢吧_fororder_47d9f656cd2cd67ba3b678df50cb0abe

  領一束梔子花插在瓶子裏、別在頭髮上,已成為武漢人迎接夏天的新儀式感。中國旅遊日當天,武漢文旅官宣:“武漢送你10萬朵梔子花”活動又來了。從5月24日到6月22日,江漢路的梔子花市集,武漢與長沙、南昌、岳陽四地的“交換週末旅遊計劃”,邀請年輕遊客“互相串門”。

  科技賦能下,長江文化傳播半徑不斷拓展。AR導覽、數字光影秀等技術,讓遊客在遊江時感受到“孤帆遠影碧空盡”的詩意和奇幻。數據顯示,隨著2025長江旅遊季開啟,武漢酒店在“五一”假期期間預訂率達九成以上,“兩江遊覽”項目收入同比增長16.5%,印證著這場青春敘事的成功。

全球網友:總要去趟武漢吧_fororder_e6a8cba27e1d84ad7d64332214f7bd89

黎黃陂路巴公房子人氣火爆。記者胡冬冬 攝

  如今,站在黃鶴樓上遠眺,但見長江奔涌,千年文脈與青春活力在此交匯。用“元宇宙編鐘”讓歷史可觸碰,用“櫻花音樂會”讓春天可感知,用盛大的“江上派對”讓長江可互動。正如一位網友所言:“武漢讓世界看見——這裡不僅是‘通衢’,更有長江文化之‘魂’。”(長江日報記者黃麗娟 徐璐 海報主創:朱晨穎 劉岩)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