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店,光谷創新大走廊的重要節點
産業動能澎湃
資本活水在此交匯
一場關乎未來和機遇的變革
正在長江中游的這片熱土上悄然發生
6月22日的葛店
因“葛創匯”的啟幕
而成為整個荊楚
乃至全國創投圈矚目的焦點
葛店國家經開區
“作為全市深度融入省光電子信息産業發展戰略的核心承載區,葛店國家經開區正致力於構建富有活力與韌性的‘熱帶雨林式’産業創新生態。”鄂州市委副書記、市長王璽瑋誠邀全國企業家與投資人齊聚葛店,共商發展大計,共繪創新藍圖。
這片與光谷“一橋之隔”的熱土,正被賦予全新的戰略使命。
活動由葛店國家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邱建明主持。在現場,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裁莊丹,武漢中科通達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開學等産業領袖,達晨財智、深創投、國投長江等全國頂級投資機構代表齊聚一堂。他們關心的不只是6個硬科技項目的路演,更是葛店國家經開區通過“葛創匯”品牌,推動“製造葛店”向“創新葛店”轉化,推進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融合發展,營造的資本與項目精準對接的社會化融資生態。
在這場大型的“城市路演”中,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葛店國家經開區黨工委書記張權化身首席“城市推介官”,用一套“産業集群+成本優勢+政策紅利”的組合拳,深刻闡述葛店國家經開區創新創業首選地的系統優勢,精準地擊中了在場所有企業和投資人的痛點。
▶︎ 産業集群的“磁場效應”
“光電子信息企業超百家,2024年産業規模突破300億元”。數字背後,是匯聚專精特新企業的“朋友圈”。在這裡,芯映光電的Micro LED晶片,能找到1公里外的華工法利萊,為其提供全球最快的鐳射切割設備;在這裡,逸飛鐳射、人福輔料等企業已經實現“進口替代、全球領先”。這種“隔墻配套”帶來的不僅是物流成本的降低,更是研發協同、信息互通的效率躍升。
▶︎ 成本優勢的“硬核引力”
在武鄂同城化的大背景下,葛店巧妙地將“區位優勢”轉化為了“成本優勢”。工業用地、天然氣、廠房租金、人力成本等要素比較優勢明顯,同時又能無縫享受同等的市場、供應鏈和人才輻射。這種“武漢能級,葛店成本”的模式,為初創企業提供了最寶貴的生存空間和發展空間。
▶︎ 政策賦能的“陽光雨露”
“築巢引鳳”的關鍵在於“巢”的品質。而葛店的“築巢方案”是打造“政策+資本+載體”三位一體的支持體系。這份誠意背後,是實實在在的資本賦能。
通過構建“招商+産業”的模式為企業保駕護航。葛店國家經開區向市場傳遞了一個明確信號:在葛店,政府不僅是管理者,更是與企業共擔風險、共享成長的“首席合夥人”。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資本投票。
路演環節是檢驗“葛創匯”吸引力的試金石。首場活動聚焦“光電子信息”主題,彰顯了其高度的專業性。從突破海外壟斷的半導體鍍膜設備,到將“天宮二號”技術民用化的空間光通信,六大硬科技項目無一不是瞄準“卡脖子”環節的“狠角色”。這些項目之所以選擇“葛創匯”作為展示平臺,看中的正是葛店深厚的光電子産業基礎和龐大的潛在應用市場。
資本的反應最為直接。達晨財智、深創投等投資機構代表的提問犀利而精準,直擊技術壁壘、市場前景與團隊實力。現場3個項目達成初步投資意向,這不僅是對項目本身的認可,更是對葛店所營造的“産融共生”生態的信任投票。
就在活動前一天(6月21日),湖北省政府種子基金剛剛設立發佈,旨在打造服務科技創新的全鏈條基金群。“葛創匯”的適時啟幕,正是將省級戰略在區域層面迅速落地的生動實踐。而首場活動的落幕,恰是“葛創匯”真正的開始。
“周周有路演、月月創投匯、季季有論壇”,這種“1+4+N”的創新模式,清晰地表明葛店的目標——打造一個“永不落幕”的雙創平臺。它不僅僅是一場會議,更是一種長效機制,旨在通過高頻次、高品質的活動,持續不斷地為這片土地注入創新活力。
正如葛店國家經開區相關負責人所言,葛店的目標是深度嵌入武漢的産業佈局,通過互通、互融、互促,形成以光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高端裝備製造等産業為主導的特色産業集群,讓“葛店光電半導體晶片與器件産業集群”等省級特色産業集群實力持續增強。
而“葛創匯”正是實現這一宏大目標的核心引擎。通過“基金+政策+載體”的全鏈條支持,它要吸引的不僅是項目和資本,更是人才、技術、信息和圈子,最終在這片土地上,催生出一片生機勃勃、物種豐富的“創新雨林”。
浪潮繼續向東
創新永不落幕
“葛創匯”的故事
才剛剛寫下序章
從光谷東到更廣闊的天地
一個關於産業、資本與夢想的嶄新敘事
已經在這片熱土上,悄然開啟
(于航、龔柳穎、王金萍)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