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我們每天上網、刷視頻所需的移動通信網絡,其實僅覆蓋了地球陸地面積的不到20%、地球總面積的6%。更廣闊的海洋、沙漠與森林,至今仍被“數字世界”所隔絕。
即將到來的6G時代,將由通信衛星與地面基站攜手,組成“空天地”一體化通信網絡,帶來全球全域、全天候的寬頻覆蓋,讓地球上每一個角落都能暢享高速互聯。
當然,6G的實力遠不止于全覆蓋。6G網絡速率比5G提升10倍以上,進入萬兆時代;6G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帶來更智慧、更高效的網絡體驗。
擁抱6G未來,湖北已經起跑。
沙漠深海將不再有“斷網焦慮”
7月8日,在中信科移動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科移動”)的實驗室,兩位實驗者戴上無線VR眼鏡,開啟沉浸式視頻對話。
依託公司自主研發的新一代6G軟硬體技術,即使是最細微的動作、身邊的光影變化乃至髮絲飄動,都能毫釐畢現地呈現到對方眼前。
“未來,哪怕相隔萬里,只要戴上VR眼鏡,視頻通話就如同面對面交流。”中信科移動總經理范志文在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專訪時表示。即將到來的6G時代,將深刻影響我們的生産與生活。
乘飛機出行,不再有“斷網焦慮”。6G通過衛星與地面網絡深度融合,即便在萬米高空也能穩定高速地在線辦公娛樂。
涉足沙漠、縱橫深海,通過通信衛星,信號始終在線。無論是穿越羅布泊,還是探秘亞馬孫叢林,移動設備“斷聯”將成為歷史。
醫療服務跨越千里。武漢醫生可通過6G網絡實時調閱遠在恩施山區的患者信息,實現如在身邊般的無障礙診療。患者的細微表情、情緒波動,乃至“數字孿生”的器官狀態、神經信號,都能一覽無遺。
智慧製造煥新蛻變。6G超大頻寬讓海量設備高速互聯,配合人工智能管理,定制化生産指令直達一線設備,工廠生産線可像積木一般靈活重組,快速實現柔性定制。
6G還內嵌AI能力,能根據用戶任務的優先級和業務特性,智慧匹配頻寬和資源。比如,當視頻通話需要時,網絡自動優先保障,極大提升通信的穩定性與資源利用效率,從技術上保障“以用戶為中心”。
佈局早在6年前就已開始
“三十年前,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中國連話筒都摸不到。”范志文坦言。中信科移動的成長史,就是一部中國通信産業的逆襲史。
6G時代,中信科移動早在6年前就已佈局,眼下手握數千項6G專利,在星地融合、超維度天線、內生智慧等關鍵技術上均處於全球領先水準,發佈了7本6G技術白皮書,公司專家擔任了國際電信聯盟5G/6G 評估組主席,是業內公認的移動通信創新技術策源地。
眼下,一個更宏大的計劃正在進行。6G最大的變化是,在現有地面通信的基礎上,加上了衛星互聯網。衛星互聯網具有不可替代的覆蓋優勢和國際戰略佈局優勢,在應急、陸海交通、廣域物聯網、自組網應用等方面極具潛力,是商業航天技術和大國太空戰略博弈的必爭之地。
在美國,馬斯克的星鏈衛星已累計發射8000余顆。中國的衛星互聯網建設,正處于規模組網和試商用的關鍵階段。
范志文介紹,在中國衛星互聯網星座的建設中,中信科移動是妥妥的“國家隊”主力。公司在業界首次提出了“5G體制相容、6G系統融合”的衛星互聯網發展路徑,是全球範圍內衛星NTN網絡以及星地融合技術領域的重要貢獻者。公司還聯合産業鏈上下游企業,構建起覆蓋衛星、低空、地面網絡的完整業務體系,為我國在下一代移動通信系統中繼續保持引領態勢提供有力支持。
中信科移動,是總部位於湖北武漢的大型央企中國信科集團下屬核心企業。中國信科集團副總經理、總工程師、無線移動通信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陳山枝預測,到2029年將制定6G國際標準基本版本,産業界研發相關的6G設備,並開始規模外場測試,到2030年可能會頒發6G牌照。
頒發6G牌照後,用戶是否需要換手機才能享受到6G服務?中信科移動技術專家表示,需要更換6G手機,才能享受到6G服務。不過,原有手機仍能正常使用,只是不能享受到6G服務。
6G設備有望明年在湖北開始生産
2025年,6G首次寫進全國政府工作報告,各地紛紛佈局。
2025年,國際電信聯盟啟動6G國際標準制定,全球6G標準競爭大幕正式拉開。
陳山枝認為,6G要實現網絡全域覆蓋、場景智聯,涉及網絡架構、無線傳輸技術、人工智能、數據治理、網絡安全及個人隱私、關鍵元器件及核心晶片等技術和多個産業,湖北充滿機會。
2025年湖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聚焦6G、量子科技等未來産業重點領域,深入實施顛覆性技術策源、應用場景牽引等六大行動。
而在2024年底,湖北6G工程中心已經獲批。中心依託華中科技大學,聯合多家運營商共建,在移動視頻傳輸、低軌衛星通信網絡、多場景覆蓋、大維智慧共生無線通信系統等方面取得了多項突破性進展。
中信科移動也牽頭聯合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航天科工等單位共建創新聯合實驗室,承接星地融合領域的重大科研專項,助力湖北搶佔全球空天信息産業制高點。“我們必須主動作為,把6G的創新鏈和産業鏈深深紮根湖北、服務國家!”范志文説。
今年1月,中信科移動位於武漢東湖綜保區的研發製造基地一期已封頂,預計明年全面投産,承載6G“空天地”網絡裝備的研發迭代和製造,劍指“十五五”百億級産業增量。
“旗艦”領航,生態圈在湖北迅速生長。産業上游,武漢、孝感、黃石等地的晶片、電路板企業一路跟隨,産品矩陣愈發豐富,含“新”量不斷提高;産業下游,聯合三大運營商,武漢地鐵多條線路已應用最新的移動通信技術。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低空無人機、養老機器人等未來裝備,都能用上中信科移動的6G通信解決方案。
6G時代的新未來,已然觸手可及。業內人士建議,眼下正是6G時代的黎明時刻,湖北唯有以“用”為導向,加快在真實産業場景的熔爐中“邊用邊試邊成長”,才能快速擁抱6G産業的第一輪朝陽。(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真真 馬文俊 通訊員 張妮 張岩)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