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從文化呈現到體驗沉浸:湖北文旅讓“知音”故事從聆聽到親歷
2025-07-25 11:10:24來源:湖北日報編輯:魏寒冰責編:魏寒冰

  7月22日,由60人組成的韓國旅行商考察團走進咸寧通山隱水洞,乘船探秘地下河,乘小火車體驗別樣趣味,沉浸式感受鐘乳石的鬼斧神工。

  該旅行團7月20日抵達武漢天河機場後,開啟“品味荊楚·三國茶香”踩線活動,先後遊覽三國赤壁古戰場、羊樓洞古鎮、陸水湖等,荊楚山水文化給韓國旅行商留下深刻印象。

  OTA平臺數據顯示,今年1至6月,湖北在線預訂入境遊人次增長30.31%,總消費增長37.84%。當前,湖北文旅産業以“知音湖北”品牌為核心,推動文旅深度融合,加快打造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呈現強勁發展勢頭。

  “知音湖北” 品牌走向全球

  此次韓國踩線團成行,源於今年6月上旬湖北文旅代表團在日韓的系列推介活動。

  6月5日,韓國首爾國際旅遊展上,湖北展區成焦點。宜昌、恩施等市州攜12家文旅企業及4項非遺技藝,立體展現荊楚文化魅力。湖北文旅首爾推介會暨企業洽談會上,40余家鄂韓企業精準對接,多家重點企業簽署合作框架協議。“神武峽”“三國文化”“大美長江”3條經典旅遊線路,與韓國模德、樂天觀光旅行社等頭部企業達成上架銷售合作。今年暑期,湖北將迎來韓國5000人系列團隊,預計年度帶動韓國赴鄂旅遊超20萬人次。

從文化呈現到體驗沉浸:湖北文旅讓 “知音” 故事從聆聽到親歷_fororder_e4e3946c0e634818993372e5e2f75d46

  不止東亞,湖北文旅“國際朋友圈”持續擴大。截至6月,2025年已在泰國、德國、新西蘭、塞爾維亞、克羅地亞、阿聯酋等地,舉辦多場“知音湖北”系列推廣活動。這些跨越山海的文化對話,讓世界看到了湖北的多元魅力。“知音湖北”的每一次亮相都帶著誠意與創意,不僅讓海外民眾近距離觸摸到湖北的歷史底蘊與現代活力,更在一次次互動中織密了跨越國界的友誼紐帶,讓越來越多的人成為湖北故事的傾聽者、傳播者,也讓湖北的“國際朋友圈”在文化共鳴中不斷擴容提質。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省累計接待入境旅客205.74萬人次,同比增長54.89%。武漢邊檢站數據顯示,上半年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籍旅客從武漢口岸入境,其中免簽入境3.3萬餘人次,是2024年同期的3倍。OTA平臺數據顯示,上半年武漢天河機場入境旅客33.85萬人次,同比增長26.11%,其中外國人24.68萬人次,同比增長33.91%。

  文旅消費新場景不斷涌現

  在文旅消費需求日益多元的當下,湖北文旅不斷推陳出新,積極打造各類文旅消費新場景,為遊客帶來全新體驗,推動文旅産業邁向高品質發展新征程。2025年上半年,湖北文旅消費新場景亮點紛呈,成為吸引遊客的重要引擎。

  湖北的夜晚,正成為文旅消費的新舞臺。“夜上黃鶴樓”“武當一夢”等夜遊演藝項目,成為當地文旅消費的新熱點。這些夜遊項目,不僅豐富了遊客的夜間活動,也帶動了周邊餐飲、住宿等相關産業的發展,為湖北夜經濟注入了新活力。

  科技與文旅碰撞出奇妙火花,《穿越青銅紀》《穿越·漢陽兵工廠》《消失的法老》等多個大型VR體驗項目,讓觀眾戴上VR設備,沉浸感受歷史文化背後的故事。這些沉浸式體驗項目,打破了傳統的參觀模式,讓文物“活”起來,歷史“動”起來,極大地提升了遊客的參與感和體驗感。

  為全面激活夏季文旅消費市場,“2025湖北十大避暑目的地”“湖北十大漂流目的地”榜單煥新發佈,吸引了大批遊客。全省舉辦的“清涼一夏”系列線下主題活動近10場,文化産業主題、旅遊景區主題活動100余場,讓遊客們暑期暢遊湖北有了好去處。7月,湖北啟動全省首批57戶離境退稅商店,覆蓋武漢、宜昌等8個市州,退稅商品包括電子設備、衣物、手工製品等。離境退稅政策在湖北落地實施,將進一步擴大入境消費。

從文化呈現到體驗沉浸:湖北文旅讓 “知音” 故事從聆聽到親歷_fororder_c6a9b075dbed445a98e45fc33dcc7800

  湖北文旅深度融合,催生了一系列新業態。在鄉村旅遊方面,黃岡羅田燕窩垸村、宜昌許家衝村等,將鄉村自然風光與傳統文化、民俗體驗相結合,遊客可以在這裡採茶制陶、體驗非遺手作,感受田園慢生活。體旅融合也成為新趨勢。武漢梧桐雨景區滑翔傘、宜昌朝天吼漂流等項目,吸引了眾多戶外運動愛好者。

  從國際舞臺的精彩亮相到本土市場的繁榮創新,湖北正以“知音”之名,邀約世界共赴一場文旅盛宴,在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遊目的地的道路上穩步前行。(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理略 通訊員 鄂文旅 實習生 鄒楓燁)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