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政府長期引導 企業持續深耕 黃陂“木蘭遊”出圈成頂流
2025年5月1日,“五一”小長假首日,武漢氣溫31℃,黃陂區甘露山國際滑雪場內熱鬧非凡,不少遊客前來享受清涼假期。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倪娜 通訊員 黃宣 俞果 攝)
白天滑雪,一路尖叫;晚上逛草原,住蒙古包,享清風明月。
7月23日,黃陂推出“木蘭度假·清涼一夏”夏季文旅惠民套餐,遊客僅需199元,即可享受甘露山國際滑雪場3小時初級道滑雪體驗,並從木蘭草原、木蘭不夜城等五大景點夏季熱門套餐中任選其一。一票暢玩“冰雪+山水”的新體驗,再度引爆“木蘭遊”。
全區一盤棋,共創“木蘭係”。近年來,黃陂區依託木蘭文化講好木蘭故事,深度挖掘黃陂豐富旅遊文化資源,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切實把推動文旅産業高品質發展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動“木蘭遊”走出國門、走向國際,助力湖北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遊目的地。
從無到有
“木蘭係”景區多點開花
從蹣跚起步,到火爆出圈,再到不斷領潮,黃陂旅遊如何一步步踩準節奏?觀察黃陂發展近40年的黃陂區文旅局幹部王崇潔認為,原因在於“醒得早,抓得準,做得實”。
改革開放初期,各地對旅遊業發展並不重視,黃陂早早嗅到商機:黃陂位於武漢近郊,交通便捷,風景秀麗,具備發展旅遊的先天條件。同時,那時的黃陂是農業大縣,發展旅遊,是行之有效的富民之路。
1983年4月,木蘭山景區開園,黃陂旅遊實現從“0”到“1”的突破。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木蘭山幾乎成為黃陂旅遊的代名詞。
1996年,中國武漢生態旅遊規劃與發展國際諮詢研討會召開,以黃陂“木蘭湖、木蘭山、木蘭川”為試點,全面規劃設計,打造“木蘭生態旅遊區”。
1999年,黃陂舉辦首屆木蘭文化旅遊節,正式亮出“木蘭牌”。“木蘭遊”自此發軔,旅遊開發熱也開始席捲黃陂全域。
政府找準路子,企業激流勇進。2002年9月,木蘭天池開業。隨後,木蘭草原、木蘭雲霧山等一大批景區也先後開業。“木蘭遊”,呈現百花齊放之勢。
2014年,黃陂將木蘭天池、木蘭山、木蘭草原和木蘭雲霧山四家4A級旅遊景區“打包”,以“黃陂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的名稱申報,成功獲評國家5A級旅遊景區。10餘年間,先後獲得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中國最美生態文化旅遊名區等金字招牌,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
政府引導
本土民營企業家持續投入
“木蘭遊”的高品質發展,離不開景區和政府的“雙向奔赴”。
2019年以來,黃陂累計投入200億元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配套設施,持續推進全域旅遊發展。2023年,黃陂區創新出臺《“木蘭遊”高品質發展“黃金十條”》專項政策,在旅遊企業提檔升級、創建品牌等10個方面給予真金白銀支持。2024年,黃陂發佈《木蘭民宿高品質發展“黃金十條”》,從項目投資落戶、用地保障、證照辦理等方面,為民宿項目提供“全生命週期”的支持。
“全域旅遊,是黃陂區攜手眾多民營企業家共同創建的。”2004年,吳建順回到黃陂王家河街,準備辦養牛場,當地政府主動上門,為他出謀劃策,鼓勵他利用在地山水資源,打造特色景區。2007年4月,木蘭草原景區開業迎客。
在黃陂區委、區政府的培育支持下,致力打造華中地區唯一草原風情景區,5年後,木蘭草原成功躋身5A級景區,成為全省第一家新三板上市民營旅遊企業,年接待遊客超過250萬。
2013年,吳建順的兒子聶權,留學歸來接手景區,開始用專業化、市場化新思維,對木蘭草原進行專業規劃和升級改造,包括編排實景演出、推出高端民宿等。豐富的業態加持,讓木蘭草原成為省內景區“頂流”。
“我從杜堂村走出來,在政府的引導下,景區越來越好,現在有能力了,就要為家鄉出力。”葛天才生於1966年,早年在外經商,他曾創辦建築勞務公司,身家過億。在能人回鄉的感召下,他帶領團隊回家鄉投資建設木蘭花鄉景區。
2023年以來,葛天才探索“白+黑”旅遊模式,在原有4A級景區木蘭花鄉基礎上,升級打造武漢首個不夜城——木蘭不夜城,全國首個荊楚文化主題室內沉浸式演藝街區——楚地長歌,帶動景區人氣持續火爆,遊客接待量翻了近三倍!
像吳建順、葛天才這樣投資旅遊的本土民營企業家,在黃陂並非孤例。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訪發現,黃陂23家景區中,有22家由本土民營企業家投資建設,這批本土民營企業家背負著對家鄉的熱愛,堅持“長期主義”,鮮有中途撤資者。
聶權説,木蘭草原從開挖第一鏟土到現在,已累計投資16.3億元,“開弓沒有回頭箭,我們會堅持下去!”
本土民營企業家抱團深耕,共同做大“木蘭遊”。黃陂旅遊,走出了一條高品質發展之路。
拓展業態
提升“木蘭遊”品牌吸引力
今年端午假期,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大余灣景區迎來一年一度的“大余灣端午民俗季”,通過鄉村婚嫁演藝、插秧體驗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為遊客呈現了一場文化盛宴。
大余灣,曾遊客稀少。2023年前後,景區總經理盧千專程去婺源等地考察後,冒出新想法——要在大余灣做曬秋!
想做就去做,要做就做好。黃陂區文旅和農業部門高度重視,協調聯繫秋收農産品信息。盧千帶領團隊,活化利用古建民居,“鄉味”“鄉景”“鄉音”“鄉情”結合“鄉創”,造就充滿獨特鄉愁韻致的大余灣古村落。
2023年9月29日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聚焦大余灣,使大余灣火爆出圈,遊客接待量和旅遊收入猛增,當年“十一”假期相當於過去一年,2023年全年相當於過去5年!
旅遊核心競爭力,體現在對遊客的吸引力上。而吸引力,往往來自差異化競爭、提檔升級帶來的新鮮感。
這些年,黃陂旅遊不斷“補短上新”營造新鮮感:
搶搭夜經濟快車,佈局夜草原、夜奧萊等多個夜消費場景;大力發展漂流等水上項目,填補夏天室外旅遊空缺;發力冰雪經濟,建成華中最大、全國第三的室內滑雪場甘露山國際滑雪場;搶抓民宿發展“風口”,按照“全域化、個性化、集群化”思路,快速佈局2000家“寶藏”民宿,遊客可“不出黃陂、住遍全球”;籌劃研學遊,彌補景區淡季客源;打造寶藏“村咖”、私湯庭院、遊民公社,在創新旅遊産品上不斷領潮。
在對“木蘭係”景區的宣傳和推廣上,黃陂區也一直不遺餘力、持續托舉,將木蘭品牌從木蘭遊拓展到木蘭宿、木蘭冰雪、木蘭購等各領域,做好“旅遊+百業”文章,努力將文旅産業打造成支柱産業。
“木蘭遊”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2024年6月,木蘭湖獲評武漢首家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今年3月3日,央視《新聞聯播》《春天裏的中國》聚焦木蘭花谷“梅花山”,景區遊客接待量增長300%;4月10日,中國駐柬埔寨大使汪文斌發文盛讚雲霧山杜鵑花海,眾多海外網友紛紛點讚。
“木蘭遊”,正加速走向世界!(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汪洋 黃磊 通訊員 黃宣)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