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湖北鶴峰的綠色實踐:從“生態顏值”到“發展價值”
2025-08-01 10:01:04來源:新華網編輯:魏寒冰責編:魏寒冰

  在鄂西群山深處,湖北鶴峰縣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植發展脈絡,用創新實踐書寫著生態與發展的和諧篇章。2025年上半年,一組亮眼數據印證著這份堅守,鶴峰縣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100%,PM2.5濃度穩控在20.6微克/立方米,穩居湖北省前列;江口村國控考核斷面水質達到Ⅱ類標準及以上,達標率100%,31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從監管革新到科技賦能,從生態惠民到全民共治,鶴峰正以多元實踐,讓綠水青山的底色更亮,金山銀山的路徑更寬。

湖北鶴峰的綠色實踐:從“生態顏值”到“發展價值”_fororder_20250731e21fc4ac78d94a94a62c389b086d8a3e_20250731ed1e912562344789b27e318cd1e6093f

圖為鶴峰縣全景。新華網發 楊順丕 攝

  改革破題:監管創新釋放生態發展活力

  “過去各類檢查頻繁,如今一次檢查就能解決所有問題。”近日,楚杏堂食品(恩施州)有限公司負責人的感慨,道出了鶴峰生態監管模式的革新成效。

  這場變革的核心是“一張清單三級分類”涉企生態環境執法模式,生態環境部門將排污許可執行、污染防治設施運行、危廢處置等常規檢查事項整合為《生態環境綜合監管清單》,單次檢查時長平均縮短40%,企業迎檢負擔大幅減輕。更關鍵的是“分類施策”以企業近3年環境信用評價、信訪投訴記錄、違法違規歷史等為核心指標,精準劃分A(低風險)、B(中風險)、C(高風險)三級。

  “既守住生態紅線,又給足發展空間。”恩施州生態環境局鶴峰縣分局主要負責人表示,這種“有力度更有溫度”的監管,讓企業逐漸明白,環保不是“緊箍咒”,而是高品質發展的“通行證”。

  服務提質:“環保能量站”架起政企連心橋

  位於湖北鶴峰經濟開發區太平工業園區的能量站裏,環境監測、環評、污染防治等領域專家組成“智囊團”,踐行“幫扶+監管”理念,變事後處罰為事前指導,為企業提供一對一精準服務;依託重點排污企業在線監測系統,實時捕捉排污數據異常,第一時間預警環境風險,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上半年,能量站已為80家企業紓困,攻克6項環保難題,成為企業綠色轉型的“助推器”。

  科技賦能:織密生態保護“智慧防線”

  恩施州生態環境局鶴峰縣分局的電子屏上,實時數據勾勒出全縣環境空氣品質“數字畫像”。2個空氣自動監測站構成一體化監測網絡,實現空氣品質全方位動態監管,污染溯源效率顯著提升。

  針對揚塵污染,多部門聯動巡查200余人次,檢查工地50余個,完成8項整改;秸稈禁燒治理中,依託信息化系統全域巡查,無人機精準鎖定火點,處置露天焚燒100余起。

  上半年,淘汰2台生物質鍋爐、12個VOCs治理項目落地,大氣治理完成率86.7%,藍天白雲成為常態。

  溇水河畔,“無人機航測+人工排查”推動排污口整治,重點流域41個需整治排口完成39個,整治率95.1%;非重點流域21個排口完成18個,整治率85.7%。芭蕉河飲用水源地電子圍欄24小時值守,智慧監控污染風險,築牢飲水安全“智慧防線”。

  農村生態治理提速,1300萬元投入下坪鄉、中營鎮等13個村污水治理;3000萬元中央儲備項目將覆蓋18個村;投資2480萬元的溇水(下坪蛟蟬溪段)流域治理工程即將開工,“清水綠岸”願景漸成現實。

  生態惠民:綠色産業激活鄉村振興動能

  下坪鄉的稻田裏,“蟹稻共生”模式煥發蓬勃生機,螃蟹在水中自在穿梭,以害蟲和雜草為食,其排泄物則化作水稻生長的天然肥料,形成“蟹護稻、稻養蟹”的綠色生態閉環,實現“一水兩用、一田雙收”。

  “不用化肥農藥,稻米香、蟹兒肥,價錢還高。”農戶老張説。

  近年來,隨著養殖業蓬勃發展,畜禽糞污綜合利用成為難題。下坪鄉積極探索生態種養“微循環”模式,蹚出“資源循環、産業共生、綠色發展”新路子,從“牛-沼-果”循環利用,到“豬-沼-茶”産業共生,廢棄物變身“生態黃金”,滋養著果園與茶園。2023年以來,該模式已實現收益3000余萬元,相關案例入選2024年全國“美麗鄉村,綠色發展先鋒行動”優秀案例。

  從溇水源(白泉河)小流域綜合治理試點起步,到中營鎮唐家河、走馬鎮小莊坪河等試點啟動,鶴峰以62個統籌項目(已完工55個)構建起“和美院落-和美流域”生態治理鏈條。如今的鄉村,既有青山綠水的“顏值”,又有産業興旺的“價值”。

  全民共治:繪就生態文明共建畫卷

  “原來生活污水是這樣變清的。”近日,容美鎮居民肖陽參加了城區污水處理廠舉辦的環保設施開放日活動。進入廠區,親眼見證污水從渾濁不堪到清澈見底的轉變,他不禁驚嘆。這樣的開放日活動,讓生態環境保護從“抽象概念”變得可觸可感。

  通過開展“5・22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6・5 世界環境日”及環保“六進”等活動,環保部門在生態文明宣傳教育上持續發力,讓生態文明理念如春風化雨般浸潤人心。同時,強化執法監管,相關部門累計出動執法人員200余人次,檢查65家次在建項目和排污單位,出具監測報告30份,獲取數據3691個,為精準執法提供科學依據,築牢法治屏障。(伍洋、謝承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