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麻城龜山鎮東垸村:校地共建 文旅融合
2025-08-07 09:34:30來源:湖北日報編輯:魏寒冰責編:魏寒冰

麻城龜山鎮東垸村:校地共建 文旅融合_fororder_22

  湖北東垸春日十里花海的絢爛還縈繞在腦海,夏日的驚艷悄然而至。以“古村夜韻.燈火東灣”為主題的螢火蟲之夜系列活動讓遊客再一次領略古村之美。近年來,這座承載數百年曆史記憶的傳統村落,以創新性“校地共建”模式為抓手,推動文旅深度融合,讓古老村落在時代浪潮中煥發新生機、展現新活力。

  古村新韻喚醒文旅新價值

麻城龜山鎮東垸村:校地共建 文旅融合_fororder_23

  東垸村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綿長。現存97棟鄂東明清時期傳統民居,青磚黛瓦映照著歲月滄桑,雕梁畫棟鐫刻著匠心巧思,磚雕、石雕、木雕點綴其間,老戲臺、老碾臺訴説過往,青石板巷道串聯起古樸院落,鮑氏家訓更是讓耕讀家風代傳至今。垸前梯田層層疊疊,垸後竹海碧波盪漾,農耕文明與自然生態相得益彰。

  近年來,該村依託豐富的資源稟賦,積極採取系列舉措推動發展。一方面,立足本村資源優勢,積極爭取國家傳統村落連片保護資金,對古建築實施修繕保護,嚴格堅持修舊如舊原則。另一方面,引入社會資本打造“古村民宿群”,將村內閒置百年老宅精心改造為特色民宿、茶藝館和農耕文化展覽館,既保留原有風貌,又融入現代功能。其中,由清末公屋改造而成的“東垸村史館”,如今已成為“網紅打卡地”,讓遊客在參觀中了解東垸村的歷史變遷,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校地共建 注入發展新動能

麻城龜山鎮東垸村:校地共建 文旅融合_fororder_24

  黃岡師範學院駐村工作隊精準對接高校智力資源與村級黨組織需求,為鄉村發展注入“源頭活水”。積極爭取項目,為村內基礎設施完善、特色産業培育提供了堅實資金保障。經過十年深耕,推動東垸村實現從重點貧困村到鄉村振興示範村的歷史性跨越。同時,村“兩委”引進武漢大學國家文化發展研究院,深化與武漢大學的戰略合作,共建大別山文旅融合發展研究院。系統引入專家學者團隊及青年創客群體,為項目高品質發展提供堅實的智力支持與專業保障。

  通過持續強化文化賦能、推進文旅融合,不僅激活了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與外驅活力,更成功打造了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實踐樣板,樹立了傳統農耕聚落現代化轉型的示範標杆,有效推動文化資源轉化為産業發展優勢。校地合作成果豐碩,武漢大學9名教授獲授2025年度“榮譽新村民”稱號,成為校地協同、共促發展的生動注腳。

  文旅融合激活鄉村新業態

麻城龜山鎮東垸村:校地共建 文旅融合_fororder_25

  東垸村巧打“四季牌”,以特色主題活動激活鄉村文旅,走出了一條文旅融合的富民新路。春日裏,“油菜花藝術節”讓田園風光綻放魅力;盛夏時,“啤酒音樂節”讓鄉村夜晚點燃活力;金秋季,“農耕文化體驗節”讓鄉土情懷喚起記憶;寒冬月,“傳統年俗文化節”讓民俗風情留住鄉愁。一場場特色活動串起四季,推動文旅産業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生長。2025年上半年,全村累計接待遊客超10萬人次,帶動周邊80余名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昔日沉寂的村莊煥發勃勃生機。與此同時,文旅融合的活力更體現在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活化中。村裏的非遺工坊成為遊客青睞的“新地標”,扎染、竹編等非遺體驗課成熱門“打卡項目”,週末座無虛席。遊客在學技藝、做物件中感悟傳統文化韻味,既豐富了文旅體驗,也促進了非遺傳承。

  鄉村旅遊的紅火,直接惠及民生福祉。在外務工多年的鮑曉陽,敏銳捕捉到家鄉旅遊發展的商機,毅然回鄉,將自家老宅改建成了農家樂。憑藉地道的農家風味、熱情週到的服務,小院裏總是熱熱鬧鬧的。“村裏旅遊火了,在家門口就能吃上‘旅遊飯’,日子比在外奔波踏實多了!”他常挂在嘴邊的樸實話語,道出了鄉親們共同的心聲。東垸村文旅融合不僅讓群眾實現就業增收,更讓鄉村發展的成果真正紮根民生,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動力。

  從青磚黛瓦喚醒歷史記憶,到四時節慶賡續民俗風情;從高校智庫注入智力動能,到村民笑靨綻放幸福圖景。東垸村的蝶變,讓鄉村振興的時代長卷既深植古村的歷史文脈,又映照奮進的時代新貌,正沿著綠水青山的生態脈絡徐徐鋪展。(通訊員劉超偉、鮑格林)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