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新業態 新藍海 新通道 湖北外貿以這三“新”實現前7個月強勢增長
2025-08-17 16:13:0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程華責編:蔣碩

  國際在線湖北消息(記者 高鈺姍):2025年前7個月,湖北外貿繼續強勁增長態勢——湖北省進出口總值4771.8億元人民幣,增幅較前六個月提升0.3個百分點。其中,三大結構性亮點尤為引人注目——保稅物流方式進出口占比今年內首次超越加工貿易、湖北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規模持續增長、鄂州進出口以超320%的爆髮式增速領跑全省,共同構築起湖北外向型經濟的新質生産力。

新業態 新藍海 新通道 湖北外貿以這三“新”實現前7個月強勢增長_fororder_圖片1

花湖機場停機坪上貨運航班等待裝卸貨物 攝影 向珮鈺

  保稅物流首超加工貿易 新業態成開放新引擎

  今年前7個月,湖北省以保稅物流方式進出口總值達456億元,同比激增39.5%,佔全省外貿總值比重攀升至9.6%。這一數字具有里程碑意義:這是2025年以來保稅物流方式首次超越加工貿易,成為湖北外貿多元化格局中躍升的新支柱。

  保稅物流方式是依託綜保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場所實施的進出口模式,貨物在此可享受“境內關外”的保稅政策,如暫緩繳稅、靈活分撥,實現高效跨境流轉。

  黃石棋盤洲綜合保稅區作為全省第六個綜保區,封關運作近兩年,業務增長勢頭迅猛。因其毗鄰亞洲首個專業貨運樞紐——花湖機場,也有機場“超級倉庫”的美譽。數據顯示,該區貨源已佔花湖機場周邊集貨總量的24.43%。電子産品等貨物正依託高效便捷的保稅通道,經花湖機場新增的國際貨運航線源源不斷飛往全球。

  武漢科技大學國際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涂慶豐指出:“保稅物流的佔比躍升,標誌著湖北口岸經濟與臨空樞紐的疊加效應開始釋放,外貿業態正經歷深層次升級。”

武漢海關關員保障“中吉烏”鐵公聯運中亞班列開行 供圖 武漢海關

  湖北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經貿合作持續深化 數字外貿開闢“新藍海”

  前7個月,湖北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額達2620.9億元,增長33.1%,佔全省外貿總值54.9%,增幅持續提升。亮眼數據的背後,是湖北企業借力數字技術勇闖海外市場的生動實踐。

  2024年開始做外貿的湖北凱力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上演了年出口從0到8000萬元的“裂變速度”。其核心抓手正是數字行銷手段——20人專業團隊在TikTok、Facebook等海外平臺精準運營,針對不同平臺特性定制內容,建立了“線上直播引流+線下展會轉化”的閉環。

  數字技術的應用帶來了海外市場品牌和訂單的雙收益,截至目前,凱力汽車已在5國建成KD工廠,10國佈局海外倉,到今年7月,公司出口額達7200萬元,合作夥伴中“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佔比超90%,“這些夥伴擁抱電商和數字貿易的態度更積極。”企業負責人介紹稱。

  中山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山大學涉外法治研究院副院長劉瑛表示,隨著《電子商務協定》談判推進,數字技術重塑全球貿易鏈條的趨勢愈加明顯。外貿企業利用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技術輕鬆觸達全球消費者、提高交易效率,將為共建“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注入新動能。

  鄂州增速320%冠絕全省 花湖樞紐效應噴薄而出

  鄂州市進出口表現堪稱“現象級”:前7個月進出口額212.3億元,同比增長高達320.8%,增速居全省各市州首位,對全省進出口增長貢獻率高達15.2%。花湖機場作為核心引擎的物流樞紐優勢,在這一爆髮式增長中得到充分驗證。

  航線網絡是樞紐的命脈。花湖機場今年前七個月持續加密國際貨運航線,鄂州空港口岸貨物集散日益繁忙。更為深刻的變化在於市場主體聚集——以鄂州為註冊地的外貿企業顯著增加,貨代、物流等産業鏈關鍵環節企業在此匯聚,為打造中部航空貨運樞紐提供了堅實支撐。鄂州,正從單純的“貨物通道”向“貿易與産業高地”加速演進。

  保稅物流超越傳統加工模式,鄂州依託花湖機場樞紐實現幾何級增長——湖北外貿三大亮點的崛起共同指向一個內核:新業態、新市場與新樞紐的協同共振,正成為驅動湖北開放型經濟向更高形態躍遷的核心力量。當保稅倉庫與機場跑道無縫銜接,當手機螢幕直通海外工廠,一條更具韌性、更富活力的湖北開放新通道已清晰呈現于長江之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