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現場 攝影 黃飛飛
八月的武漢,暑氣未消,湖北經濟學院的校園裏涌動著別樣的熱情。近日,由湖北省教育廳主辦、湖北經濟學院承辦的2025年荊楚新教師崗前培訓正式拉開帷幕。來自湖北各地的1890名鄉村新教師和150名經驗豐富的輔導員匯聚於此,帶著“躬耕教壇 強國有我”的信念,展開為期15天的淬煉之旅。
19年堅守,湖北經院的師道接力賽
培訓現場 攝影 黃飛飛
“這已經是我們連續第19年承辦湖北省新教師培訓了,累計培訓學員超過6萬人。”開班典禮上,湖北經濟學院黨委常委、副校長張國安的話語裏,透出責任感與自豪感。對他和整個學校而言,每年的新教師培訓,都是一場全力以赴的“硬仗”:“我們的追求,就是一切‘以學員為中心’,從學習到生活,盡全力確保平穩順利。”
周臣仙老師分享培訓感受 攝影 黃飛飛
恩施市白洋坪鎮初級中學的周臣仙老師,就是這6萬分之一。2019年,她第一次以學員身份來到這裡;2022年起,她開始以輔導員身份“回家”。“充電”,是她最常提到的詞。
今年,周臣仙負責社團工作,任務繁忙:晚上組織多彩的社團活動,白天承擔創新的“情境式導課”。她們通過情景劇的形式,把鄉村課堂的真實場景搬到了培訓現場。“針對鄉村常見的資源匱乏,我們就如何利用農村隨處可見的自然資源上好一堂課,讓學員們瞬間抓住要點,看到可能性。”她形容這種方式“直擊人心”。
除了用心的課程,讓周臣仙心頭一熱的,還有湖北經濟學院提供的貼心服務:“為了方便全體老師出行,經院把全校的電動車免費開放給我們使用;宿管阿姨們更是會把生活用品提前整整齊齊擺放到每個人的床位上,那種樸實、勤懇和無聲的奉獻,特別打動我們。”
黃春立老師講述培訓的故事 攝影 黃飛飛
來自湖北十堰竹溪縣豐溪鎮中心學校的黃春立老師,在大山深處堅守了13年。他2019年加入輔導員隊伍,至今也已6年。從最初在學習部統籌近2000人的課程與成果,到今年擔任一個支部的書記,黃春立肩上的擔子不輕,收穫的感動卻更多。“經院把吃飯、出行、生活物資等事情給我們安排得妥妥的,而帶隊的老師則每晚帶著大家復盤到深夜……”説起這些細節,黃春立聲音有些哽咽,“在這裡,我感受到的不僅是學到了知識,更有一種被尊重的溫暖。”
“稻草舉重”與“十元錢千分愛”,打造面向未來的課堂
長達15天的培訓,絕非枯燥的理論灌輸。光師資陣容就堪稱“頂配”:院士、全國知名教育專家、雙一流高校博導、奧運冠軍、全國師德楷模,悉數來到課堂,與教師學員們親切交流。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學東以《人形機器人及具身智慧》為題作培訓輔導 攝影 黃飛飛
據湖北經濟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張治武介紹,今年的課程內容精心設計為政治素養與文化修養、職業感悟與師德踐行、教學技能與班級管理、職業規劃與發展指導等四大核心模組。“但培訓不走老路,而是面向未來,尤其注重‘低成本的教育創新’。”張治武説。
培訓現場 攝影 黃飛飛
何為“低成本創新”?幾個生動的例子躍然眼前。
首先是令人拍案叫絕的“稻草運動會”:路邊隨手撿來的稻草,能化身“杠鈴”,學員們分成代表隊,模擬舉重比賽。這項活動不僅趣味盎然,更鍛鍊和提升了參與者的觀察力、模倣力及團隊協作力。更振奮人心的是,奧運冠軍汪周雨、楊威也曾參與其中!這組活動設計,教會教師們化平凡為神奇、寓教于樂,將“好點子”帶回資源相對有限的鄉村課堂。
另一個暖心的活動是“十元錢千分愛”,規則簡單卻充滿挑戰:用不超過10元錢,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此前,恩施宣恩的老師曾用2元錢買了獎狀,引導留守鄉村的學生寫下對奶奶的心裏話,送去心靈的慰藉;黃石的一所學校,用幾塊錢買了筆墨紙硯,師生們書寫宣傳語,幫助一個困境家庭的豆腐攤打開了銷路。“這不僅僅是解決實際困難,更是在小心翼翼地維護受助者的尊嚴,傳遞善意與溫度。”相關負責人説。
新教師培訓中,處處體現著“集體”的力量與溫度。一面需要所有老師共同畫一筆、縫一線才能完成的大旗,在協作中冉冉升起。這面旗幟,凝聚的是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生動詮釋著“文化來自人人、屬於人人、引領人人”的教育理念。課程遵循著“形式即內容、台下即臺上、課內即課外”的原則,強調“人人是自己的主角,舞臺是人人的舞臺,臺上台下都是主角。”
薪火相傳,以一盞燈點亮另一盞燈
培訓現場 攝影 黃飛飛
培訓的成效,最終要落在學員們的收穫與轉變上。他們的反饋,樸實而充滿希望。
來自湖北襄陽、畢業于上海電機學院的新教師韓宜,對科技實踐環節印象深刻。“在這裡,我們學會用鐵絲、小馬達和電池做出簡單的裝置,這些材料在鄉村也很容易找到。以後我走上崗位,就能帶學生們一起動手做。這不僅能讓他們體驗動手的樂趣,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能拉近他們和科技和機器人的距離,點燃探索的興趣!” 她興奮地説。
培訓現場 攝影 黃飛飛
來自恩施小渡船中學的黃瓊瑤,則對小組協作探究的模式讚不絕口。“我所在的小組活動和高階思維培養相關,這種形式能讓學生在討論中自己發現問題、主動探究解決方案,這才是為他們的長遠成長真正打基礎!”黃瓊瑤説。
最動人的反饋之一,來自已有9年教齡的恩施市施州小學老師李琦琦。2016年,她作為新教師參加過崗培,那時她教初中。如今考取了小學數學崗位,即將面對一群天真懵懂的一年級新生。身份的轉換讓她既期待又忐忑。這次培訓中,余婧老師關於一年級班主任工作的經驗分享,像一盞明燈照亮了她的心。“余老師讓我深刻認識到,對於這麼小的孩子,首要的不是分數,是關注他們的健康快樂,是培養興趣,是建立信任!” 李琦琦深受啟發,她已經開始思考如何將一線教師的寶貴經驗融入自己未來的工作中。“也許,開學第一天,我該準備些小糖果?” 她的笑容裏,充滿了對守護童心的溫柔承諾。(記者沈素芬 實習生周雅玲 通訊員 劉文賢)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