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第十七屆中國生物産業大會在武漢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200多家企業和機構攜數千件前沿生物産品亮相,展示我國生物科技與生物製造領域的最新成果。
大會現場,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理事長高福發佈《中國生物經濟發展報告2025》,系統解析中國生物經濟發展現狀、挑戰與未來路徑。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黃和作題為“合成生物學驅動生物製造産業革新”的主題發言。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任南琪圍繞“綠氫生物製造發展與展望”展開闡述。武漢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代常分享“植物源分子醫藥技術研究進展”。論壇上,全國創新藥“慧眼”系統發佈。
會議期間,還舉辦十余場專業分論壇,涵蓋合成生物、生物醫藥、腦機介面、生物育種、生物能源、中醫藥創新等熱點領域,匯聚國內外院士專家、産業精英共同探討行業面臨的機遇、挑戰與應對路徑,推動産學研用深度融合。大會設立生物産業供需對接會,為項目、資本、企業搭建高效對接平臺;同期舉辦的“生命·設計·智造”科普報告會,推動生物科學科普。
大會同步舉行2025生物製造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為獲獎者頒獎,併發布創新力榜單。大賽共吸引來自23個國家生物産業基地及社會公開招募的數百個項目參賽,經過角逐,最終評選出20個獲獎項目,其中杭州德睿智藥科技有限公司憑藉其“工業級一站式人工智能制藥平臺”成功奪冠。
中國生物産業大會是我國生物産業領域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大型頂級專業活動,2007年開始舉辦,2018年起,以武漢光谷生物城為依託,武漢與廣州一道成為中國生物産業大會永久舉辦地。
作為建設“中國藥谷”主陣地、主引擎,光谷生物城歷經17年發展,已匯聚企業4200余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531家,百億級龍頭企業3家,在研一類新藥超400個,全省佔比達到90%,三類醫療器械獲證超307個,全省佔比達到70%,綜合競爭力穩居全國前列、中部第一。
目前,光谷生物城正以建設“中國藥谷”為使命,瞄準科技前沿,銳意創新,全力邁向全球生命健康産業新高地。(記者劉潔、楊文漪、通訊員王瓊、田瑤林)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