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二十五軍長征勝利與鄂豫陜革命根據地創建90週年之際,9月8日上午,湖北省鄖西縣、陜西省丹鳳縣、河南省盧氏縣與淅川縣共同宣佈,正式推出“穿越長征片區,追尋紅色足跡——鄂豫陜紅色旅遊精品線路”。該線路跨越三省四地,系統串聯重要革命遺址,融紅色教育與生態文旅于一體,即日起面向公眾開放。
當天上午,首遊式團隊從位於湖北鄖西縣的鄂豫陜革命根據地紀念園出發,前往陜西省丹鳳縣庾家河村,實地重走長征路,感悟紅色精神。該線路的推出,不僅為三地文旅合作注入新動力,也為廣大遊客提供了一條集革命教育、文化體驗、生態觀光于一體的特色旅遊通道。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紅二十五軍在鄂豫陜邊區浴血奮戰,創建了以鄖西、丹鳳、盧氏、淅川為核心區域的革命根據地,為中國革命寫下光輝篇章。九十年後,四縣聯合整合區域內豐富的紅色資源,打造出一條涵蓋二十余處關鍵舊址的主題線路,旨在引導公眾重溫革命歲月,傳承紅色基因。
該線路以紅二十五軍歷史脈絡為核心,涵蓋鄖西縣革命烈士陵園、上關縣舊址、紅二十五軍223團政治處舊址、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和政治部舊址、湖北關,陜西丹鳳縣烈士陵園、庾家河戰鬥遺址,河南盧氏縣官坡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馬灣紅色教育實踐基地、盧氏縣烈士陵園與陳廷賢墓、靖華故里陳列館,以及淅川縣荊紫關革命紀念館等重要節點。
該線路不僅復原了紅二十五軍當年的征途,也突出“沉浸式”體驗特色。遊客可參與“穿紅軍衣、吃紅軍飯、聽紅軍故事”等情景活動,多維度感受革命年代的艱苦與樂觀。線路貫穿秦巴山區核心地帶,自然風光與人文歷史交相輝映,遊客還可聯動遊覽鄖西五龍河、龍潭河、上津古鎮等優質生態景區,實現“紅色研學+綠色休閒”的雙重體驗。
“參加鄂豫陜紅色旅遊精品線路首遊,追尋紅二十五軍長征足跡,感受紅色歷史,接受紅色教育,傳承紅色血脈,我覺得很有意義。”遊客李復娥説。
鄖西縣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蔣運國介紹,這條線路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青少年研學實踐的生動載體,借此推進區域文旅協作,為鄉村振興和革命老區發展注入新動力。
同時,鄂豫陜四縣還推出了“體驗三省風情•縱攬秦山漢水”綠色生態旅遊線路,融合紅色記憶與自然風情,線路包含湖北鄖西縣五龍河、上津古鎮、天河旅遊區,陜西省丹江漂流,河南省豫西大峽谷、荊紫關古鎮等知名景區,滿足遊客多樣化的旅遊需求,促進文旅深度融合。(徐光意、馬吉星)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