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提的亂停車問題,這周就看到社區聯合交警疏導,太實在了!”在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龍舟坪鎮鳴鳳社區,居民李阿姨的感慨,道出了“週三見”議事機制帶來的治理新變化。自2024年以來,該社區在4個網格的熱心居民家中設立議事點,每週三由網格員定點“坐班”,將服務送到居民家門口,讓基層治理從“被動響應”轉為“主動靠前”,在方寸空間裏架起直通民心的“連心橋”。

“五在”網格工作法 供圖 鳴鳳社區
“週三見”的誕生,源於對居民“急難愁盼”的精準回應。此前,鳴鳳社區8個網格的居民常面臨“找網格員難”的困境:網格員入戶走訪時“人難找”,電話溝通又難以説清訴求,不少居民為辦一件事、反映一個問題跑“冤枉路”。社區黨委在走訪調研中發現這一痛點後,迅速將議事點設在居民家中,把熱心居民的住所作為固定場所,既拉近了與居民的物理距離,也消除了溝通的心理隔閡。每週三上午,網格員帶著“民情本”準時坐班,敞開大門聽訴求,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説上話、辦成事”,徹底破解了“服務找不到人、訴求傳不上去”的治理堵點。
走進議事點,網格員化身基層治理“多面手”,用“一站式”服務扛起民生責任。面對社保醫保代繳指引、政策諮詢等簡單事項,他們當場審核材料、即時辦結,讓居民“少跑腿、零跑腿”;遇到鄰裡口角、樓道堆物等小矛盾,他們第一時間介入調解,用“嘮家常”的方式化解糾紛,避免矛盾升級;對於基礎設施改造、公共服務優化等複雜訴求,認真記錄在“民情本”上,當天梳理後直報社區黨委,確保民意直達決策層。五網格林業局宿舍後的“溝帶路”改造,便是議事點推動治理落地的典型案例。這條道路曾因年久失修、排水不暢成為居民“糟心路”,居民在議事點反映後,網格員收集意見、社區多方協調施工方,最終將泥濘路改造成平整的“安心路”,讓居民出門不再“踩泥坑”。

矛盾糾紛調解現場 供圖 鳴鳳社區
為確保“事事有回音”,社區還建立了閉環處理流程,讓居民訴求有跟蹤、有結果。對居民訴求分類登記後,能當場辦理的絕不拖延;需多部門協調的,7個工作日內反饋進展,15個工作日內明確方案;若居民對處理結果不滿意,網格員持續跟進,直到問題徹底解決。一年多來,“週三見”機制用實打實的成效贏得了居民信任。據統計,4個議事點累計接待居民150余人次,當場解決民生實事12件,代辦事務100余條,調解鄰裡糾紛10起;收集的10條基礎設施建議中,除“溝帶路”改造外,小區安全隱患排除、老年活動設施增設等訴求均已落地。
如今,“每週三去議事點”已成鳴鳳社區居民的默契。通過居民群通知、樓道貼海報等方式,議事點知曉率越來越高,有的反映問題,有的諮詢政策,還有的主動為社區治理提建議。這裡不再是單純的“服務窗口”,更成了居民暢所欲言的“心聲站”、社區感知民情的“前哨所”、凝聚鄰裡共識的“暖心加油站”。

週三議事現場 供圖 鳴鳳社區
從“找網格員難”到“家門口辦事”,鳴鳳社區的“週三議事點”機制,用小創新破解了基層治理大難題。網格員通過定點接待、集中議事等方式,既讓居民訴求有了出口,也讓社區治理有了方向,真正實現“民呼我應零距離”,持續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與獲得感。(文 張峰 陳虎 覃寧敏)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