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4架飛艇訂單待交付,人員培訓次第展開——鄂産載人飛艇商業化運營“乘風起飛”
湖北造載人飛艇“祥雲”AS700。(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際凱 攝)
“這個大傢夥真可愛,我們都想上去體驗一下。”
9月25日,在“飛越地球裂縫 觸摸世界之巔——關嶺飄來‘一朵雲’”為主題的低空飛行活動現場,看著“祥雲”AS700載人飛艇,一位背著背簍的大姐説道。
特地趕來體驗的,還有江蘇省太倉市文化旅遊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員工。今年4月,該公司與中國航空工業特飛所已簽訂1架飛艇的採購訂單。
截至目前,來自省內外多家企業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特飛所簽約,共訂購24架“祥雲”AS700載人飛艇。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特飛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荊門航空智慧製造科技園一期工程竣工投産,以及首批載人飛艇飛行員、維護人員培訓結束,湖北造載人飛艇商業化運營的步伐不斷加快。
轉場試乘體驗引來24架飛艇訂單
“你看,這架飛艇結束關嶺的活動後,就要飛赴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交付給當地企業。”“祥雲”AS700載人飛艇市場負責人鄭世文介紹,辦完相關手續後,飛艇將用於空中游覽與體驗飛行、空中廣告、城市公共服務等領域。
與浙江紹興結緣,始於2024年9月的驚艷亮相。
2024年9月14日,“祥雲”AS700飛抵桂林陽朔,開展15天累計306人次的試乘體驗飛行,驗證了該飛艇的安全性、可靠性。這次演示飛行及試乘體驗,讓“祥雲”AS700載人飛艇這款低空領域的“航空新裝備”進入大眾視野。
同年11月12日,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在珠海開幕。當天,紹興市越城區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特飛所簽訂了購艇意向協議。1個多月後,“祥雲”AS700飛抵紹興市越城區。
“祥雲”AS700載人飛艇機長林宏還記得,20天裏,他操作飛艇起降了近百次,在越城區多個知名景點來回穿梭,當地400多名各界代表紛紛登上飛艇體驗。
“AS700內部採用惰性氣體氦氣作為浮升氣體,不易燃、不易爆,安全性高。飛艇還配備了氦氣應急釋放、鎮重水應急拋投功能,在飛艇完全喪失動力或操縱系統故障等應急情形下,可通過推力向量同步伺服控制關鍵技術,對飛艇升降進行輔助控制,保障飛艇平穩緩慢降落。目前,AS700在國內尚無同類競爭産品,客戶服務便捷、穩定,競爭優勢明顯。”“祥雲”AS700載人飛艇型號總設計師周雷説。
據了解,自2023年12月獲得由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後,“祥雲”AS700載人飛艇通過開展轉場飛行,在檢驗各項性能的同時積攢了口碑和人氣,吸引著越來越多企業的目光。目前,來自湖北荊門、重慶、江蘇太倉等地的企業,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特飛所簽訂採購24架飛艇協議,目前這些訂單已進入生産交付階段。
與此同時,位於湖北省荊門市漳河新區的荊門航空智慧製造科技園項目一期工程正抓緊建設,計劃2025年底建成,2026年實現投産。“項目投産後,AS700載人飛艇年産量將達到20余架,將有效保障後續訂單的生産交付。”鄭世文説。
培訓飛行員及維護人員補短板
“準備就緒,可以起飛!”在林宏的指揮下,馮興飛駕駛飛艇緩緩升空。
今年62歲的林宏,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名持照上崗的載人飛艇駕駛員,也是國産AS700載人飛艇首批駕駛員培訓班的教員。馮興飛是培訓班學員,跟隨林宏已學習數月。
作為一名空軍退役飛行員,林宏曾是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的一員,參與了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的飛行表演,擁有豐富的飛行經驗。退役後,他曾遠赴美國參加飛艇駕駛理論和實踐學習,2021年成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特飛所的一名試飛員。
飛行員的稀缺,是制約載人飛艇開展商業運營的重要因素之一。
今年2月,中國民用航空局委託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特飛所組織開展載人飛艇駕駛員培訓。首期3名學員參加了培訓,即將結業。“現在參載入人飛艇駕駛員培訓的門檻較高,要求學員擁有商用飛行駕駛執照,飛行時長超過2000個小時。相信隨著低空經濟的發展,門檻會相對降低。”林宏介紹,學員通過考核獲得載人飛艇駕駛員執照後,可以通過飛行成長為教員,培養更多的載人飛艇駕駛員。
同樣稀缺的,還有載人飛艇維護人員。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特飛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9月,國家體育總局航管中心委託特飛所組織開展首批載人飛艇維護人員培訓,10余名學員參加培訓。
該負責人説:“載人飛艇很好地契合了我國低空經濟産業發展需求,隨著生産能力提升,制約行業發展的短板補齊,湖北造載人飛艇將成為推動湖北乃至全國低空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際凱 通訊員 梅春艷 陳婕婭 實習生 王迅馳)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