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轉出新動能

2017-04-06 16:29:33|來源:雞西新聞網|編輯:呂岩|責編:董建雄

  轉型發展,雞西咋轉?這個始建於1906年的百年煤城,如今去産能由盛到衰,走到了“轉思路、找出路”的歷史性拐點。雞西市如何在煤炭産量下降,整個行業稅收大面積收窄情況下,身背重負走出沼澤地?

  百年煤城如何轉型,雞西市委、市政府從破解資源型城市突出矛盾入手,確定突出一條主線(轉型發展)、實施“三大戰略(兩個轉變、雙輪驅動、旅貿牽動)、做強四大主導産業(兩黑一綠一藥)。煤炭、石墨、綠色食品、醫藥四大主導産業中最大的亮點是石墨。雞西把石墨産業作為煤城轉型發展的重要接續替代産業。雞西石墨資源得天獨厚,居亞洲之首,石墨約佔全國的38%、佔世界的21%。2014年11月27日,雞西被中國礦業聯合會授予“中國石墨之都”礦業名城稱號,成為全國第11個、全省唯一一個以礦産命名的城市。石墨作為戰略資源,國家和省裏高度重視,今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依託雞西石墨資源,打造石墨新材料産業基地。”作為全國最大的石墨製品産地,打造石墨新材料基地,叫響“中國石墨之都”品牌,把雞西打造成全國乃至世界石墨高端産品的原産地,技術應用的原發地、産品生産的集散地。“中國石墨之都”、現代煤化工、綠色食品生産加工、生物醫藥製造、生態度假邊境觀光旅遊、對俄國際通道和進出口加工,構成“一都五基地”雞西轉型發展的戰略格局。

  為打造科技含量最高的“中國石墨之都”,依託雞西市石墨産業基礎,投入4000萬元成立國家石墨産品品質監督檢測中心,並依託國家石墨中心建立了黑龍江省石墨産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牽頭成立全國石墨産業技術創新聯盟,用科技創新挑戰産業制高點,力爭在新一輪産業競爭中掌握主動權。積極與北大、中國礦大等國內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自主創新研發推出一批適應市場需求,搶佔行業制高點的新技術、新産品。在石墨資源豐富的恒山、麻山,規劃了佔地15平方米的石墨産業園區。目前,包括中國寶安集團、北汽集團等行業領軍企業已入駐園區13戶,項目總投資53億元。作為全球鋰電材料行業老大,深圳貝特瑞投資已超過13億元。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領軍企業,北汽集團開始投資25億元,現追加到了47.5億元。北汽集團黑龍江普萊德項目一期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及石墨深加工,總投資27.5億元,投産後産值30多億元、利潤6.5億元,稅金4.5億元,同時安排就業1600人以上。抓精細加工,推進産業鏈向中高端延伸。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蓄能材料、密封材料、超硬材料、傳導材料、耐火材料五大産業鏈,雞西現有32戶石墨企業中,已有9戶升級為深加工企業。

  2010年,英國科學家憑藉對石墨烯的研究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石墨烯為今後石墨産業的發展指明瞭方向。雞西市申太新材料公司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合作研發石墨烯鋰離子電池,項目建設用地6萬平方米,追加投資1.2億元,今明兩年組建項目研發中心。

  浩市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主攻方向是超硬材料,産品已做到了金剛石級、寶石級。從礦石選出1噸石墨的成本3000元左右,這是粗加工的“原字號”。石墨經過提煉,達到4個“9”甚至5個“9”,這種高純石墨産品就會增值十幾倍,1噸可賣到3萬元。再從高純石墨到石墨觸媒柱,每噸可賣8萬元,增值近3倍。再從石墨觸媒柱到金剛石,每噸150萬元,升級到寶石級,每噸就是50億元,簡直是天文數字。

  豐富的煤炭、石墨兩大礦産資源,是大自然對雞西的恩賜。煤炭因去産能讓雞西負重前行,但煤炭深加工的腳步並沒停歇。2015年8月,總投資1.1億元的120萬噸潔凈煤項目在雞西投産。這是目前我省唯一一家潔凈動力煤企業。其技術是當今世界各國解決環境能源問題的主導技術之一,實現了煤炭由“黑色”到“綠色”的蛻變,為礦區轉型升級另辟蹊徑。

  “五山一水四分田,錦繡大地似花園,地上五穀全豐收,地下寶藏挖不完。”雞西豐富的生態資源,是雞西綠色食品生産的最佳寶地。發揮資源、區位優勢,打造綠色食品生産加工基地。雞西綠色食品基地監測面積500萬畝,加快了傳統農業向綠色品牌的轉變。虎林大米乘綠飛進上海,極受推崇。虎林的生態環境吸引了娃哈哈、匯源、福娃等一批國內知名企業落戶於此。

  生物醫藥製造,全市北藥種植面積10萬畝。8家制藥企業産品多達200余個品種。烏蘇裏藥業刺五加注射液佔全國市場份額20% ,珍寶島藥業已成功在上海交易所A股主板上市,實現雞西上市公司零的突破。

  以旅遊業為重點的第三産業發展迅速,生態度假邊境觀光旅游去年旅遊總數突破800萬人次,旅遊業總收入增長32.6%,帶動GDP增長3.5個百分點。

  對俄國際通道和進出口加工貿易穩步發展。口岸過貨量和過客人數同比均有大幅提升,進出口貨物量同比增長66.2%,出入境人數同比增長15.7%。內貿日趨活躍,舉辦了中俄(雞西)義烏小商品展、雞西汽車展、青島啤酒節等一系列活動,有效促進了消費。(記者 王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