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敞開大門招才引智以才興業
在前不久召開的通河縣人才工作會上,2016年在人才工作方面有突出貢獻的省904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等3家單位和富林鄉榛子種植大戶鄭民等23名個人受到了隆重表彰。
通河縣去年初被確立為國家循環經濟示範縣。自此,該縣走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發展道路,大力發展生態工業、現代農業和旅遊及養老等新型服務業,力圖重塑全縣的經濟結構和經濟生態。但通河縣要擺脫路徑依賴實現涅槃重生,人才是短板。通河縣沒有固步自封,而是結合自有資源和優先産業向外界廣泛招引人才。
重金獎勵人才是通河縣招才引智的諸多辦法之一,通河縣委縣政府近年來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大力實施人才強縣戰略,千方百計引進人才、留住人才和培育人才,為轉型升級、綠色發展中的通河提供了強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栽下梧桐
“在縣域經濟發展進程中,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一樣重要”,這是通河縣委書記劉長河經常説的一句話。通河縣一直把招産引資和項目建設作為招才引智的前提和基礎,用蓬勃發展的事業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栽下棵棵梧桐樹,引來眾多鳳來棲。
通河縣地下富含地熱這種清潔能源,但由於技術方面的原因一直沒能開採和利用。去年,通河縣與省904環境工程勘察設計院建立了合作關係,成立院士工作站通河研究基地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通河實驗研究基地,中國科學院院士林學鈺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武強等10位院士及博士後紛紛進駐基地,查明瞭地熱資源的分佈和儲藏量。今年,通河縣將與904環境工程勘察設計院在二龍潭景區溫泉開發等方面深入合作,同時重點加速深部地熱源採灌技術研究等12項科研成果轉化落地。
通河縣地處小興安嶺南麓,發展林下經濟獨具優勢。去年初通河縣提出,未來5年內向100萬畝的林地空間要200萬畝的耕地經濟效益,把平歐大榛子産業作為“十三五”期間農業結構調整和林業經濟重點發展方向。通河縣與遼寧省經濟林研究所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遼寧省經濟林研究所在榛子産業規劃制定、技術培訓、種子培育等多方面給予技術支持。
此外,通河縣還與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國際綠色經濟協會等國家級行業協會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與清華大學合作共建學生社會實踐基地,與哈工大盛世特飛公司合作開發無人機産業園,與中科院對接秸稈生物燃油項目。
目前,已有300多位院士、博士等頂級人才為通河縣産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該縣的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經濟結構已初步形成。
築起鳳巢
事業引才,更需待遇留才。近年來,通河縣通過人才公寓建設、發放購房補貼、政策傾斜等措施,保障來通河的人才能夠安居樂業。
通河縣于2015年在哈爾濱市率先啟動人才公寓建設,去年9月首批33套公寓投入使用,64名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才入住公寓。目前,通河縣已為人才公寓累計投資700余萬元。今年,該縣還計劃擴建人才公寓20套,建設總投資將達到2000萬元。
通過建設人才公寓,彌補了偏遠小縣對人才吸引力先天不足的劣勢,用待遇留人、用誠意留人。盛寒是省委選調生,2014年分配到通河鎮政府工作。到通河後,他住過旅店、租過房、住過辦公室。去年9月,盛寒和其他63名優秀人才首批入住人才公寓。75平方米的公寓為兩居室精裝修房,傢具家電俱全,而且取暖、網絡、有線電視等費用全部由政府買單。盛寒感慨道,縣裏為他免費提供了環境優良的住處,解決了他的後顧之憂,讓他更有信心紮根通河。
在諸多政策、措施吸引下,眾多人才選擇在通河縣開創事業。通河全縣的人才總量持續增長,人才層次逐漸提高。目前,通河縣各級各類人才共計18475人,佔全縣總人口的7.7%。
雁陣效應
聘請名家授課、專家下基層、與高校“聯姻”,是通河縣實施人才戰略、實現人才內育的一項有效舉措。借助“百科新知大講堂”這一培訓平臺,通河縣先後聘請北京巔峰智業劉峰博士做了《新常態下通河旅遊創新發展》專題講座,國內農産品品牌研究領軍人物賈梟做了《農産品區域公共品牌戰略》講座,北京視野諮詢中心主任鐘朋榮做了《經濟大勢與縣域經濟發展戰略》的報告。
受到表彰的鄭民就是通河縣本土實用人才,他從2009年起在富林鄉三寶村種植大榛子,幾年來已具規模並見效益。在平歐榛子産業推進會上,鄭民感慨道,遼寧省經濟林研究所專家的到來,讓他這個大榛子種植的先行者對發展榛子産業更有信心了。
“大家、名家、專家”的專題講座,帶來了新理念、新思想,使全縣廣大幹部群眾的思維方式發生轉變,思路和視野得以拓寬。一年多來,通河縣已培訓農民和農業技術人員7000余人次,培訓新型實用人才4000余人次,培訓黨政領導幹部、專業技術幹部、村幹部等6000余人次。外引人才在前頭引領,內育人才漸次跟上,通河縣的人才隊伍已形成雁陣效應。(記者 潘宏宇)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