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快發展 豐碩成果開遍龍江大地

2017-05-02 10:48:00|來源:人民網|編輯:呂丹丹|責編:張曦晛

  “十二五”時期,鐵路、公路、民航、水利,這些在黑龍江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道路上出現的“高頻詞”,背後不僅蘊含著對民生的關注,也為黑龍江省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打下堅實基礎,在奮力推動龍江振興發展上再創新業績。

  五年來,黑龍江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全省鐵路建設投資763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2.8倍;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完成投資975億元,較“十一五”末增加1.2萬公里;水利總投資846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2.4倍;龍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交上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龍江鐵路縱橫馳騁 為振興發展增動能

  黑龍江省鐵路建設迎來跨越式發展,猴年打通猴石山,哈佳快鐵重點控制工程猴石山隧道提前貫通;哈大、哈齊客專和哈爾濱西站投入運營;哈佳快鐵、哈牡客專、牡佳客專、哈站改造等項目加快建設,高速鐵路網骨架已初步形成。一批重點項目投入使用,一批在建項目加快推進,一批新項目有序開展,龍江正在中國最北方建成一條條東西貫通、南北相連的鐵路大動脈。

  要説交通基礎設施愈發完善的最大受益者還是百姓,在哈爾濱工作的齊齊哈爾人李曦來到哈爾濱火車站,車票早已在手機APP上完成支付的他通過取票機取票、進站、候車、上車,一個多小時便可以與家人共度週末了。他説:“真是太方便了,這是幾年前都想不到的事情,如今隨著高鐵的開通,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使我們的出行更方便、快捷。”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哈齊客專是中國首條建在最寒冷地區的高速鐵路,是中國第一條全線高寒高鐵,對於中國乃至世界在高寒地區建設高鐵都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哈齊客專全線連通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等沿線重要地市,併入全國高速鐵路網,公交化的安全、快捷、舒適優勢極大方便了旅客出行,開啟了哈大齊經濟走廊“同城”時代,正在成為推動龍江振興發展的“新引擎”。

  “十二五”時期,黑龍江省鐵路建設投資763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2.8倍。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全省鐵路建設投資完成308.3億元,超過“十一五”鐵路建設投資總額,佔到“十二五”鐵路投資總額的40%。

  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緊緊抓住國家加快鐵路建設的重大發展機遇,提出打造“一軸兩環一邊”鐵路網主骨架。“一軸兩環一邊”鐵路網主骨架,以綏滿鐵路為軸,以“哈牡雞七雙佳哈”東部快速鐵路環線和“哈大齊北綏哈”西部快速鐵路環線為兩環,沿邊鐵路為一邊。沿邊鐵路包括黑河經呼瑪至韓家園子、黑河經遜克至烏伊嶺、饒河至創業等沿邊鐵路外環線建設。

  此外,黑龍江省還要加快推進一批既有線電化改造項目,建設一批支線鐵路,推進鐵路樞紐及配套設施建設,加快哈爾濱火車站改造等項目建設。到2020年,全省鐵路營業里程計劃達到7500公里以上,縣級城市通達率達到75%,復線率和電氣化率達到50%以上。新建快速鐵路里程1000公里,建設沿邊鐵路600公里,實施電氣化改造1500公里,建設支線鐵路60公里。

  “一軸兩環一邊”高速鐵路網建成後,有利於“一帶一路”建設戰略,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加強東北振興與俄遠東開發戰略銜接;有利於加快城市化和城鎮化進程,形成以哈爾濱為中心的兩小時半經濟圈,打造環線城市帶,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有利於促進産業優化升級,支撐沿線資源型城市加快轉型,振興老工業基地。

  奔跑中的龍江鐵路,打通筋脈,一路馳騁。

  公路水路基礎設施建設精準發力促發展

  據統計,“十二五”時期,黑龍江省交通運輸固定資産投資保持高位,路網技術水準顯著提升。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完成投資975億元,新建高速公路2990公里、一二級公路4420公里、農村公路1.76萬公里,全省公路總里程達到16.3萬公里,較“十一五”末增加1.2萬公里。港口航道建設工程9項,新增客運泊位16個、貨運泊位5個,等級航道里程達到5120公里,佔黑龍江省航道總里程的95%。為龍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黑河黑龍江大橋自1988年中俄兩國共同動議籌建至今已歷時近30年。2013年以來,中俄雙方在各個層面開展了33輪會談,僅2016年就開展了14輪會談。2016年12月24日,大橋終於破土,雙方同步開工。大橋建成後,將極大促進中俄兩岸經濟社會發展。預計到2020年,兩岸間客貨運輸量將分別達到148萬人次和309萬噸,比目前分別增長2倍和10倍。

  為進一步落實黑河黑龍江大橋項目並解決相關問題,中俄雙方代表團于2017年2月27日至3月2日再次在哈爾濱市舉行了會談,就工程進展情況進行了互相通報並對增值稅返還、俄方建設用地施工許可、俄方工程驗收、計量以及撥款程式等議題進行了有益磋商,對建設項目的推進産生積極作用。

  黑龍江省交通運輸廳廳長于飛表示,“十三五”期間,黑龍江省交通運輸事業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這五年,龍江交通將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努力實現一個完善,推動兩大突破,促進三個提升,建設四個交通,為黑龍江省經濟社會發展當好“先行官”。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黑龍江省初步規劃全省公路水路交通建設項目估算總投資約2000億元,規劃實施公路建設“1512工程”,即爭取開工建設高速公路1000公里、國省道5000公里、縣鄉公路10000公里、村級公路20000公里。

  機場擴建成為龍江經濟增速新起點

  黑龍江省充分發揮旅遊資源優勢,吸引了眾多國內外遊客來此遊玩。近年來,受旅遊的拉動,哈爾濱機場運輸生産快速增長。自2013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以來,哈爾濱機場的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和航班起降架次三大指標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尤其是旅客吞吐量基本保持了每年近兩百萬人次的增長勢頭。

  2016年,黑龍江全省機場旅客吞吐量達1894.9萬人次,在前一年增長14.3%的基礎上,又增長了12.7%,哈爾濱機場吞吐量躍居東北之首。為滿足日益增加的旅客的需要,黑龍江省全力推進哈爾濱機場改擴建工程,預計2017年10月,國內航站樓13萬平方米建設完成;2019年10月,所有工程全部完成。建成後,這裡也將成為龍江經濟增速的新起點。

  目前,黑龍江省內有機場11座,2012年加格達奇運輸機場通航、2014年我國最東端支線機場撫遠東極機場通航、2016年五大連池德都機場破土動工,2017年哈爾濱機場擴建工程全面復工、建三江濕地機場預計2017年6月進行試飛和行業驗收。一座座機場的建成,一座座機場的通航,已初步形成了方便、快捷的省內機場佈局網絡體系,使黑龍江省未來航空運輸市場空間得以更好地釋放。

  據悉,哈爾濱機場正在以“將哈爾濱機場打造為我國對俄遠東地區門戶機場、東北亞區域樞紐”為戰略指引,進一步提高機場的保障能力,完善機場服務功能,為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運力支撐。“我們將充分利用好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未來開通哈爾濱至北美、歐洲航線,加密日韓航線、東南亞航線,把我們國際航空樞紐真正建設起來,更好地服務龍江建設。”黑龍江機場集團負責人介紹説。

  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構建大水利發展格局

  “十二五”期間,黑龍江省加快解決民生問題,全面推進水利改革,總投資達846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2.4倍。重點建設了水利項目24項,黑龍江、松花江、嫩江幹流治理,胖頭泡蓄滯洪區、閣山水庫、奮鬥水庫、尼爾基引嫩擴建等重大工程開工建設。

  2013年,黑龍江省受到一場歷史罕見的流域性大洪水侵襲。災害過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提出將黑龍江省三江流域防洪工程建設作為全國大江大河治理的重點,開展三江治理工程建設,從根本上增強區域防洪排澇綜合減災能力。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將三江治理工程作為全省水利建設的一號工程重點推進。經過3年攻堅建設,三江治理工程已經完成整體工程的90%以上,累計完成概算投資200億元以上,工程外業施工基本結束,正在推進內業檔案資料整理、徵地移民評估和工程驗收等工作。預計2017年,工程將全面建設完成。

  黑龍江省水利廳廳長陸兵在省水利廳召開的2016年工作會議上表示,“十二五”時期,水利改革發展取得顯著成效,謀劃和建設了一大批關乎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大項目。防汛抗洪搶險取得重大勝利,水旱災害損失明顯減少。突出三江治理工程建設,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全面突破。農村飲水安全任務超額完成,民生水利建設成效顯著。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持續加強,糧食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態安全水利基礎不斷夯實。水利重點領域改革取得突破,水治理體制機制逐步完善。

  “2016年,黑龍江全省水利項目完成投資201.5億元,下達年度中央水利投資150.9億元,連續兩年居全國第一。民生水利工程持續發力。三江連通工程等規劃前期工作進展順利。” 黑龍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王冬光説。

  “十三五”期間,黑龍江省水利計劃投資1400億元,將全面加強防洪減災、水資源配置及城鄉供水保障、農村水利、水生態文明、行業能力等5大類工程建設,計劃安排1350多個項目。到2020年實現防洪抗旱減災體系進一步完善,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提升,城鄉供水安全保障水準顯著提高,農村水利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水生態治理與保護得到全面加強,水利改革管理工作取得重要突破。

  龍江鐵路縱橫馳騁、公路水路基礎設施建設精準發力、加快構建大水利發展格局,如今的黑龍江,隨著一項項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穩步推進和完善,城市發展將實現全面騰飛。(記者 方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