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金融賬:黑龍江繪成K線 全線飄紅
日前,黑龍江省委召開金融工作座談會,黑龍江省金融系統相關負責人“盤賬”,通報了一組黑龍江過去5年的金融數據。
其中,核心數據金融業增加值由2012年的485.1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900.8億元,5年年均增長17.4%,佔GDP比重由3.5%提高到5.9%。
與此對應的是,稅收、貸款餘額、金融機構、資本市場和基金等關鍵指標,也有較大增幅。
先看看金融業稅收,年均增長15.3%,佔全部稅收比重由5.3%提高到10.2%。
再看看貸款餘額。貸款餘額的各分項,涉農貸款餘額由3909.3億元增加到7992.5億元,累計新增4690.9億元,年均增長18.8%;小微企業貸款餘額由1474.8億元增加到2452.8億元,累計新增1119.9億元,年均增長13%。這些分項“攢”出了8000多億,使貸款餘額保持年均增長15.6%的增幅,“多出”8000多億,從2012年的10259.9億元,一路漲到2016年的18086.2億元。
再有金融機構規模,過去5年,黑龍江省新引入4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3家城市商業銀行、5家外資銀行、8家保險機構、3家證券分公司、1家金融資産交易中心、29家全國性非銀行支付機構等等。
還有資本市場規模,新增首發上市企業5家,借殼上市企業2家,境外上市企業新增3家,新三板掛牌企業截至今年5月98家,實現了爆髮式發展。
與資本市場開花呼應的是,七大投資基金齊頭並進,省市縣各級政府發起設立投資基金累計26支,省本級7支,市縣級19支,目前總規模1721.91億元,其中工業投資基金、現代農業投資基金、林業産業投資基金、PPP融資支持基金、高新技術創業投資基金、大學生創新創業引導基金、科技創業投資政府引導基金髮揮了積極作用,促進了相關産業的發展。
如果把“盤賬”盤出的上述數據,繪成K線,那麼金融業增加值、稅收、貸款餘額等等數據指標,全部都是一條條上揚的曲線。也就是説,過去5年,黑龍江金融業“數據飄紅”。
眾所週知,過去5年,龍江經濟一直在“爬坡過坎”,走過了一段艱難的轉型之路。金融業“全線飄紅”,這對黑龍江經濟意味著什麼呢?
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識別上述金融數據背後釋放出的信號。
黑龍江省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説,貸款餘額增長8000多億,這只是一個“表像”,更為關鍵的是,8000多億是如何構成的?跟其他領域的哪些經濟現象相呼應?
據其分析,貸款餘額增長8000多億這張大表中,一産年均增長15.3%,二産年均增長4.3%,三産年均增長20.2%。這一信號與黑龍江省過去5年社會用電量的增長是一致的,5年間,黑龍江省社會用電量、一産用電量、二産用電量增速均居東北之首,三産用電量增速第二;去年一産、三産用電量同比增長11.5%和11.1%,均為東北三省最高。“從這些信號不難看出金融對黑龍江省實體經濟特別是一、三産的杠桿撬動作用逐步顯現。這幾年黑龍江省一、三産增速均超全國均值,從一個側面表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一、三産業的能力正在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貸款餘額整體結構圖中,涉農貸款餘額年均增長18.8%,黑龍江省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認為,這一數據説明黑龍江省涉農金融創新取得重要進展,農村“兩權”抵押、大型農機具抵押、畜禽活體抵押等7大類、22項農村金融産品和服務方式創新,讓農民從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黑龍江省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從資本市場規模的數據中,即黑龍江省三年內快速增長的90余家新三板掛牌企業、多股投資基金和迅速增長的金融機構,“不難看出黑龍江千戶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也説明黑龍江開始建立使用多層次資本市場及新型金融工具”。
同時,金融支持小微企業力度不斷加大,政府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大力推動科技人員、大學生、農民、城鎮轉移就業職工四支隊伍創新創業,極大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2016年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38.6萬戶,增長8.6%,其中新登記企業7.3萬戶,增長22.9%;今年一季度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9.1萬戶,同比增長8.9%,其中新登記企業1.8萬戶,增長23.2%。
儘管黑龍江金融業良性信號頗多,不過,黑龍江省政府主要負責人提醒全省幹部,他表示,自己跟自己比,黑龍江金融業這幾年進步明顯,如過去5年全省企業股權、債券融資2152.4億元,是上一個5年的4.8倍,但與發達地區比,仍然有明顯差距,下一步要著力解決金融“活”的問題。2016年黑龍江省經濟總杠桿率比2012年提高21.8個百分點,但是低於全國平均98.8個的百分點,這也是差距。他強調,杠桿率是雙刃劍,它是個度,太低了不“活”,太高了不“穩”。同時,黑龍江金融還要防範金融風險。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