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循環農業:“農頭工尾”開新局

2017-07-17 17:42:27|來源:哈爾濱新聞網|編輯:呂岩|責編:杜娜

  一粒稻穀,演繹從大米到稻米油再到汽車輪胎的神奇轉化;畜禽糞便,從隨意處置污染環境巧妙變身做飯取暖的清潔燃料;玉米秸稈,擺脫“燃燒困局”轉化為撬動肥料、燃料、樹脂的産業升級杠桿……農業循環經濟,已在冰城的黑土地上紮根佈局、快速成長,勾勒出一二三産深度融合的新路徑,展現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通向現代農業的光明前景。

  稻穀循環

  演繹從大米到輪胎的産融革命

  日前,全國“稻穀循環經濟産業鏈及稻米油三産融合發展研討會”在哈舉行。國家糧食局標準品質中心、中國糧油學會及知名高校的專家聚首冰城,掀起了關於稻米循環産業鏈的頭腦風暴。

  研討會上,益海嘉裏公司發佈了其投入鉅資研發的稻米循環經濟新模式,成為與會專家討論的焦點。傳統的水稻加工是以制取大米為主要加工目標的粗放型加工,不僅米糠等副産品沒有得到利用,廢棄的稻殼還可能污染環境。如今的新模式是,把水稻加工成優質大米後,再用剩下來的米糠加工成更有益於健康的米糠油。從加工米糠油的副産品中可以提取脂肪酸、米糠蠟、米糠脂、谷維素、阿魏酸等多種高附加值産品,這些衍生産品被廣泛應用於食品專用油脂、油脂化工、化粧品等行業。水稻加工大米和米糠油的另一個副産品稻殼同樣被“吃幹榨凈”。稻殼首先被燃燒發電,産生的稻殼灰被製成活性炭和白炭黑。這種從稻殼灰中提取的高分散型白炭黑被國際輪胎生産巨頭用來生産綠色輪胎。至此,通過延伸加工産業鏈,益海嘉裏開啟了從水稻→大米→米糠油→化粧品→輪胎的循環經濟傳奇。

  如今這個傳奇正在黑土地上變成現實。今年4月,益海嘉裏旗下益海(佳木斯)糧油公司被國家發改委批准為“國家水稻加工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單位,意味著納入國家綠色發展規劃的高效水稻循環經濟模式,率先落地黑龍江開始試點。

  在哈爾濱市方正縣,佔地面積5萬平方米的益海嘉裏稻米深加工項目已經完成立項、規劃、環評等前期工作。該項目建成後年可加工稻米30萬噸。

  變糞為寶

  綠色發展方式在種養産業鏈上輪迴

  畜禽糞便生産沼氣,沼氣做飯、發電,沼液沼渣可生産有機肥——這就是以東北農業大學寒地沼氣工程技術為載體的循環農業模式。如今,哈爾濱良大實業有限公司與東北農大合作共建“良大生物質能源東北農大研發中心”,並在雙城市杏山鎮建設生態農業循環經濟園區。

  在園區裏,畜禽糞便是不折不扣的“香餑餑”,因為寒區沼氣工程將村屯産生的生活垃圾、人畜糞便、秸稈等轉化為沼氣和沼肥,沼氣作為農戶炊事用能和發電,沼液沼渣一部分直接灌溉農田,一部分固液分離生産有機肥。在此基礎上,建立有機農産品種植區和奶牛養殖區,實現生態良性循環,打造了集有機農産品加工基地、大學實驗實習基地、觀光農業基地于一體的三産深度融合的農村綠色産業鏈。按照該項目運行規模計算,沼氣和有機肥年銷售收入25.2萬元和150萬元,園區內2000畝有機水稻可增加年銷售收入1000萬元;同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12噸,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作為養牛大戶,如今雙城區萬隆鄉農戶劉偉生時常開著四輪子到處蒐羅牛糞。他把收集的牛糞放進村頭養殖場的大罐子裏,幾天后,從大罐子取出來的就是有機肥半成品。“這個大罐子名為智慧高溫好氧發酵設備,可以讓糞便發酵時間從傳統的堆肥60天縮短到7至9天。”哈爾濱帝盟公司總經理孫慶廣説。

  如今劉偉生把自家養殖場和從鄉親們手裏收來的牛糞,放進大罐子造出有機肥半成品,然後將這些半成品送到帝盟哈爾濱總部,公司再把這些半成品加工成有機肥成品返還給鄉親們。“從上交牛糞到收到成品有機肥,鄉親們不需要花一分錢。”根據公司與當地農戶的協議,農戶用這些有機肥種植雜糧雜豆、水稻、小米等綠色有機農産品,然後公司從農戶手中回購。如今這些綠色、有機農産品被公司賣到全國30多個城市和6個國家。冰城變糞為寶的煉金術正演繹著鄉村生態文明提檔與綠色農業産銷融合的財富故事。

  秸稈新角色

  撬動黃金玉米帶轉型升級的杠桿

  哈爾濱地處北緯45°黃金玉米帶,玉米作為主要農作物,每年産生大量的秸稈。這些曾經被視為農業廢棄物的東西如今已經成為撬動冰城循環農業産業升級的杠桿。

  去年秋收季節,雙城新興街道新民村的大田裏,玉米收穫機在收穫玉米果穗的同時,將秸稈打成碎段;秸稈還田機再將秸稈進一步粉碎成長度10釐米以下的碎片覆蓋在田裏。這意味著,農民在收穫玉米的同時,實現了秸稈,全部還田,不用再焚燒秸稈,避免了空氣和土壤環境被破壞。

  如今秸稈還在改變著冰城農村取暖方式。在道裏區民泉村和立業村,200多農戶已免費安裝了燒秸稈燃料的新型節能鍋爐。道裏金朋合作社對農戶地裏的秸稈進行統一收集,然後通過加工製成秸稈燃料,再提供給村民替代冬季取暖燃煤。村民可以用秸稈燃料燃燒後剩下的灰分與合作社兌換新的秸稈燃料,而合作社則把這些“秸稈灰”加工成附加值更高的有機肥。

  在平房區幸福人生態農業公司的廠房裏,秸稈被加工成可以替代傳統塑膠製品的生物樹脂。用於製造餐具、塑膠袋、收納盒等居家用品,以及裝飾用防火防電建材、汽車內飾等諸多産品。“我們讓秸稈變廢為寶的同時,解決了傳統塑膠造成的白色污染問題。”公司技術人員説,這些秸稈樹脂材料最大的特點是可降解且降解時間可控。

  本月中旬,“中美玉米燃料乙醇行業經驗交流論壇”在哈舉行。冰城玉米變乙醇的産業鏈條讓中美專家及企業家見證了哈爾濱三産深度融合的又一范例。

  權威解讀

  循環農業:農村産業融合的關鍵媒介

  “稻穀循環經濟新模式如果能加以複製推廣,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將十分顯著。”豐益(上海)生物技術研發中心研究員姜元榮博士的觀點為哈爾濱稻穀産業發展提供了支撐。

  作為全國優質稻米主産區的哈爾濱市,未來發展稻穀循環經濟優勢明顯。“如果全國年産兩億噸水稻的副産品米糠全部用來榨油,相當於節約了1.1億畝大豆的種植耕地。發展稻米油循環産業,是在不與良田爭地的情況下,提高我國食用油自給率的有效途徑之一。”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會長王瑞元的觀點則為冰城未來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數據顯示,去年全市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量達到1086萬噸,綜合利用率達63%。市農委農村能源辦公室主任劉佔慶認為:“這組數據説明近年哈爾濱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取得明顯成效,隨著技術進步和産業規模的擴大,未來燒秸稈的農民將越來越少,因為循環農業將讓秸稈變成肥料、能源、環保産品……變成真金白銀,燒秸稈就等於燒錢。”

  去年冰城綠色(有機)食品産量達到547.13萬噸,年銷售量152.19萬噸,銷售額116.94億元。據專家測算,綠色、有機食品、農産品産生的附加值,是普通作物的10至16倍。與這組數據相對應的是,如今像帝盟生物、丹青諾和等一大批農業環保企業帶著先進的技術和循環農業新模式,落戶哈爾濱畜牧重鎮雙城區,目前年可處理畜禽糞便150萬噸、秸稈60萬噸,生産有機肥200萬噸。

  “大量畜禽糞便、秸稈進入農業循環被轉化成能源、有機肥,有力推動了農業綠色發展。”劉佔慶説,“循環農業就是要向綠色生態要發展,向農頭工尾要效益,是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和農村産業融合的關鍵媒介。”(記者 霍亮)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