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以書為媒打造文化傳播新平臺

2017-07-27 11:07:47|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岩|責編:劉徵宇

  富有特色、充滿人文情懷的書店,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地標。隨著社會的發展,實體書店紛紛轉型,成為“書+文創産品+活動+咖啡”的綜合性經營場所。如今,在冰城,除新華書店等國有書店外,各具特色的民營書店紛紛涌現,吸引了愛書人的駐足,這些民營書店除賣書外,還舉辦豐富多彩的公益文化活動,成為推廣城市文化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小而精”帶來輕鬆閱讀體驗

  知間書坊是一個只有一百天的書店,但已有80多場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動在書坊舉行。走進知間書坊,首先被它雅致的裝修風格吸引,每個圖書展銷區都設有讀書位,還有專門設計的充滿童趣的親子閱讀區。知間書坊的常客肖女士説:“以前只是覺得離家近,有時還能趕上展覽和沙龍,非常放鬆。”“放鬆”是讀者談及知間書坊時提到最多的詞。蔡女士是大學教師,經常泡圖書館,而如今,知間書坊成為她度過閒暇時光的首選。“我以前沒太關注過這家書店,但自從偶然和它邂逅之後,我就經常來,想讀的書在這裡都能找到,還能聽音樂,參加活動。”蔡女士説。王女士是聽了朋友介紹後帶著自己5歲女兒第一次來這裡。“一般的書店太吵,不適合孩子看書;圖書館又太安靜,不能給孩子講故事,也擔心孩子不適應那種氛圍,在這裡既舒適又放鬆,有專門親子閱讀區域,非常適合帶孩子看書。”王女士説。從玉是一名在讀碩士研究生,她成為這裡的讀者是因為一次詩歌分享交流活動。“現在我經常來這裡,看書累了就喝杯咖啡,還可以隨機趕上一些文化沙龍和朗誦活動,是一種非常棒的體驗。”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大部分民營書店定位都是“小而精”,閱讀氛圍舒適,擺賣的書大部分都是精品書籍,書店環境優雅而安靜。在黑龍江大學附近的“房角石咖啡與書”也是這樣的一個民營小書店。“來小店讀書的感覺特別好,喜歡安靜和喜歡讀書的人會很喜歡這裡。店面雖然不大,但是老闆熱情週到,房間佈置和陳設也能看出是花了心思的。整個空間給人一種很寧靜的感覺,能靜下心來和自己的靈魂對話。”房角石咖啡與書的常客賈同學對記者説。

  只為那愛書的情懷

  據知間書坊策劃總監揚威介紹,書坊剛開業時每天只有幾十人的客流量,後來發展到每天一百多人的客流量,現在節假日每天客流量能達到五六百人。如今,書店已有固定的客戶群。雖然實體書店轉換經營模式,摒棄單一經營,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網絡書店的衝擊下,民營實體書店若單靠銷售圖書還是很難達到收支平衡。在這種情況下,開一家民營實體書店就成了大多數經營者的一種情懷。知間書坊的誕生,源於創始人王巍的圖書情懷,“在媒體工作二十多年,做書店就是我的情懷所在,書店是文化理念分享的平臺,知間書坊實現了我的小夢想。在北京、上海、深圳等比較發達的城市,書店這個文化符號是值得大家留戀的。現在的人對文化和閱讀的追求也有回歸,很多人對紙質書籍都有一種留戀。作為全民閱讀推廣大使,知間書坊是我生命中‘任性一次’的事,我希望通過書坊和開展的文化活動,讓人們回歸閱讀,重新體味城市的文化氛圍。”

  在揚威看來,現在的閱讀環境比以前好很多,從國家到地方,都在倡導全民閱讀,所以全民閱讀率逐年上升是大勢所趨。揚威認為,黑龍江的閱讀人數在不斷地增加,傳統閱讀呈現上升趨勢,從各個書店書籍的銷量上也可以看出,黑龍江省的閱讀率也是在逐年上升。對知間書坊的定位,王巍認為更多的是幫助大家找到閱讀的興趣點和生活豐富多彩的可能性,讓市民養成規律的閱讀習慣。對此,“房角石咖啡與書”的經營者也深有同感,“賣書不是為了掙錢,就是因為自己喜歡讀書,經營這樣一家書店能吸引更多人來讀書,就心滿意足了。”

  活動豐富成為文化傳播平臺

  記者發現,各路民營書店都在利用自己的資源和影響力,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以書香門第為例,它不僅是一個純粹的民營書店,而是集結了文化、餐飲、創業社群和創業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書店。據書香門第、若愚讀書會、朗讀者俱樂部聯合創始人劉子威介紹,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通過社群打造,採用眾籌的方式創造了書香門第。近三年,在有些走下坡路的市場中,書香門第在哈爾濱還擴張了11家分店,同時還打算在不同城市開連鎖店。諸多活動讓書香門第、知間書坊等民營書店積累了豐厚的人氣和影響力,也為城市文化傳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在知間書坊開業當天,書坊請來描寫俄僑在華生活的中短篇小説集《哈爾濱的憂傷》的作者胡泓,現場分享了他的故事,胡泓還與現場觀眾一同演唱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這讓參與活動的人體會到了哈爾濱的多元文化情懷。

  黑龍江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出版管理處處長王恩民説,民營書店對推動全民閱讀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是推廣全民閱讀活動的補充力量。民營書店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推廣活動,這些活動對書店本身也起到宣傳推廣作用。全民閱讀活動發展到今天應不僅局限于面上的推廣,應該在深層次做更多更細緻的工作,培育書店品牌價值就是其中重要的方面。(記者 譚湘竹)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