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圖書館的公益情懷

2017-08-01 16:02:22|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岩|責編:杜娜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1E2CF047EF1BE8D674F16439954EA04_副本

  以一己之力創辦一個公益圖書館,在很多人眼裏是困難重重的事情。但是,近年來,在哈爾濱就涌現出幾個個人自掏腰包創辦的公益圖書館,這些圖書館都是純公益性質,不收讀者一分錢,只是為了吸引更多人回歸紙質閱讀。這些承載著個人閱讀夢想的圖書館,雖然為數不多,但在發展城市公共文化體系的過程中,愈加凸顯了個人的力量。

  別墅變身公益圖書館

  在哈爾濱江北世紀花園小區內,有一棟“特殊”的別墅,這棟別墅內“隱藏”了一家個人公益圖書館。行走于別墅四週,就被柵欄上的“弘揚國學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的紅字所吸引,更被門口的“國學公益書館”這個名字所感動。在這個一切講求快節奏的時代,有多久沒好好看過經典了呢?走進書館,瞬間置身於輕柔的音樂中,地中央擺放著桌椅,窗下襬著三個布藝的沙發,有人正坐在沙發上埋頭讀書。圖書館的一面墻擺滿了書架,上面有琳琅滿目的各類圖書:少兒圖書、外國文學、國學美文等。每本書都有一個條碼,借閱時微信掃一下,做個登記就可以把書拿走了。

  國學公益書館在今年“423世界讀書日”時成立。開業3個多月以來,小書館的人氣越來越旺,固定借閱讀者已有近300人,每天都有20多人來讀書。書館的主人平和而低調,談到創辦這個公益書館的初衷,他説,弘揚國學文化傳統是每個機構和個人的義務,家裏有這個地方就利用起來了,現在國家倡導全民閱讀,構建書香社會,自己有條件就做了這樣的一點事,目的就是讓大眾有個安靜的看書環境,也可以借閱回去閱讀。書館也歡迎大家把家裏閒置的弘揚正能量的書籍送到書館來共享。目前,常來書館的讀者共建了一個有四百餘人的微信群,大家經常在群裏交流讀書心得,同時,書館還舉辦了“六一”弟子規背誦、招募假期小管理員等諸多公益活動。

  父與子的讀書夢

  每逢週末,哈爾濱市雙城區北二道街騰達家園地下2號一家門市房裏就人流不斷,不到300平方米的屋子裏,150多把椅子都不夠用。這是一家父子合力開辦的個人公益圖書館,這家科普公益圖書館內共有書籍近4萬冊,目前免費借出的書籍達8000余冊。在這裡,讀書、借書都是不收取任何費用的,建起這家圖書館的是付氏父子,他們的初衷很簡單,就是希望人們能回歸到書本中,尋找最初的那份專注。

  為了生計,老付年輕時做過“苦力”,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開始銷售圖書。開一家公益圖書館,供熱愛閱讀的人免費讀書,是老付一直以來的心願,但由於受到經濟能力限制,這個夢想一直藏在老付心中。為了圓夢,老付一直用心經營著自己的小生意,一點點積攢資金。去年,老付花近百萬元購置了一個300平方米左右的半地下室。經過全家同意後,這個半地下室就“變身”成了如今的公益圖書館。“那時候沒想那麼多,就是想讓大家多讀讀書,因為我們覺得人不讀書不行,只有讀書才能讓人找到心靈的歸宿。公益圖書館成立後,我發現來閱讀的人比想像的要多。尤其假期,有很多學生來看書。我們這裡還設有老年坐席,很多老人也常來。”

  圖書館內裝修加上近4萬本圖書,就花費了近50萬元,每個月還要支付水費、電費以及兩名服務員的人工費。為什麼要個人花錢開公益圖書館?面對這樣的問題,老付還真説不出自己到底是圖啥。但付家父子都承諾,只要圖書館存在一天,就肯定不收大家一分錢。

  公益書館匯聚眾人的愛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創辦公益圖書館的人,平日都有自己的工作。每逢週末,付家父子的圖書館裏都是人挨人,除了附近的居民,還有慕名而來的。兩名固定的服務員一天下來經常忙得連口水都喝不上。因此,個人圖書館面對的問題,就是人手不夠。兩個月前,付家父子的圖書館招募了一批學生志願者。附近高中的學生就是志願者中的一員,“老闆這麼有愛心,我們也是受益者,我們也想幫著做點什麼。”小徐的想法得到了同學們的支持,於是她們組織了圖書館志願者小團隊,義務幫忙將書籍歸位,還有不少學生將自己讀完的書捐贈到圖書館,供人借閱。

  播種下一顆愛的種子就會收穫愛。越來越多的人,在個人公益圖書館的感染下,加入到為書館服務的志願者隊伍中來。在國學公益書館,一位53歲的志願者對記者説,這8個書架陳列的書大多數是主人自己購買的,部分書籍是他人捐贈的,少部分是一些機構免費提供的,小小的書館,匯聚了許多人的愛。在書館裏走一走,你會發現書館裏有飲水機、投影儀,電腦播放國學視頻,還有洗手液等等。“這些都是書館主人佈置和安排的,他真的很細心,想得很週到,很多小區的志願者就是衝著這些來的,不為別的,只希望和他一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來幫助他人。”

  國學公益書館的主人説,他自己只是提供場地書籍,其實並沒有做什麼。書館平日基本都是靠志願者來幫忙管理,每天十個小時開館時間都是靠志願者犧牲自己的時間來為大家服務。做公益圖書館關鍵是要有愛心和大情懷,目前書館志願者群有三十多人,這些人因為愛來到這裡,很多人都是因為感動,慢慢就發展成志願者了。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個人公益圖書館雖然不多,但也如小草般充滿了強大的生命力,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有力補充,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閱讀紙質書籍。(記者 譚湘竹)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