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興安嶺禁伐後的“林下經濟”

2017-08-08 13:44:55|來源:東北網|編輯:呂岩|責編:杜娜

  原標題:大小興安嶺禁伐後的“林下經濟” 50多萬林區人實現重新就業

  2014年4月1日,國家林業局宣佈,停止以大小興安嶺為主的黑龍江重點國有林區天然林商業性採伐。

  自此,我國北方最大的“綠色屏障”,由大小興安嶺以及張廣才嶺、老爺嶺、完達山系組成的總面積超過10萬平方公里的黑龍江廣袤林海,開始休養生息,響徹了60多年的“順山倒”號子聲,成為絕唱。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00300272557_6da9582e

  8月4日,伊春烏馬河林業局職工賈艷秋在食用菌種植基地查看木耳生長情況。禁伐前,她是林場的檢尺員,目前在食用菌種植基地工作。王姝 攝

  禁伐之後,如何保證數十萬以林為業、靠山吃山的林區職工和附近居民收入,如何實現從伐到禁的順利轉型?

  事實上,黑龍江省一直在力推林區改革發展大計。專門出臺了黑龍江林業産業發展五年規劃,省政府連續兩年召開全省林業産業發展合作大會,專題推進禁伐後大小興安嶺轉型發展問題。黑龍江省委書記張慶偉提出,森工林區資源豐富,不能“守著金飯碗要飯吃”,要把發展“互聯網+”作為森工轉型發展的重要支撐,加快雲平臺建設,做好線上和線下銷售,把好産品賣出好價錢,推動林區經濟加快發展。省長陸昊説,黑龍江省廣袤森林中的食用菌、山野菜、林果、北方中藥材、林下養殖以及已經形成的産業基礎為發展森林健康食品産業提供了重要空間。

  連日來,記者在黑龍江省林區走訪,林業職工們種植木耳、蘑菇、靈芝、猴頭,飼養野豬、麋鹿,開發生態旅遊……禁伐三年來,黑龍江森林人正走上一條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的發展路徑。

  圖片默認標題

  5月25日,今夏首趟廣東至黑龍江旅遊專列始發。今年,黑龍江、廣東兩省旅遊部門推出了“寒來暑往、南來北往”旅遊季活動。王姝 攝

  “養一年森林豬,相當於幹二十年伐木工作”

  7月8日,避暑勝地漠河出現了罕見的33度高溫。漠河縣前哨林場百餘畝食用菌種植基地的200多個塑膠大棚裏,氣溫足有三十六七度。前哨林場黨委書記楊躍斌站在大棚裏,觀看木耳的長勢,臉上的汗珠一直往下淌,“還是得盯著,不放心。”

  楊躍斌是名老林業人,在林業系統工作了30多年。從1998年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簡稱天保工程)實施開始,他就料到會有這一天。可2014年正式禁伐後,他還是感受到了巨大壓力,“睡不著覺,400多個職工沒活幹,天天堵上門”,他説,足有一個月,他不去辦公室也不回宿舍,上班地點就在這個食用菌種植基地裏,“因為這裡有林場的希望”。

  當時的種植基地只有現在的一半規模,“用閒置廠房改建了100多個棚子,種木耳、蘑菇、靈芝、猴頭,都是好東西。可是一開始沒人幹,職工不相信。”楊躍斌説,他要求黨員帶頭承包,請專家來講解種植技術,第一年,100多個棚子年生産食用菌100萬袋,賺了90萬,“原來只會鋸木頭、拉木頭、做傢具的職工終於明白了,這也能賺錢”。

  職工鹹龍是前哨林場最早帶頭承包大棚的黨員之一。他是場裏的“80後”,父母都是林業工人。鹹龍説,他很快發現,能賺錢的不僅有食用菌,還有野果、山畜、山泉,“場裏陸續建了藍莓養殖基地、養鹿場,還引進外資建了野漿果廠、礦泉水廠,現在大夥都挺忙,肯定沒人再堵楊書記的門了”。

  楊躍斌説,食用菌種植基地和野漿果廠、礦泉水廠、養鹿場,吸納了場裏的所有職工,“現在省裏的各大超市,都能買到我們的果汁、礦泉水,職工平均工資3000多元”。

  與前哨林場相距數百公里的伊春市上甘嶺林業局溪水森林經營所,也在發展食用菌種植基地,今年建了310個大棚,提出了打造全省木耳産業基地這一目標。

  7月12日下午,溪水森林經營所副所長秦瑞亮在大棚裏忙碌著,後背汗濕了一大片。他1987年在林場出生,2006年中專畢業後當了一名量林基的檢驗員,今年7月初被職工選為副所長,成為所裏最年輕的領導班子成員。

  “其實我們所裏的年輕人挺多的,4名副所長,3個都是‘80’後”,秦瑞亮説,職工選擇他們這些“80後”擔任所領導,就是希望憑藉年輕人的衝勁、闖勁,在林區轉型中闖出一條路。

  他回憶,剛禁伐時,一些老林業工人流下了眼淚。停伐之後幹什麼?“沒學歷,沒有一技之長,想自主創業沒本事,大夥都挺茫然,可也都明白,這是大勢,不能再砍樹,林區必須轉型”,全所300多名職工沒有茫然多久,所裏搞了漿果園,種無公害香瓜,還種藍莓、藍靛果;又搞了養殖園,養森林雞。“這些東西賣得都不錯,”他説,單是85棟香瓜大棚,今年就能賣出360多萬元,贏利220多萬元。

  在伊春林區,鐵力林業局建設營林所下崗職工李麗豐名氣很大,因為她養出了“天價”森林豬。2003年,李麗豐和丈夫下崗後開始種木耳、養豬、養鵝。2009年,她貸款10萬元,引進50頭種豬,與野豬進行雜交,然後把豬崽放到山裏養,摸索出了“二代豬”。“二代豬”大受歡迎,第一年一頭豬就賣到3000元,“二代豬”也有了新名字“森林豬”。

  到禁伐時,李麗豐的豬場已經頗具規模,豬舍面積千余平方米,年出售森林豬1200頭,還跟綏化、慶安等周邊縣市的連鎖超市簽了訂單,一年的純利潤達50多萬元。

  “養一年森林豬的收入,相當於幹一二十年伐木工作”,她説,禁伐後,她找來5名林場職工成立了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擴展了“私人訂制”新業務,全程跟蹤認領森林豬。去年有2100頭豬被消費者認養,每頭豬售價達6500元。去年全年,合作社養殖森林豬3800頭,純收入741萬元,年底分紅,合作社的每名社員,都拿到了10萬元大紅包。

  圖片默認標題

  8月5日,呼中林業局碧水林場的職工採摘茶葉。禁伐後,碧水林場開發出冷北茶業系列産品,原本普通的枝葉花草成了能養生賺錢的項目。王姝 攝

  林下經濟的空間有多大?

  李麗豐的森林豬,納入了伊春市市長、林管局局長韓庫的視野。

  韓庫算了一筆賬,傳統生豬養殖靠規模效益,而森林豬則是低産量高收益,森林豬一年出欄,比普通生豬長,飼養成本也比普通生豬略高,可一頭森林豬産生的經濟效益,相當於普通生豬的10倍。伊春市正籌備跟一家大型企業合作,成立大型森林豬養殖企業,計劃用三到五年時間發展200萬頭森林豬,這200萬頭森林豬出欄時,相當於飼養了2000萬頭普通生豬。

  韓庫今年1月擔任伊春市長。他説上任7個月來,壓力最大的工作就是林區轉型,著手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抓産業、抓項目,發展林下經濟。大型森林豬養殖只是林下經濟産業鏈中的一環,“林下經濟形成規模才能有就業有安置”。

  停伐後,伊春市共有林業富餘職工7.4萬人。其中,對俄為主的勞務輸出安置了1.2萬人;0.8萬人年齡偏大或因病喪失勞動能力,被納入市裏的脫貧攻堅範圍;2.9萬人由原來的砍林子,轉成看林子,從事防火、育苗等森林管護、森林培育工作;1.3萬人從事特色種植、養殖等林下經濟産業;1.2萬人或自主創業,或在産業園區的小微企業裏上班,這些小微企業也多從事林下經濟産業。

  可見,林下經濟是林場轉崗職工的主要去處。目前,伊春市藍莓、黑木耳、森林豬、森林雞等種養基地共260多個,面臨一個相同的問題,怎樣才能抵抗住市場經濟的衝擊,做大做強?

  去年10月,伊春市組建的全資國有企業——伊春林業發展集團(以下簡稱伊林集團)掛牌。伊林集團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走精深加工的路子,提升種養基地的規模化、標準化水準,“目標很明確,標準很嚴格,必須是有機的,比如種木耳噴淋的水,都必須是清潔水”,韓庫説,伊林集團負責回收基地種養的有機産品,加工成有機森林食品,再從銷售利潤中給種養基地返點,由此,種養基地可以從伊林集團獲取兩次利潤。

  伊林集團控股的森林食品公司,現已有7個工廠開工,重點開發松子堅果油、藍莓花青素、樺樹汁、即食黑木耳、藍莓松仁糕點等新産品。韓庫説,僅其中的漿果果汁廠,投資2.5億,建有果醬、灌裝、礦泉水、花青素萃取4條生産線,年銷售收入預計可達12億元。

  在韓庫看來,這些國有控股工廠,能發揮一個重要功能,緩解林區轉型的就業壓力,“林場等國有企業可以通過勞務派遣的方式,讓職工在新企業上班,獲取更高的報酬。這種模式,國有企業職工覺得自己沒有下崗,新企業也沒包袱。”

  除了有機森林食品,在伊春林下經濟的棋盤中,還有北藥板塊,種植刺五加、平貝、蒼術、返魂草、苦參等藥材;木材加工板塊,數十年前家家用來引火的松明油子已經變廢為寶,被開發成“北沉香”,一件由松明油子雕刻成的大型藝術品,售價可達幾十萬元。

  黑龍江省森工總局局長王敬先説,不單是伊春林區,發展林下經濟、賣林産品,是黑龍江各林場的主要轉型模式之一。

  黑龍江省森工總局的管理範圍覆蓋小興安嶺、張廣才嶺、老爺嶺、完達山等山系,總面積1009.8萬公頃,佔黑龍江全省國土面積的22%,下轄伊春、牡丹江、松花江、合江等4個林管局、40個林業局、578個林場(所)。禁伐後,需要轉崗分流的人員近33900人,而依賴林區生存的林業和農村人口高達245萬人。

  245萬人的新飯碗在哪?“守住綠水青山就是靠山,就是金飯碗,不能守著金飯碗要飯吃”,王敬先説,禁伐三年來,森工系統通過森林豬、森林雞、生態鵝等養殖業,山野菜、山珍、漿果等森林食品業,以及大豆、玉米等種植業,林藥業,發展以林下經濟為主的多种經營産業,截至目前從業人員已達45萬人。

  “這幾年天然健康有機食品總需求上升,這是我們的難得機遇。我們的目標就是提高林業經濟水準,規模化、規範化、品牌化,建成輻射全國的‘綠色大廚房’”,王敬先説,目前,森工總局正在尋求與國內大型制藥企業的合作,打造東北重要的林藥生産加工基地。

  8月初,《黑龍江省森工系統2017年上半年經濟運行報告分析》發佈。報告顯示,林區新增就業13708人,職工年人均工資3.25萬元,同比增長10.7%。

  圖片默認標題

  8月6日,黑龍江森源科技食品開發公司職工正在加工生産藍莓果酒、藍莓果汁、藍莓飲料等藍莓系列産品。王姝 攝

  做“找北遊”生意的“最北90後”

  王敬先説,245萬依賴林區生存的林業和農村人口,新飯碗除了賣林産品,還有賣風景。

  亞布力、雪鄉、山河屯鳳凰山、柴河小九寨、珍寶島……他一口氣點出近十個景區名稱,“每一個林區都是一個天然大氧吧。比如伊春,空氣中每立方釐米負氧離子含量高達2萬個以上,一場雨後,負氧離子含量翻番漲。禁伐後,一度滅絕的野生東北虎、東北豹頻現,原生態森林環境就是我們賣風景的最大本錢”。

  柴河林業局所處的張廣才嶺林區,是小説《林海雪原》的發生地。局長遊建革説,禁伐後,林業局決定賣風景,向旅遊業轉型,開發威虎山。2014年4月底前,職工們自己動手,趕建出威虎廳,再現了楊子榮拜山頭,跟座山雕智鬥的場景,還安排職工穿上大皮襖,戴上貂皮帽,舉著煙袋鍋,坐在虎皮椅上扮演“座山雕”。

  “有了威虎廳鎮山,威虎山當年就火了起來”,宏聲林場場長劉長海回憶,該林場地處威虎山下,禁伐不久就建起了度假山莊。旅遊旺季,300多張床位天天滿員。林場91名職工也在度假山莊裏上班,人均月收入3000多元。

  柴河林業局貯木廠也在威虎山旁蓋起了度假山莊,旅遊旺季同樣天天滿員,一天接待遊客1000多人,貯木廠職工也在山莊裏實現了二次就業。

  背靠大興安嶺林區的中國最北村莊——漠河縣北極村,也在賣風景,村裏有最北郵局、最北人家、最北學校等一系列“北”字招牌景點,村裏隨處可見各種字體的“北”字。

  “找北遊,到了我們這兒,才是真正找到北了”,北極村村委會主任潘景志笑著説。禁伐前,村裏人就是冬天上山拉大木,夏天在黑龍江捕魚,年收入一萬多元。“禁伐剛開始,我們都有點膽突的,不知道該幹啥,當初沒想靠旅遊,可旅遊業爭氣啊,遊客一年比一年多。”

  潘景志家裏開著家庭旅館,8個房間能接待20個客人,去年賺了2萬多元。他的家庭旅館,在村裏屬於中等規模,全村723戶1800多人,230家做這行,收入普遍不錯,他弟弟潘景信開的家庭旅館,去年花了三四十萬裝修,13間房能住32人,去年賺了20多萬,裝修成本收回了一多半。

  旅遊業火起來,村民們也建立了遊艇協會、馬拉爬犁協會等村民自治組織。進行自我管理,統一價格,防止搶客行為。

  潘景志説,馬拉爬犁協會成立兩年多來,還沒有違規事件發生。他感覺,禁伐以來,村民素質高了,見識廣了,“村民們都説,來村裏的名人太多了,沒啥稀奇的。”而且,不少原來外出打工的年輕人都回鄉了。

  韓雪婷和丈夫就是潘景志所説的返鄉年輕人,夫妻倆也在村子裏開了家庭旅館。7月7日,漠河縣來了10多趟旅遊專列,他們的家庭賓館8間房住滿了人,晚8點多,韓雪婷還在院子裏跑來跑去,幫客人調試空調、開通WIFI。

  韓雪婷生於1990年,她也是“最北90後店主”。讀高中時,她一直想走出去,到南方去。2012年大學畢業後,當時的男友、現在的丈夫想回鄉,她只好跟著男友回到北極村,開起了家庭旅館。

  “當時很糾結,擔心自己脫軌,或者徹底淪落,OUT了”,她説,家庭旅館的生意一開始也讓她失望,“頭兩年,整個冬天都在歇業,貓冬,一個客人都沒有,實在待不住了,有點崩潰,原來想的就是再試試,再堅持一年。”

  就在她掙扎著留下來的這一年,2015年冬天,村裏遊客多了起來,特別是來了不少年輕遊客,“都是同齡人,畢業不久的大學生,愛玩愛旅遊,見識很多,給我們出了不少主意。在他們的建議下,我們重新佈置了旅館,裝了照片墻,開通了戶外俱樂部,組織遊客看日出、滑雪、放焰火,還時不時來一個雪原穿越,生意很快就火了起來”,她説,從2015年開始,冬季遊客不斷,今年春節過了正月十五還有不少客人。

  “現在再也不想南方了,就這個旅館,有人出價200萬我也沒賣”,她説,2015年、2016年,旅館的收入都有20多萬,“如今外面的不少同學都羨慕我,收入不錯,壓力小,也不用朝九晚五。”

  “四季旅遊”帶來的變化

  韓雪婷感受到的北極村2015年冬季的遊客變化,得益於黑龍江省政府從2014年開始推出的四季旅遊政策。“冬天賞冰戲雪,夏天養生避暑度假,黑龍江旅遊業具有夏季生態化和冬季冰雪旅遊兩大突出優勢,四季旅遊就是全面激發這些優勢。”黑龍江省森工總局局長王敬先説,此前,黑龍江的不少景點有季節局限性。北極村的冬天沒人,可亞布力卻熱火朝天;夏至日,萬名遊客千里迢迢趕到北極村過極夜,而亞布力卻因為沒有夏季旅遊項目,夜裏烏黑一片。伊春素有“22度的夏天”避暑盛名,可溫泉、滑雪等冬季旅遊優勢,卻一直沒有開發出來。

  王敬先説,發展四季旅遊首先補短板。以亞布力為例,2014年4月成立了省長陸昊擔任組長的亞布力滑雪旅遊度假區建設領導小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解決夏季旅遊産品開發不足等問題。去年夏天,該景區的山地自行車館、水世界、熊貓館等夏季旅遊項目,相繼開館,車流量暴漲52%。去年,其夏季旅遊收入跟冬季旅遊收入持平。

  來自黑龍江省旅遊委的統計數據顯示,實施四季旅遊政策以來,旅遊業快速增長。去年,全省共接待遊客1.45億人次,增長11.27%;總收入1603.27億元,增長17.76%,佔全省GDP比重的10.42%。

  “這幾年,旅遊業可以説是爆髮式增長,增速一直保持兩位數。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省里加大了推薦力度,在外地開了多場推薦會,省領導親自站臺,當推銷員”,黑龍江省旅遊委國內市場處處長李秀梅説。

  快速增長的旅遊業,在林區人的新飯碗中,能佔多少羹?

  王敬先説,森工系統有40處旅遊風景區,2014年以來累計接待遊客3100多萬人,累計産值160多億元,旅遊業直接從業人員2萬人,相關産業間接拉動就業6萬人。也就是説,旅遊業解決了依託于林區生存的8萬人的就業問題。

  他認為,未來旅遊業提供的就業崗位更多。“因為現在的森工旅遊還有短板。缺配套産業,有的景區點長面多線廣,坐車時間比旅遊時間長,交通不便。智慧景區沒建起來,WIFI沒有全覆蓋。解決了這些問題,肯定會有更多的依託林區生存的人賣風景”。

  在韓庫看來,交通還不夠便捷,也是伊春旅遊業存在的問題。

  哈爾濱到伊春的高速公路,開通不到5年。伊春到黑龍江北部縣市,今年才開始修一級公路。原來為了運木材,哈爾濱到伊春的鐵路繞了遠路,先到位於伊春南端的南岔,再兜回伊春市區,拐了這麼一個彎,使伊春到哈爾濱的距離,多繞了100多公里。目前正在調整,準備納入到哈爾濱兩小時交通圈。

  禁伐之後,伊春經濟連續兩年負增長,去年第三季度,實現了1%正增長。韓庫稱,實現正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旅遊産業的帶動,去年全市接待遊客超過1000萬人次,旅遊業佔GDP比重16%,貢獻率達20%以上。韓庫認為,解決好上述交通問題,加上伊春正在完善的冬季旅遊項目,伊春的旅遊業會成為主導産業,超過原有林業採伐對GDP的貢獻。

  黑龍江一位省級領導認為,“黑龍江旅遊大有可為,關鍵在於如何挖掘利用,怎樣行銷推薦”。他説,北宋徽欽二帝的被囚禁地,就位於黑龍江省依蘭縣,金元文化、少數民族文化、抗聯文化、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都可以是黑龍江的旅遊符號。

  “未來,原生態會越來越有市場,黑龍江會越來越有競爭力。”(記者 王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