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農業效益從低到高精彩嬗變

2017-08-17 16:13:26|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岩|責編:杜娜

  原標題:農業效益從低到高精彩嬗變

  北大荒進入最美的季節。在9次獲得全國糧食生産先進單位殊榮的北大荒股份八五二分公司,110.64萬畝遼闊的土地上碧浪滾滾,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好一幅秀麗壯美的風景畫。這是八五二分公司按照轉方式、調結構、促發展的工作主線呈現的喜人場景,實現了農業效益從低到高的精彩蝶變。

  結構調整帶來強大活力

  隨著玉米收儲政策的變化,“種什麼”成為了八五二分公司必須面對的新課題。

  面對新挑戰,如何保持農業增收勢頭?八五二分公司給出的答案是:適時轉變農業發展思路,積極探索農業增效新途徑,對種植結構進行合理調整,使其更加科學化、規範化。

  今年,分公司在總播面積110.64萬畝地當中,按照“穩糧、提質、優經、擴飼”的原則,努力實現“2422”的調整目標,即:水稻佔耕地面積的20%,玉米佔耕地面積的40%,大豆佔耕地面積的20%,特色作物、經濟作物佔耕地面積的20%。通過調整,作物區域種植佈局和品種結構更加科學合理。

  按照農業向多元化及優質化方向發展的原則,種植業結構向名、優、特、綠色有機農業方向調整,玉米種植選擇品質好、脫水快品種為主,因地制宜發展青貯飼用玉米、加工專用玉米等品種;抓住我省“北菜南運”發展機遇,積極擴大特色鮮食玉米種植面積,把鮮食玉米外銷産業做大做實。大豆向高蛋白、高油、大粒型、小粒型及特色型發展。水稻以米質優、適口性好品種為主。同時,還積極發展畝效益超1000元的經特作物種植。

  分公司拓寬銷售渠道,狠抓訂單農業。在豆類作物生産上繼續推廣“一大、一小、兩高、多雜”的種植結構,實現與市場的有效對接。組織農業、科技、農機等部門到上海、北京等糧食加工銷售企業進行考察,通過“走出去,引進來”,掌握最新、最準確的市場供求信息,確保糧豆産品能夠提早變現,降低市場風險。

  在結構調整過程中,分公司還致力打造品牌農業、綠色有機農業、智慧農業、休閒農業。在打造品牌農業過程中,加大力度全力打造小粒豆品牌,向産業化方向發展,建成“中國小粒豆之鄉”。不斷壯大培育涉農龍頭企業,繼續扶植“犇犇牛業”、“樺龍速凍玉米”、“沃野有機雜糧”、“荒仔大米”等本土品牌。發展智慧農業,農業“物聯網”工程輻射面積達到19萬畝。抓好“依饒”公路農業觀光帶建設,實施有機葡萄採摘園、現代農業觀光園、蛤蟆通水上樂園等特色功能項目。

  綠色農業彰顯生態魅力

  分公司綠色高産高效創建工作由過去的單一追求高産轉變為綠色生産、高産高效相統一,重點在綠色技術模式示範、區域關鍵技術攻關、特色産品提質增效、農業功能拓展增收等四個方面開展創建。

  圍繞種植結構調整,在合理輪作的基礎上,示範推廣大豆“兩密一膜一卡”、水稻“三化兩管”、玉米“四精兩管”;圍繞綠色生態環保,示範推廣精準施藥、測土配肥、分層深施肥等技術;圍繞節本增效提質,示範推廣精量播種、全程機械化、智慧化、數字化等技術;圍繞資源高效利用,採用了節水灌溉、物聯網、“互聯網+”等新技術。

  分公司還努力打造八區一帶全覆蓋的大豆綠色高産高效整建制示範區,即:在八個管理區分別建立1~2個高産創建核心區,在第三管理區、第六管理區、第七管理區和第八管理區建立大豆標準化生産示範帶,輻射帶動全場大豆綠色高産高效創建工作。通過試驗示範,大豆集成推廣應用以高油高蛋白品種為主的綠色高産高效栽培技術模式。水稻綠色高産高效創建示範工作,以第一管理區、第二管理區和第六管理區的水稻主産區為核心,輻射帶動綠色高産高效技術模式整建制推進。玉米綠色高産高效創建示範工作,以第三管理區、第四管理區和第五管理區的玉米主産區為核心,輻射帶動綠色高産高效技術模式整建制推進。

  針對制約大豆、水稻、玉米生産的瓶頸,分公司開展品種收集篩選、農機改進研發、綠色高産高效技術試驗、聯合攻關試驗示範和科技培訓工作,進行大豆品種篩選和推廣、大豆肥料應用等試驗。通過小面積的試驗、大面積的示範,篩選適合本地區的優質、高産、高抗品種和最佳的施肥水準,減少水肥藥投入,緩解資源環境壓力,實現節本降耗,提高種植收益。八五二分公司副總經理張毅説:“為了實現水稻綠色種植,我們在坡崗地利用1000余畝地進行旱稻綠色種植實驗,通過施用有機肥,採用噴灌技術為水稻提供生育需水,每畝可節約水資源300立方米,在減少成本50%的同時,實現了稻米綠色生態種植,畝效益達600元以上。”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發展兩高多雜特色豆産業。分公司致力突出品牌創建,打造全國知名的小粒豆之鄉,實現小粒豆創建面積21.7萬畝。發展綜合種養,推廣了稻田養蟹、養鴨、玉米養鵝私人訂制等“水稻+”種養銷模式,因地制宜發展蟹稻米、鴨稻米、富硒米等,增加綠色優質産品供給,帶動增産增收。

  八五二分司通過綠色農業創建活動,大豆平均畝産可達185公斤以上,實現畝節本增效15元,較上年效益增加5%以上;水稻平均畝産636公斤,實現節本增效25元,較上年效益增加5%以上;玉米平均畝産700公斤,實現節本增效5元,較上年效益增加5%以上。

  畜牧産業激發內生動力

  近年來,分公司農業作物産量已達到高峰時期,實現轉型發展已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分公司積極轉變發展思路,在農業生産當中增加畜牧業的比重,使現代畜牧産業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

  在傳統農業成本上升、價格下降的背景下,立足農情和糧情,在作物結構上,以犇犇牛業為龍頭,發揮農牧結合優勢,首次把飼草納入種植業結構調整統籌考慮,由糧、經二元種植結構向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調優,引導種植結構由“種植”向“養殖”上調整。種植優質牧草(燕麥、苜蓿、優質青貯玉米等)面積1.01萬畝,可實現過腹增值200萬元。

  分公司從2014年起建設犇犇牧業,並以奶牛標準化飼養為中心,採用世界最先進的散欄式工業化養牛方式,應用以色列阿菲金牧場管理系統、阿波羅牧場管理軟體,實現全自動TMR飼喂、全自動清糞系統、智慧化擠奶、信息化管理,目前實現奶牛存欄2283頭、肉牛存欄2658頭,開始向完達山乳業交售鮮奶。

  在畜牧業發展過程中,分公司始終堅持延伸生態循環産業鏈條,實現畜牧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畜禽産生的糞污通過加工處理製成有機肥,變廢為寶,固體、液體有機肥利用專業拋肥車施入田間,有機肥用於飼料地,生産出優質飼草,飼草飼喂奶牛後轉變成優質牛奶供給消費者,形成種植業和養殖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良性循環目標,打造了糧飼兼顧、農牧結合、種養循環的産業發展新格局。(記者 劉楠)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