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工打出“綠特”牌拓寬轉型路
森工從多個維度出發,政策設計、連片部署、社會動員,形成比較完備的領導機制和創業平臺。科學規劃、合理佈局、整合資源,以大項目建設引領産業發展,努力實現標準化生産、規模化發展、集團化運營的産業發展格局,深度推動林下經濟結構性、戰略性、系統性調整。2016年,森工多种經營總産值完成324億元,同比增長8%,佔森工總産值的60.7%。今年力爭實現全年林下經濟總産值350億元,增長8%。
自5月18日森工“全員行銷”微信平臺上線運行以來,短短的幾十天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截至6月25日,平臺累計銷售額近百萬元,累計分銷人員6萬人,訪客流量過千萬,省內微商城月銷售額排第一,全國人人店流量和訪客數量排名前三。
把“原字型”轉為“産品型”
2014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以來,森工更深入地實施産業轉型攻堅戰,在林上、林中、林下、林緣立體發展模式中,初步形成了林糧、林畜、林禽、林蜂、林蛙、林漁、林菌、林果、林藥等十大綠色食品基地建設,13大類400余種“源於黑土地,産自大森林”的“黑森”綠特色産品,亮相全國12個省重點城市裏的18家黑森綠色食品銷售中心旗艦店、77家加盟連鎖店、41家商超專櫃。2014年,森工林下經濟産值實現了274.4億元,佔總産值的57.3%。
但這些,遠未達到森工林下經濟産業的發展目標。省森工總局局長王敬先認為:森工林産品生長面廣、季節性強、採集時間短、采收量少、流通市場面小、食用人群少,森工林産品的市場轉化率還很低。要改變這種包括森林雞蛋、森林雞肉、森林豬肉等在內的林産品銷售市場狀態,就要真正轉變經營方式和發展方式,要把“副業”轉化為“主業”、把“粗放管理”轉變為“精細經營”、把産品“原字型”轉為“産品型”,就必須加大改進服務和銷售手段,讓林産品真正走向市場、走向大眾、走向千家萬戶,真正讓林産品變為現金流,讓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為此,森工大力引導職工群眾積極把林産品採集下山生産出産品賣給市場,踴躍參加種植、養殖、採集、銷售、加工等各種産業化活動,積極探索職工群眾創業致富路徑,推動林産品綠色天然、無污染、無公害、有機等認證並強化行銷方式和手段,用“管得好”、“採得好”推進“賣得好”。2016年,森工多种經營總産值完成324億元,同比增長8%,佔森工總産值60.7%;從業人員達45萬人,其經營性收入達2萬元。
實施“486”産業規劃
2016年,森工謀劃出“劃分四大板塊、發展八大産業、加速形成六條産業鏈”的“486”産業規劃藍圖,以“創新求發展、開放辦森工”的理念,加速森工的改革發展和産業轉型的步伐。今年,以大項目建設引領産業發展,力爭實現全年林下經濟總産值350億元,增長8%。打造北部林區種植經濟板塊,東部林區養殖業經濟板塊,南部林區食用菌、林藥經濟板塊,重點圍繞糧食作物主産區佈局糧食深加工項目和倉儲物流項目;圍繞玉米主産區和畜牧産業項目佈局飼料加工、畜禽養殖項目;圍繞經濟作物、森林食品原料主産區佈局食用菌、山野菜、漿果、堅果等加工項目;圍繞北藥主産區佈局保健品和成品藥等北藥加工項目。
圍繞發展,努力實現“原料有基地、加工有企業、産品有市場、品質有保障”的産業化發展格局。重點建設了種植、養殖、食用菌、堅果、漿果、山野菜和北藥等7大類50個規模大、效益好、帶動力強的森林食品原料基地和10個千畝北藥種植基地。目前,在全國大中城市建設黑森綠色食品旗艦店26家,加盟的連鎖店、代理商已達到200余家。
多維度完善綠色食品産業
在第四屆中俄博覽會和第二十八屆哈洽會上,龍江森工展廳“輕輕一掃,零成本,人人可以當老闆”的“全員行銷平臺”演示機,第一天就引來2700多人掃碼註冊開店,加入到了森林食品分銷大軍中。“黑森”品牌的13個系列500多個品種,依然是備受消費者追捧的産品。樺南林業局的紫蘇系列産品、東方紅林業局的“冰淩花”有機生態大米、鶴北林業局的藏香豬、興隆林業局醫藥公司自主研發的保健茶與藥、通北林業局的冬小麥……大森林的物華天寶競相綻放。
以“野菜肴香飄四海,林海山珍傳八方”為主題的野菜香廚藝大賽上,“銀山疊脆”、“麻香燕子屋”、“元寶刺嫩芽卷”、“翡翠山芹”、“椒香刺五加”、“平貝養生獅子頭”、“薺薺菜小豆腐”等山野菜佳肴,新鮮、山野、綠色、營養、健康、新穎、生動、原創。牡丹江林業管理局積極推動森林綠色食品産業快發展大發展,打造營養化、精緻化、系列化生態旅遊食譜,讓“綠水青山+山珍野味=每個旅遊者的體驗追求”,從而推動以山野菜為主的森林生態食品産業向高端化、優質化、品牌化、效益化方向發展,在擴大市場需求的同時,提升林區職工在轉型發展中的自信心。
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為理念,促進林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轉型發展中爬坡過坎、砥礪前行,森工在行動。(記者趙輝馬一梅)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