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俠劇背後的“亂力怪相”值得反思

2017-08-23 10:12:02|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岩|責編:杜娜

  近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文章,針對近幾年成為熒幕主流的仙俠劇,如《仙劍奇俠傳》《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一批擁有眾多粉絲的作品,提出批評:“在這些仙俠世界中,我們頭頂的星空與內心的道德已黯淡失色。神、仙、人、魔、妖、鬼六界混雜。這個道德曖昧的世界,主人公在正邪之間不無迷茫地穿梭,沒有了現實倫理的約束,個人情感被凸顯到無以復加的地步——這是仙俠劇最為常見的敘事模式。”

  文章指出,無論穿越劇、仙俠劇,還是同類題材的網絡文學,其共同的創作思路都是架空現實,因而為受眾提供一種逃避性或宣泄的視聽享受。網絡文藝是否可以回避現實倫理?對此,學者陶東風曾撰文批判此類玄幻文學裝神弄鬼,其價值世界是混亂而顛倒的。學者趙毅衡指出:文化地位較低的文本,比文化地位較高的文本,道德上要更加嚴格。因為同純文學相比,通俗文學和受眾的社會心理聯繫更為緊密,作為受眾導向的文學,要與主流道德認知相契合。

  一石激起千層浪,業內人士對此紛紛表態,出現問題並不可怕,只要認真反思,厘清仙俠劇背後“亂力怪相”的根源,從行業整體生態著手,才能讓“仙俠劇”步入正軌,走向成熟。

  架空歷史道德曖昧仙俠世界不堪一擊

  仙俠世界雖然看似“百無禁忌”,但歸根結底,還是講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故事。因此,其內涉及到的歷史背景和綱常倫理一旦含糊不清,就容易誤導觀眾。《人民日報》在文章中分析説,仙俠劇之所以呈現出超現實的、過度浪漫主義的美學風格,正是基於部分青年不知道如何處理自我與現實的關係,過度留戀于個人小天地的現實處境。在社會高速運轉的當下,一部分青年會有無法找到自己位置的焦慮,他們化解這種焦慮的方式不是現實世界中的奮鬥,而是網絡世界中的宣泄。這種個體價值觀一方面非常膨脹,整個世界中只剩下小小的“我”;另一方面非常虛弱,這個“我”活在非常幼稚的情節與對話之中,無法成長。從這個角度説,網絡文學作家有責任做出積極的改變,畢竟文藝作品與社會心理是互相塑造的。

  然而眼下的問題是,網絡作家不但未做出改變,反而無限迎合這種個人情感,為在同類作品中脫穎而出,不斷強化對這種情感的刺激,流於為虐而虐的狗血劇,作品整體風格矯揉造作,被低級的情感結構束縛,缺乏內在精神。

  對此,哈爾濱電視臺紀錄片編導王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仙俠劇的劇本一旦脫離、架空歷史,就很難將主人公個人成長層面的內容,予以完整地呈現出來。即便刻意展現,也未必會感人。因為脫離歷史背景,人物就沒有立腳點,極易導致形象扁平化,難以引起觀眾共鳴。這也是仙俠劇越來越粗製濫造、無法打動人心的原因。

  王慶説,我們可以拿金庸和古龍的武俠小説做個對比,金庸的每部小説必會依託一定的時代環境、歷史背景展開,反觀古龍小説卻不是這樣。這兩種小説哪一種更好寫?一定是後者。目前仙俠劇、玄幻劇的創作方式與古龍更接近。一般情況下,仙俠劇的劇本需每日更新三四千字,網絡作者迫於每日發稿壓力,創作者必定會捨棄查資料、做調研的時間,儘量刪繁就簡,將時代背景、歷史人物拋掉,較少著筆比較厚重的內容。

  反觀影視劇市場,對創作者而言,若想創作一個非常好的、依託一定歷史背景的仙俠劇,比如前些年熱映的含有仙俠、玄幻色彩的《大唐雙龍傳》,其創作成本勢必會大幅度增加,而高昂的成本又是影視出品方所接受不了的。

  情感多角人設失實仙俠劇難出狹隘情感格局

  有網友總結了時下火爆的仙俠、玄幻劇套路:主角“人設”何其相似,感情路線如出一轍。許多觀眾認為,現在的仙俠玄幻有一個通病,就是主角人設太過完美,完全不接地氣。比如《古劍奇譚》裏的百里屠蘇是冰塊臉,《花千骨》裏的白子畫是高冷上仙,《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裏的夜華是孤高太子。他們都無一例外地擁有非比尋常的出身,不近女色,心如止水,只有女一號才能擾亂他的思維,讓他變得癡情而瘋狂。總之,從百里屠蘇到白子畫,再到夜華,變化的只是名字和演員,不變的則是他們身上那些永恒的標簽,高冷癡情,心懷天下……每個人物都單薄得像個紙人,仿佛存在的唯一意義就是討好女性觀眾。

  為何仙俠劇頻頻出現人設不真實、三觀不正等問題?哈爾濱市文聯副主席、市作家協會主席唐飚認為,我們如今處於“娛樂至上”的年代,嚴肅高雅的文學、戲劇等藝術形式被市場冷落,以至於許多原本嚴肅的東西也被拿來以“戲謔”的方式重新演繹。一些網絡文學、劇本創作者自身的創作靈感已十分枯竭,只能劍走偏鋒,以挖掘野史的方式來填充作品;加之為了迎合某些受眾的低級趣味,將文化産品投放市場快速變現,逐漸拋棄了文藝創作者原本應有的“悲天憫人”和“引領心靈”的責任。

  人設不真實,帶來的問題就是感情戲很“浮”,流於表面,且都是三角戀或多角戀並行。王慶説,從劇本創作的角度來説,編劇會希望情節越糾結、人物感情越複雜越好,這樣可以多做幾集,從而謀取更多的商業利益。但是仙俠劇過多地反映多角戀、三角戀,對於觀眾尤其是青少年而言,確實有問題。畢竟青少年的世界觀還未形成,對社會不甚了解,在其成長過程中,如果不看一些優質的、反映現實生活的文學作品和電視精品,難免會導致他們認為,現實中的戀愛就像電視劇所呈現的那般錯綜複雜;如若家庭教育缺位,那麼對青少年的影響後果將更為嚴重。

  堵截源頭莫不如加強管理。王慶建議,當下電視劇管理應該建立分級制,在一定程度上讓心智尚未成熟、鑒別能力尚未形成的孩子,避免接觸到“三觀不正”“倫理混亂”的劇目。

  匡扶正義明辨正邪俠義才是仙俠文學的內核

  人民日報的評論文章指出:在司法不公、權貴橫行的時代,大眾會期待出現包公這樣的清官,攜持三鍘,巡視州府,主持公道,懲惡揚善,《包公案》這類通俗小説正是順應這樣的社會心理而流行。同樣,在仙俠之前武俠流行的時代,郭靖、喬峰這樣的大俠都是高度道德化的,我們期待“俠之大者”匡扶正義,明辨正邪,為現實世界中的倫理焦慮提供一種想像性的解決,比如武俠小説《射雕英雄傳》,其道德標準並不亞於同時代的純文學作品。

  對此,唐飚説,當下仙俠、城市靈異、穿越題材的網絡文學寫作主要以娛樂為主,在弘揚真善美方面是有所欠缺的。此類網絡文學的生命力十分脆弱,受眾群體也僅局限在18到30歲之間的年輕人,難有大發展。他認為,現在的仙俠網絡文學與當年還珠樓主、平江不肖生、朱木珍等老派創作者的文學精品相比,相去甚遠。這些近代武俠開山鼻祖們所寫的小説,最起碼可以體現出諸如“俠之大者以天下為大”“殺富濟貧、為國捐軀”等俠義精神;反觀現在的同類網絡文學,僅僅作為一種粉絲現象而存在,不僅逐漸拋棄了近代仙俠小説的精神內核,更有甚者架空歷史現實、有違倫理綱常,這是十分值得人們深思的。

  唐飚説,實際上,仙俠劇創作者應當主動繼承和發揚中國近代武俠之精神,創作出能夠揭示心靈、塑造心靈、引領心靈,給予現代人以價值引領的文學作品。從還珠樓主的入世仙俠到金庸的新武俠,英男烈女,任俠尚義,其貫穿始終的是“俠義”二字,這才是中國通俗文學的“真精神”。

  王慶建議,仙俠劇裏可以更多地呈現有關奇幻、天文地理、歷史等方面的內容。比如金庸的武俠小説,裏面雖然也有很多玄幻的內容,但他的小説從來沒有脫離歷史背景,也因此被社會各階層所接受,深受大眾喜愛。如今的仙俠劇可以不側重反映現實,但不能脫離該劇所處的時代背景,而一旦仙俠劇關照歷史,它也將變得更接“地氣”。(記者 楊寧舒)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