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大地村景美空氣新遊人多

2017-08-28 17:21:59|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岩|責編:杜娜

  如今走在龍江大地的任何村屯,都可以隨處看到美麗鄉村建設的場景:改建廁所、硬化道路、綠化村屯……形式多樣,如火如荼。

  村路美廁所潔空氣新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為了讓農村環境面貌得到持續改觀,黑龍江省組織開展了全省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行動,推動各地大力改善農村面貌,打造乾淨整潔宜居的村屯環境。各地各部門還積極破解農村環境管護難題,探索了很多“接地氣”的辦法,推動了美麗鄉村建設向建管並重轉變。

  哈爾濱市重點推進了1200個自然屯清垃圾、清雜物、清圈舍、清違章的“四清”,改路、改水、改廁、改灶、改墻、改圈的“六改”,凈化、硬化、綠化、美化“四化”和柴草亂放、糞土亂堆、垃圾亂倒、污水亂潑、畜禽亂跑“五亂”等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總結推廣了柴草垛出村、秸稈綜合利用、垃圾綜合治理等方面好的經驗做法。

  牡丹江實施農村環境整治專項行動,投入環境整治資金6870萬元,清理私搭亂建2063處、清理邊溝210萬米、清理柴草堆1.4萬處、集中清理廢棄地膜菌袋74.5萬立方米,建立管護機制的村達到680個。

  寶清縣創新村級環境衛生保潔管護長效機制,每年投入資金550萬元以上,重點實施“六改五清四化”工程,農村環境衛生得到明顯改善。在145個行政村組建保潔隊伍,每村每年給予1萬元補助保潔人員,實現了農村環境衛生整治集中化、管理常態化。雞西市以農村室內廁所改造為突破口,今年改廁5000多戶,探索了整體解決農戶洗浴、入廁、污水處理問題的路徑;黑河市普遍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每戶“包衛生、包綠化、包秩序”;海林市、勃利縣、湯原縣、甘南縣等地建立了專職保潔員工資財政補貼制度,實現了村屯環境常態化保潔。安達市、鐵力市等地積極爭取銀行政策性貸款,探索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新路徑,破解了資金籌集難題。其它市(地)也大力推廣門前衛生“三包”、定期集中掃除、專人劃片負責、黨員包街包巷等模式,推動農村環境管護向制度化、規範化、長效化方向發展。

  為了持續加大對美麗鄉村建設力度,我省還通過召開全省美麗鄉村建設現場會議,開展督導檢查等方式,推動各市(地)高度重視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形成了美麗鄉村建設整體提速的良好局面。

  佳木斯市先後召開了美麗鄉村建設現場推進會議和美麗鄉村建設領導小組會議,統一幹部思想,明確主攻方向,加強組織領導。綏化市召開市委常委會議專題研究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召開美麗鄉村建設現場推進會議進行工作部署。雙鴨山市將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納入全市重點工作目標考核,制定了美麗鄉村建設考核實施細則,要求縣(區)政府每年財政預算列支一定比例的美麗鄉村建設資金。牡丹江市召開了農業重點工作現場會議,實地觀摩海林、寧安和穆棱的美麗鄉村建設現場,對美麗鄉村建設進行了全面部署。

  村景美遊人多增收快

  黑龍江全省有9000多個行政村,全部建成美麗鄉村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分期分批開展示範村建設,我省按照每年建成200個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的目標,從規劃編制、資金整合、政策性貸款等領域入手,形成規劃先行、建設一批、帶動一批的美麗鄉村建設梯次推進格局,有序推動各地加快示範村建設步伐。

  黑龍江省各地還充分發揮鄉村各類旅遊資源富集的優勢,依託美麗鄉村的優美環境,突出鄉村特色,利用“旅遊+”、“生態+”等模式,推進農業、林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康養等産業深度融合,豐富鄉村旅遊業態和産品,發展富有鄉村特色的民宿和養生養老基地,打造鄉村旅遊示範點,逐步形成了多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業、一村一韻”,突出鄉村景觀美、自然美、生態美、文化美、産業美,實現産業發展、鄉村建設和農民增收同步推進的格局。

  湯原縣爭取農業發展銀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政策性貸款1.95億元,整合涉農資金6500萬元,鄉村兩級投入資金1500萬元,重點用於30個示範村和10個精品示範村建設。

  寧安市打造了盤嶺、小朱家、于家、明星等一批規劃佈局合理、基礎設施完善、環境生態優良、公共服務均等、地方特色鮮明、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沿G11國道建設美麗鄉村示範帶,初步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模式。寧安還把原有的基礎條件和設施充分整合利用,同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全市農村主巷路硬化率達70%,村文化廣場建有率達97%,自來水入戶率達95%,村屯綠化率達65%,通訊網絡及文化信息覆蓋率達100%,村公共服務場所建有率達100%。每年都有來自全國各地近百萬遊客到寧安的美麗鄉村旅遊,獨具特色的鄉村景致也成為攝影愛好者的首選。農家樂、度假村每年旺季時農民收入都非常可觀。

  哈爾濱市財政拿出5600萬元投入美麗鄉村建設,撬動社會資本投入6億多元,重點打造哈肇、哈同、哈牡、哈五、鐵通、哈雙等6條公路沿線,美麗鄉村示範帶上100多個示範村。

  提素質重德禮除陋習

  黑龍江省在抓好美麗鄉村外部環境建設的同時,還積極抓好農村精神文明創建。以文明村鎮創建、道德模範、最美庭院、文明之星等創評活動為載體,開展講文明、改陋習、樹新風、實行村規民約,不斷提高鄉風文明水準,多層面、全方位開展提升農民素質的活動。

  黑龍江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廣泛開展“德禮滿龍江”文明禮儀普及、“傳立家風家訓·凝聚道德力量”、“家在龍江·踐行五好”等道德實踐活動和文明村鎮、十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各地根據實際情況,打造各具特色的鄉風文明建設載體。齊齊哈爾市重點打造了百里文化墻、千里農村文化長廊;伊春市在農村廣泛開展建設一個文化講堂、一個農民書屋、一個文化廣場、一條文明示範街、一個宣傳欄、一支文體宣傳隊的“六個一”活動,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村入戶;方正縣深入實施“導德齊禮”工程,建設“德禮之家”,開展道德模範、文明家庭、最美庭院、文明之星等評選活動。各地廣泛開展了村規民約修訂活動,有6300多個村建立了村規民約。通過文化培育洗禮、制度約束規範和創建活動激勵,農村社會風氣明顯改善,農民建設家園、維護環境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記者 吳利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