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激發內生動力為根本堅定不移推動轉型發展

2017-09-27 11:16:06|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岩|責編:杜娜

  馬志勇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特別是對黑龍江省重要講話精神,在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以激發內生動力為根本,堅持把轉方式調結構作為轉型發展的重中之重,堅持改造升級傳統煤炭産業和培育發展新興替代産業雙輪驅動,補齊現代服務業短板,努力探索走出適合七台河發展的新路子。

  堅持轉方式調結構,加快推進城市轉型。依託煤炭深加工産業基礎、豐富的石墨資源以及優良的生態環境,重點發展了煤炭精深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發酵和醫藥、先進製造、綠色食品、現代服務業等“六大産業”。開工建設了寶泰隆穩定輕烴、隆鵬清潔化學品等大型煤化工項目,煤炭深加工産業形成了煤焦、煤電、煤氣制甲醇、煤焦油生産柴油等多個産業鏈條,煤化工産品發展到21種。萬通管業、晟斯凱特高鐵軌枕、樂寶豆沙、天泰玉米、興發生物質發電等新型建材、綠色食品和新能源項目,奧瑞德藍寶石、德彩光電等高新技術項目相繼建成投産。150噸石墨烯項目實現量産,衣康酸、葡萄糖酸鈉項目開工建設,石墨新材料和生物發酵産業正在成為支撐轉型發展的主導産業。投資16億元的商貿博覽城一期正式運營,萬通物流、泛東北亞大宗商品國際交易中心投入運營。省級經濟開發區、石墨新材料産業園區、生物發酵産業園區、綠色食品園區等園區對經濟發展發揮支撐和承載能力不斷增強,轉型發展邁出了堅定的步伐。

  堅持問題導向,不斷補齊短板激發活力。強力推進各項改革,針對“放管服”改革,建立了行政權力清單和權力運行流程,行政權力減少40%,減少審批流程80個、前置件172個,非行政許可全部清零,各類市場主體比五年前增長32%。創新了地方煤礦安全生産監管機制,制定實施了《地方煤礦安全生産監督管理暫行辦法》。把發展電子商務作為創業創新的有效載體,制定了“互聯網+”三年行動計劃,建成7個電商産業園和示範園,註冊電商及電商服務企業151戶,其中自有平臺16戶,地方90%以上名優特産品進入了七台河電商谷,拉動就業4000余人。舉辦了“綠色中國行—走進美麗七台河”、中國綠色産業博覽會等大型活動,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大。集中開展了執法司法不規範、服務效能不高、仲介服務不透明、行政效率不高、誠信體系不健全“五個專項整治”。嚴格執行辦理涉企案件“五個不輕易”和政府公職人員“四個一律不許”要求,努力構建起“親”“清”的政商關係、“和”“融”的民商關係。

  堅持民生優先,努力改善城鄉居民生産生活。五年累計民生支出260億元,佔公共財政支出比重超過70%。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6.0%和9.5%,分別高於經濟增長水準4.3個百分點和7.8個百分點。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全力攻堅,紮實推進産業扶貧,採取社會保障兜底、醫療救助、教育保障等多種脫貧措施,累計減少貧困人口2.3萬人。堅持就業是民生之本,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完成了地方煤礦棚戶區改造、採煤沉陷區棚戶區改造等工程,搬遷安置居民4.2萬戶,全市16萬人的居住條件得到改善。完成了城市西環路、金沙客運站、社會福利院等民生工程,推進城市供水、生活垃圾發電、污泥處置廠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統籌推進文化、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現全覆蓋,市區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通過國家驗收。被命名為國家短道速滑訓練基地、國家重點高水準體育後備人才基地。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工傷保險實現全覆蓋,社會保障水準不斷提高。深入開展城鄉環境整治,被住建部命名國家園林城市。

  堅持固本強基,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自覺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突出建強組織、配強幹部、增強活力,深入推進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馳而不息整治“四風”,按照“五個好作風”要求,深入開展作風整頓活動。以煤炭安全監管部門、産業項目落地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為重點,編制職位説明書,推進工作流程再造。加強對幹部日常管理考核,堅持“三允許三不容”,探索容錯糾錯機制,褒獎保護擔當幹事者,鞭撻整治躲事誤事者,開展了“弘揚七台河精神,講好七台河故事”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在全市開展向特教速滑教練員張傑同志學習活動,大力弘揚“奉獻、實幹、拼搏、創新”的城市精神。認真落實“兩條例一準則”,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發揮好巡察利劍作用,嚴肅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營造了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環境。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貫徹落實黑龍江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堅定不移地推動轉型發展,全力打造黑龍江全省煤電化基地、新材料新能源産業基地和龍江東部商貿物流中心,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