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防治大氣污染打響藍天保衛戰

2017-11-27 10:12:38|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岩|責編:劉徵宇

  積極淘汰燃煤小鍋爐,加快工業企業污染治理,管控機動車污染,推進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妥善應對重污染天氣,積極開展大氣污染執法檢查……年初以來,我省全面打響“藍天保衛戰”,大力進行大氣污染防治。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省大氣污染防治總投資52.41億元,主要用於工業污染治理、小鍋爐淘汰、黃標車淘汰及“黃改綠”、秸稈綜合利用、供熱管網改造、加油站改造及油氣回收治理、環境監測監察等能力建設,大氣環境品質得到進一步改善。

  強化燃煤污染治理

  燃煤污染是北方地區冬季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為減少燃煤污染,黑龍江省採取了淘汰燃煤小鍋爐、推進燃煤鍋爐達標排放、加快低質燃煤鍋爐改造、實施燃煤電廠提標改造和超低排放治理四項措施。

  截至10月底,黑龍江省淘汰城市建成區內10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2777台,完成總任務量的81.5%;對超過大氣污染物控制標準的20蒸噸/小時及以上燃煤鍋爐進行改造,已完成96台鍋爐脫硫設施改造、81台鍋爐脫硝設施改造、83台鍋爐除塵設施改造;對現有使用褐煤的36台低質燃煤鍋爐進行改造;完成熱電廠等41台機組脫硫、脫硝和除塵設施改造,15台發電廠機組實現超低排放。

  開展工業企業大氣污染治理

  重點對火電、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超標排放問題整治情況進行全面核查,共查封企業生産設備8家,責令企業停産整治15家,行政處罰企業174家。排查清理嚴重污染環境的“小作坊”,對不符合産業政策、無證無照、嚴重污染環境、散佈于居民區之中的小企業,採取斷水、斷電、清除原料、清除産品、清除設備的“兩斷三清”方式進行整治。加快推進排污許可證核發,目前完成110余家火電行業企業排污許可證的申請與核發工作,正在籌備水泥、有色、石化、焦化等行業企業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

  嚴控機動車排放污染

  淘汰黃標車39587輛,佔年度下達淘汰任務指標的70.18%。全面執行黃標車限制買賣、轉入、轉出、過戶、異地檢驗的“五限”措施,登出2005年底前註冊《道路運輸證》27920個,依法依規報廢機動車22230輛,比去年同比增加39.1%。

  大力發展綠色交通,全省新投入使用383輛新能源公交車,更新清潔燃料計程車645輛,主要市區各加油站已全面供應國Ⅴ標準車用汽油和車用柴油。

  嚴格秸稈禁燒控制城市面源污染

  最大限度地減少野外露天焚燒,推進秸稈綜合利用。明確縣鄉村三級網格化監管範圍,將秸稈禁燒監管責任落實到具體單位和個人。全省各地共通報處理縣鄉村三級1118名秸稈焚燒管控不力的幹部,訓誡處理野外焚燒秸稈農民3116人。加大秸稈禁燒監管力度,強化對城市周邊、機場周圍、高速公路、鐵路兩側等重點區域監管,實行24小時不間斷巡查檢查。

  積極推進秸稈綜合利用,整合相關涉農資金3.4億元,支持全省49個縣(市、區)開展秸稈綜合利用試點,加快推進秸稈還田、能源化利用、飼料化利用和收貯運體系建設。目前,哈爾濱、綏化2市實現了試點縣(市、區)全覆蓋,秸稈綜合利用取得積極進展。

  加強施工工地和城市道路揚塵控制。2017年全省累計創建國家級標準化工地14項,施工工地揚塵得到有效控制。各市(縣)積極籌措資金,大力推進機械化作業方式,提高道路清掃機械化水準。購置環衛清掃、灑水作業機械設備,中心城市環衛清掃作業機械化率不斷提高,清掃作業方式進一步優化,道路揚塵得到有效治理。

  妥善應對重污染天氣

  深化重污染天氣應急聯絡、值班、會商、預警、督查、信息報送等六項工作機制,加強會商研判,提高重污染天氣預警等級和級別,提前發佈預警,及時啟動應急響應。截至目前,共發出重污染天氣預警通知20次,其中,全省各市(地)累計發佈紅色預警8次、橙色預警11次、黃色預警18次、藍色預警14次。

  加強督查督辦協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省大氣污染防治聯席會議辦公室共向發生重污染天氣的城市下發環境監察通知31次,提前啟動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2次。建立哈大綏重點區域協作機制,共享環境空氣品質和重點污染源排放情況等數據信息;提高預警級響應區域協同性,實行預警分級標準和應急措施力度統一。

  積極開展大氣污染執法檢查行動

  抽調全省各地執法人員500人次,組成8個督查組,在哈爾濱、佳木斯、牡丹江、大慶、雙鴨山、綏化等城市同時開展強化督查。除對高架源企業環境治理及“作坊式”企業大氣環境污染問題進行督查外,還將城市大氣環境綜合整治、小鍋爐“冒黑煙”、大氣揚塵污染、露天燒烤、秸稈禁燒等工作納入工作重點。截至目前,共檢查大氣污染源企業782家、城市大氣環境綜合治理區域556處,督查發現各類環境問題1018件。

  防治不力將啟動問責程式

  黑龍江省將持續發力,綜合施策,多措並舉,繼續保持大氣污染防治高壓態勢,將燃煤和秸稈禁燒工作作為主攻方向,採取強有力的應急管理措施,減緩重污染程度,確保空氣環境品質改善;繼續在哈爾濱、大慶、綏化3市開展不間斷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在其他地區開展巡查,嚴肅懲治一批典型大氣環境污染問題;加強各地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完善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會商機制,健全預警信息發佈機制;對環境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空氣品質顯著惡化的地區,實行區域限批、掛牌督辦。對在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不作為、慢作為、敷衍塞責、推諉扯皮的,約談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負責人,情節嚴重的,啟動問責程式。(記者 王彥)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