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招行“輕型銀行”轉型初顯成效
2018-03-29 13:56:28  |  來源:國際在線  |  編輯:呂岩

  國際在線黑龍江頻道消息:3月26日,招商銀行(600036.SH、3968.HK)在香港舉行業績發佈會,招商銀行董事長李建紅在發佈會上表示,圍繞金融科技,招行董事會去年用利潤的1%支持銀行創新業務,尤其是Fintech;2018年招行決定用收入的1%鼓勵創新和金融科技。

  招行3月23日晚發佈財報顯示,招行2017年歸屬於本行股東凈利潤701.50億元,同比增長13.00%。不良貸款近六年來首次雙降。

  招商銀行行長田惠宇表示,已執行三年的移動優先的戰略,帶來了五大改變,銀行管理中的很多事情被重新定義。包括重新定義客戶業務部服務邊界和內容、重新定義銀行與客戶的連接、智慧服務重新定義服務能力、組織方式輕型化重新定義增長模式、重新定義科技基礎設施。

  “輕型銀行”轉型階段性成果

  招行在財報中稱,明確將金融科技變革作為未來3年-5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舉全行之力打造“金融科技銀行”,作為“輕型銀行”戰略的深化。

  “Fintech基金投入不是資本性投資,而是出費用。招行內部有跟投機制。如果成功了,股份制(設立企業);如果失敗了,歸零重新再來。創新不是每一筆投資都有收穫,但是科技創新只要有1%、3%成功,就會有巨大的成功。”李建紅説。

  2015年,招行開始向“輕型銀行”轉型。田惠宇在業績會現場表示,去年招行“輕型銀行”轉型達到階段性成果,輕資産、輕資本階段性實現,下一步是實現輕管理、輕運營,這需要依靠金融科技實現。

  田惠宇表示,招行零售銀行兩個App的用戶已超過1億,月活躍客戶4500萬,登錄數佔與客戶接觸的81%,已成為主要經營産品的渠道。招行消費信貸、基金銷售、私人銀行等業務在App渠道佔所有銷售渠道的43%-50%不等。活躍用戶登錄次數比2016年提升49%。

  設立資管子公司

  “招行表外資産規模2.1萬億元,非標資産規模只有2000億余。”招商銀行副行長兼董秘王良表示,“即使回表,壓力不大。”

  王良表示,資管新規還未真正出臺,對招行影響暫無法透露。“招行去年發優先股,強調內生增長,已經有一部分資産回表。招行不需要額外增加資本,資本充足率遠高於監管要求。”

  3月23日,招商銀行公告擬出資50億元,全資發起設立資産管理子公司“招銀資産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該申請尚需取得監管機構批准。

  王良表示,設立資管子公司,在於資産管理業務出現五大變化。一是經營公司化,保持資管業務獨立經營獨立承擔風險,向先進資管公司看齊。二是産品標準化,資管産品過去非標很多,未來主導的是股票、現金管理等標準化資産。三是理財凈值化,凈值化産品打破剛性兌付,投資者承擔風險和收益。四是期限對標化,理財資金來源和資産保持一致,避免期限套利等。五是管理規範化,解決銀行當前多層嵌套、期限錯配等不利於資管業務長期健康發展的因素。

  根據招行財報,截至2017年末,招行理財産品餘額2.19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42%。凈值型産品餘額1.66萬億元,佔理財産品餘額的75.81%,佔比較上年末提高2.93個百分點;債券委託投資杠桿率120.30%。

 撥備大幅提高

  2017年末,招行不良貸款餘額、不良貸款率雙降,為近六年首次雙降,但大幅提高了撥備覆蓋率。具體為,招行不良貸款總額573.93億元,較上年末減少37.28億元;不良貸款率1.61%,較上年末下降0.26個百分點;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262.11%,比上年末上升82.09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4.22%,比上年末增加0.85個百分點。

  招商銀行副行長唐志宏説,招行2017年不良餘額、生成額比例、逾期貸款額比例等都雙降。信用成本與不良率下降同步,比上年末下降0.3個百分點左右。

  此前,招行兩項不良指標在2010年、2011年出現雙降後,連續五年持續雙升。2017年上半年,招行不良率接連兩個季度下降,出現好轉跡象。

  “招行會保持基本穩定的撥備目標。在良好資産品質前提下,為利潤創造更多空間。”唐志宏説,銀行的審慎主要表現在撥備上,撥備表現為逆週期的。現在雖然資産品質好轉,未來還會進一步保持好轉趨勢。但在經濟由高速增長向品質增長的轉變中,體質結構的矛盾還將暴露,表現在企業市場的風險傳導至銀行。(文 張皓添 編輯 劉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