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三農”建設加快鄉村振興

2018-03-02 10:11:08|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岩|責編:劉徵宇

【龍江要聞】推進“三農”建設加快鄉村振興

入選中國豆製品企業50強的綏化龍王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車間。黑龍江日報記者 王振良 攝

【龍江要聞】推進“三農”建設加快鄉村振興

青岡縣新民村蔬菜産業扶貧項目示範基地。 黑龍江日報記者 王振良 攝

  2月26日上午,在綏化市委農村工作暨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綏化市全面部署全市鄉村振興實施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努力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推動“寒地黑土之都、綠色産業之城、田園養生之地”建設向更高層次邁進。

  科學規劃推進三産融合

  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綏化科學制定規劃,加快農業強市建設,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在做精農業、做強加工業、做特第三産業的基礎上,推進三産融合。

  發揮農業接二連三功能,綏化要求每個縣(市、區)至少打造1個高標準、高水準的示範性田園綜合體,建立田園休閒養生養老場所10處以上,努力實現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增值。肇東市要在沿松花江68公里區域、蘭西縣要在榆林鎮率先破題。

  調優種植結構。綏化將從增産導向轉為提質導向,優化品種、提升品質、創新品牌,優玉米、增蔬菜、上飼料、精雜糧,打造全國有名的“好吃米飯”生産基地、鮮食玉米産業基地、優質有機雜糧生産加工基地、“北菜南銷”核心區和寒地黑土綠色菜園核心區。高效整合有機食品資源,每個縣(市、區)打造1個高水準有機農場。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分別增長3.8%和8.7%,鮮食玉米麵積發展到60萬畝。

  全力建好“蘭明青望海”蔬菜産業扶貧經濟帶。發展蔬菜産業重點在縣、基礎在鄉村、主體在合作社、支撐在項目。綏化將在設施建設、技術支持、市場推廣、規模生産、品牌培育上加大力度,重點發展種子、育苗、物流、觀光體驗、精深加工、機械製造、倉儲運輸、科技信息八大産業,推進由數量型向品質效益型、由分散經營向集約經營、由單一生産向融合發展轉變,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加強行銷促進線上線下融合

  為實現“種得好向買得好”轉化,綏化將突出抓好農産品行銷,實現“五穀雜糧下江南”活動常態化,不斷創新豐富活動內容、方式和載體,促進實體店與線上銷售融合,建成永遠不走的“大篷車”。以五穀雜糧南下,促農業訂單北上。春節後,全市還將開展蔬菜下江南專場,進一步整合、打造寒地黑土品牌,擴大在全國影響。同時繼續深化與恒大糧油合作,擬在三線以上城市建設寒地黑土、恒大雙品牌直營店、體驗店20個。引導龍頭企業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與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形成穩定購銷關係,爭取蔬菜訂單達到60%以上,主要農産品訂單達到50%以上。

  籌建中國北方鮮食玉米交易中心。每個縣(市、區)至少新上4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通過項目,把基地、貧困戶、市場和其它産業串在一起,形成集約集群效應。著手把蘭西建成國家現代農業(蔬菜)産業園,把望奎建成全國重要的蔬菜種子培育基地。其它縣(市、區)也要按照這樣的格局和要求發展蔬菜産業。

  綜合治理建設美麗鄉村

  強化農業基礎設施。綏化將統籌建設糧食生産功能區、重要農産品保護區和特色農産品優勢區,繼續推進生態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土地整治工程、黑土地保護工程和現代農業産業園、科技園、創業園建設。完成閣山水庫二期截流,做好十六道崗水庫和閣山灌區前期工作,開展中小河流和呼蘭河治理。“三減”面積增加140萬畝,植樹造林12.8萬畝。

  以秸稈綜合利用為突破口,建設美麗鄉村。該市將把美麗鄉村與環境整治、循環農業、“廁所革命”等工作統籌推進。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按照乾淨、整潔、美麗的梯次標準,有層次、有順序推進。堅決打好秸稈綜合利用攻堅戰。充分發揮好國家和省政策資金的導向作用,調動企業、專業合作社和農民幾個方面的積極性,在還田離地、壓塊站建設、飼料化上尋求重點突破。在不斷總結推廣基層好辦法的基礎上,將秸稈堆肥與“廁所革命”、可降解垃圾處理、畜禽養殖廢棄物利用統起來抓,使秸稈綜合利用率由49%提高到75%。農村柴草垛要一律出村,消滅柴草垛村達到30%。

  開展農村“廁所革命”攻堅戰。綏化要求每個鄉鎮選擇1個村進行試點,總結經驗後全面推開。村屯垃圾要定點堆放、集中處理。全市要解決665個自然屯飲水安全問題。每個縣(市、區)都要探索啟動1個特色小鎮建設試點。培育好寶山、臥裏屯等6個省級特色小城鎮。抓住農民增收這個關鍵。要向調整種植結構要收入、向發展農産品加工要收入、向農民創業就業要收入、向發展庭院經濟要收入、向發展鄉村旅遊要收入,形成農民持續穩定增收新機制。(洪家興 岳海興 記者 程瑤)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