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市全面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
為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市有關要求,在學習借鑒浙江省“最多跑一次”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市實際,市政府日前出臺了《哈爾濱市“最多跑一次”改革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18年年底,實現70%的企業和群眾到政府申請辦理事項“最多跑一次”。
按照《方案》,我市將以企業和群眾辦事最集中、反映最強烈的領域為改革重點,在全市範圍內全面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著重提高基層政務服務能力,為企業和群眾辦事“就近辦、同城辦、異地辦”創造條件。統籌推進實體辦事大廳與市政務服務網建設發展,加強線上線下流程整合、業務結合和信息融合,推行“一窗受理、一網辦理”的工作模式,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效能。
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規範化,為“最多跑一次”改革提供基礎條件
《方案》要求,市直各部門、各區縣(市)政府要對照各自承擔的行政權力和公共服務事項,按照“一件事情最多跑一次”的原則,梳理出“最多跑一次”事項清單並分批公佈,第一批于3月底前公佈,第二批于4月底前公佈。6月底前,組織梳理、公佈全市鄉鎮(街道)一級應承擔的“最多跑一次”事項,將能夠下沉的辦理事項盡可能納入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或延伸至村(社區)辦理,暫時無法實現“最多跑一次”的事項需報市政府審核。
6月底前,要按照省、市《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實施方案》要求,深入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建設,進一步精簡各類辦事材料和要件數量,做到凡無法律、法規、規章、行政規範性文件依據的材料,一律取消;對同一部門前一個審批環節已提交的材料,下一環節不得要求再次提交;凡能通過網絡共享復用的材料,不得要求群眾和企業重復提交。
要對照“最多跑一次”事項清單,逐一制定辦事指南,明確辦理條件、辦理材料、辦理流程、辦理時限,並與相應事項清單一同公佈,達到“一次性告知”標準,使指南切實具有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完善實體大廳辦事功能,為“最多跑一次”改革提供服務平臺
推行“受辦分離”。4月底前,在各實體辦事大廳設置綜合受理窗口,依託市政務服務網,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模式,逐步增加綜合窗口辦事種類和數量。
全面推進“並聯審批”。4月底前,對跨部門審批事項進行梳理,並逐項確定牽頭部門。5月底前,由各事項牽頭部門負責,組織配合部門研究確定並聯審批工作模式,並付諸實施。
建立完善實體辦事大廳配套制度體系。6月底前,圍繞硬體設施標準化、人力資源標準化、服務受理標準化、監督考核標準化等方面,推進實體辦事大廳現場管理標準化建設;全面建立包括一窗受理、一次性告知、容缺受理、預審預約、限時辦結、監督評價、代理代辦等方面配套制度體系,並在全市推廣應用。
加快完善辦事諮詢服務體系。4月底前,建立健全諮詢服務渠道和機制,積極解答辦事企業和群眾諮詢;在各實體辦事大廳設置綜合諮詢窗口,建立綜合諮詢服務組織運行機制,為企業和群眾提供精準諮詢服務;大力推進覆蓋電話、網絡、微信等渠道的諮詢解答和預約辦理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提升諮詢預約的知曉率、便利度和準確性。
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為“最多跑一次”改革提供技術支撐
推進政務服務信息共享體系建設。4月底前,以市場監管、人社、民政、住建、公安、司法、財政、地稅、國土資源、不動産登記、公積金等部門專網為重點,加速各行業專網與我市電子政務內、外網之間的互聯互通;加快市政務服務網與各部門業務系統的對接,基本實現部門業務系統與市政務服務網數據互通、表單連通、業務流通。6月底前,按照國家和省有關技術標準和要求,建立全市政務服務信息資源目錄、元數據編碼和電子證照標準,逐一規範各類政務服務信息檢索代碼、編目規則、文件格式等,形成全市統一、動態更新、權威發佈的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歸集政務服務電子數據,逐步擴大信息共享範圍,完善電子檔案,制定政務信息共享標準,建立全市信息資源共享庫,將適合公開的信息資源通過政務公開、數據開放等渠道無條件向社會公開,將敏感信息和數據通過請求響應的方式進行共享,實現數據資源多渠道、多方式共享利用。
推進政務服務事項“一網辦理”。6月底前,建立完善數據共享、電子證照和電子印章使用等方面制度,為開展網上審批和服務提供支撐。全市各級政務服務單位要充分利用市政務服務網開展網上辦理,按照先易後難的原則,逐步擴大網上辦理事項的範圍和數量,做到“應上必上、能上盡上”。自3月起,各部門、各單位網上辦理事項數量應達到每月遞增10%以上,9月底前,實現行政許可事項、“最多跑一次”事項70%可網上辦理。
加快推進政務服務網二期項目建設。6月底前,建設電子政務內、外網之間安全信息交換系統,建立政務服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推進電子證照、電子文書、電子印章、自助政務服務終端等相關係統建設應用。拓展統一網上公共支付平臺應用,與市政務服務網實現互通連接,全面推進政府非稅收入線上線下一體化收繳。
推進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推行“鄉鎮、村前臺綜合受理,區縣(市)後臺分類辦理,鄉鎮、村綜合窗口出件”的服務模式,支持香坊區、方正縣先行試點,逐步增加辦件種類和數量,為全市提供可借鑒經驗。6月底前,完成市政務服務網向9縣(市)及304個鄉鎮(街道)的延伸,並指導基層利用平臺開展“網上辦理”。
聚焦政務服務重點事項改革,讓企業和群眾共享“最多跑一次”改革紅利
推進企業投資項目“最多跑一次”改革。按照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前審批全流程、多層級、多部門“最多跑一次”的要求,6月底前,推進實體辦事大廳、政務服務網、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的線上線下融合,積極開展項目聯合測繪、聯合踏勘、聯合驗收。推行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規範企業投資項目代辦制,完善企業投資項目“一窗受理、聯審聯辦”制度。整合規劃、建設、消防等審查環節,全面推進施工圖聯合審查,切實提高服務品質和效率。
推進商事登記領域“最多跑一次”改革。貫徹落實“互聯網+政務服務”和市場主體登記註冊制度便利化改革要求,提高市場主體登記便利化、規範化、信息化水準,讓企業和群眾辦事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加大全程電子化登記服務推廣力度,拓寬辦事渠道,全面實行網上受理,進一步降低創業成本,激發市場活力。
推進不動産登記領域“最多跑一次”改革。6月底前,進一步完善不動産登記交易平臺功能,做到“網上能辦理、數據能共享”。加強相關部門之間的銜接配合,統一交易網簽備案、不動産登記辦理、稅收審核等標準,將外部環節轉為內部流程,並明晰法律責任,實行交易、登記、稅收“一站式”服務。
推進各類辦事“證明”的清理和規範。在全市推行“兩張清單”管理模式。6月底前,組織各提供政務服務部門對證明材料進行全面清理,審核把關後形成《證明材料保留清單》和《證明材料取消清單》向社會公開,並動態調整,主動接受企業和群眾監督。通過清理規範,達到“五個凡是”要求,即凡是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證明材料和蓋章環節,一律取消;凡是當事人已有材料或有效證照能夠證明相關信息的,一律取消;凡是本部門或本系統發放的證照或批准文書,能通過信息查詢方式獲得的,一律取消;凡是可通過部門間溝通、查詢、數據共享、信息比對、徵求意見等獲取信息的,一律取消;凡是申請人能夠以書面承諾保證相關信息真實性,且不影響第三方權利義務的,一律取消。此外,對於要求提供依據為“規定的其他材料或有關材料”的證明,有關部門必須明確需要收取的具體材料名稱、要求及來源,做到合法、合理、有據。
推進涉審仲介市場化改革。6月底前,進一步清理規範涉審仲介服務事項和收費標準,加快規範培育仲介服務市場,打破行業壟斷。9月底前,探索政府購買仲介服務,初步形成涉審仲介服務政府採購目錄;完善涉審仲介機構多維信用評價體系,加強仲介服務信息平臺與市政務服務網、市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的深度融合,實現信息互通共享。
推進公共服務事項“最多跑一次”改革。指導各類提供公共服務的企事業單位採取權力下放、壓縮步驟、精簡環節、推行網上辦理等措施,推進改革快速實施,9月底前60%的公共服務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對短期內難以實現“最多跑一次”的公共服務事項,要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持續推進、擴大成果。
強化政務服務事中事後監管,為“最多跑一次”改革提供保障
加強“雙隨機、一公開”抽查監管。4月底前,依託市、區縣(市)、鄉鎮(街道)三級行政執法力量,建立“部門聯合、隨機抽查、按標監管”的事後監管“一次到位”機制,梳理公佈市場監管、安全生産、環保、文化等領域聯合抽查事項清單,建立聯合隨機抽查對象庫和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制定跨部門聯合抽查細則,並依法組織開展聯合監管。
完善政務服務事項諮詢投訴舉報機制。充分發揮現有各投訴舉報平臺作用,推進熱線、網站、微信公眾號、投訴信箱等投訴舉報渠道和各行業系統諮詢投訴舉報平臺有效銜接,及時受理、交辦企業和群眾的投訴、諮詢、舉報,以回訪核實和滿意度評價為抓手,提供全方位、全天候、高效率服務。
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繼續完善企業信用信息公示機制,加強市場主體信用信息歸集、存儲和應用,將信用應用和聯合獎懲作為事中事後監管的重要內容,與政府部門許可、處罰、監管工作有效銜接。6月底前,建立信用核查應用制度,將守信“紅名單”、失信“黑名單”等信用信息作為必要環節嵌入在線審批流程,切實落實“一部門發起、多部門響應”的聯合獎懲措施。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