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技能人才未出校門便收到“橄欖枝”

2018-04-10 08:57:18|來源:東北網|編輯:呂岩|責編:劉徵宇

  又一年畢業季即將來臨,面對當下嚴峻的就業形勢,黑龍江省許多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率卻持續保持高位,眾多技能人才成為就業市場上的“香餑餑”,未出校門就收到了企業拋來的“橄欖枝”。對於此種情況記者進行深入採訪,探尋黑龍江省職業院校高就業率背後的秘密。

  部分職校學生就業率100% 技能人才成為“搶手貨”

  近年來,黑龍江大力發展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截至目前,全省已有國家培訓基地18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20個;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45個,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58個,僅2017年全省就培養高技能人才3.86萬人。黑龍江省職業院校一批批擁有高技能的技術人才,未出校門就與用工企業簽訂了就業協議。

  黑龍江技師學院坐落于黑龍江省雞西市白山黑水之畔,是隸屬於省人社廳的全省第一所技師學院,承擔全省高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及相關社會服務工作。王元昭是黑龍江技師學院電氣工程系的一名學生,通過幾年在校期間的學習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技術,就拿給電機串聯接線來説,別人一般需要2分鐘完成,他只需1分鐘。今年7月畢業的他,早已被佳木斯電機股份有限公司錄用。王元昭表示,他們班有20多人,現在都已找到工作。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2017年,黑龍江技師學院畢業1195人,就業率100%;今年春季畢業生329人,目前已全部就業。

  從專業上看,黑龍江技師學院、哈爾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等黑龍江省一些職業院校,電力工程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等專業就業率都能達到100%,航空服務、電腦藝術設計等專業就業率也在95%左右。

  【要聞二】【移動版(列表)】黑龍江技能人才未出校門便收到“橄欖枝”

  學生在實訓基地進行數控車床實訓。

  校企合作校校聯手 走適應市場特色辦學之路

  職業技術學校以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勞動力就業水準為主,是中國特色辦學模式的産物。有很強的針對性,注重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和學員技術的提高。近年來,黑龍江省一些職業院校專業設置方向根據市場需求不斷調整,圍繞産業結構調整和企業用人需求,定向培養高技能人才。

  2017年,黑龍江省相關部門赴廣東省就職業教育對口合作工作進行考察交流,簽署了《廣東省黑龍江省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劃落實協議書》,雙方各9所職業院校建立結對合作的戰略夥伴關係。近日,哈爾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與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雙方將聯手在人才培養、特色專業建設等方面優勢互補,推動黑龍江省職業院校辦學水準實現跨越式發展。

  多方式提高學生操作能力和技能水準,讓學生所學專業緊貼市場需求,提高學員的社會競爭力。黑龍江技師學院就業創業處處長馬琰表示,學院推進的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在教學過程中全面實施項目教學、現場教學、案例教學、倣真教學等新型教學方法,形成了“工學結合、能力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行業、企業、政府、學校共同參與的多元評價機制。

  【要聞二】【移動版(列表)】黑龍江技能人才未出校門便收到“橄欖枝”

  機械工程系普銑實操練習。

  同時,加快校企、校校、校政多元合作步伐,完善校企聯合育人機制,緊貼市場設置專業,開設了石墨檢測、3D列印技術、無人機操控等專業,開展訂單式培養,讓學生走出校門就進企業。目前,黑龍江技師學院省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已達36家,“一係一企”校辦實體達到13家,真正實現了“專業設置與産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三對接。

  【要聞二】【移動版(列表)】黑龍江技能人才未出校門便收到“橄欖枝”

  學生在實訓基地內學習。東北網記者 孫英鑫 攝

  政策+激勵 黑龍江省多舉措加強技能人才建設

  近年來,黑龍江省技工教育實現較大發展,圍繞深化技工教育改革、創新技工教育發展模式等9個方面確定了28項具體行動計劃。以“技能扶貧百校行動”為載體,積極吸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兩後生”就讀技工院校。2017年,全省技工院校共招生24855人,同比2016年增長7%。

  技能人才激勵力度逐步加大,完善省級高技能人才評選表彰、首席技師選拔管理和職業技能競賽管理制度。特別是對獲得“中華技能大獎”和“全國技術能手”,省政府分別給予一次性20萬元和10萬元獎勵。

  黑龍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相關人員表示,黑龍江省進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評選表彰制度,形成以政府表彰獎勵為導向,用人單位和社會力量獎勵為主體的高技能人才表彰獎勵體系。此舉對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激勵更多優秀技能人才服務龍江全面振興發展,營造技高者多得、技高者榮光的社會風氣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記者 孫英鑫)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