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助力非公經濟快步發展

2018-04-12 08:43:49|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岩|責編:劉徵宇

  2017年,黑龍江省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8634.6億元,同比增長7.8%,高於全省地區生産總值增速1.4個百分點,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佔全省地區生産總值的53.3%。快速發展的背後,是龍江人發展非公經濟的堅強決心和務實舉措。

  “民營經濟偏弱”是黑龍江省經濟發展的短板。為了快步趕上發展的列車,黑龍江省將發展民營經濟作為一項重要工作進行部署——

  2015年以來,每年都召開全省民營經濟發展專題會議,對民營經濟發展提出具體要求。2016年,出臺了《關於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針對龍江民營經濟發展實際提出50條舉措。哈爾濱等市地也相繼出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全省形成上下一起發展民營經濟的氛圍。

  2017年,省委省政府出臺了“老字號”“原字號”“新字號”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支持民營經濟向更寬領域進軍。在煤電項目、企業債券發行等領域,對民企和國企等投資主體一視同仁。宇祥熱電有限責任公司、鑫瑪熱電集團等民營企業相關項目獲得核準,在黑龍江省該領域發展中拔得頭籌。此後,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醫療、養老、教育、旅遊、文化、體育等社會服務領域,推動公共資源和經營權向民營經濟開放,民營資本的聲音日漸隆隆。

  為民營經濟發展解開束縛,是龍江的又一舉措——

  打破行政桎梏,黑龍江省深化“放管服”改革,多輪次取消下放行政權力1068項,省級權力審批事項減少73%。非行政許可審批全部取消。放開819個政府定價項目。取消仲介、協會等收費383項。55項企業登記前置審批改為後置,年檢年審事項減少84%。

  省工商局深入落實註冊資本認繳登記制、放寬住所登記條件、“先照後證”、“一照一碼”和“多證合一”等各項商事制度改革措施,有效促進了市場主體增長。截至2017年底,全省實有企業41.2萬戶,其中私營企業34.8萬戶,同比增長15.1%。2017年全省新登記私營企業7.9萬戶,同比增長17%。

  解企業燃眉之急,是黑龍江省為企業貼心服務的又一體現——

  在培育壯大企業方面,以省內2200多戶臨規工業企業為工作重點,採取了增加生産、拓展市場、降低成本、專項培訓、綜合服務等舉措,促進臨規工業企業成長為規上企業。2017年,新增規上工業企業638戶。

  開展上市企業融資培訓與輔導,增強上市企業資本運營能力。截至2017年末,全省境內主板上市企業36家,新三板掛牌企業97家。在哈爾濱、綠地2家股權金融資産交易中心掛牌企業分別為501家和863家。

  在技術創新上,省科技廳牽頭推進全省“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以來,新註冊成立科技型企業10440家,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以上的2037家。2017年,全省高技術産業完成投資648.9億元,同比增長13.1%。在産品創新上,省工信委落實首臺(套)産品獎勵政策,2017年新認定省企業技術中心26個,首臺套重點領域産品33個。

  在商業模式創新上,省工信委引導製造業企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推廣個性化定制和服務型製造等新型製造模式。目前,全省新增食品、醫藥、裝備等行業自動化生産線670多條,認定“流程型”“離散型”兩類數字化(智慧)示範車間22個。

  鼓勵服務型企業線上線下互動發展、轉型升級。截至2017年,省商務廳建成94個電商産業園、電商孵化器和黑龍江大米網等335家電商平臺,入駐電商及配套企業2083家。2017年電商交易額、網絡零售額分別達到2387.2億元、225.9億元,比2015年增長40%、88%。

  充分利用各地設立的10億元企業貸款週轉金。2017年,全省13個週轉金運營平臺共為405戶企業倒貸562筆。積極向省工業投資基金推薦股權融資項目,基金管理機構按照市場化方式完成投資額20.2億元。目前,工業基金正在運作的投資項目5個,預計投資額20億元。正在籌備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和石墨産業發展基金。

  在幫助企業減負方面,省工信委2017年兩批次共開展大用戶電力直接交易86.75億千瓦時,交易電量約佔工業用電量的16%,為企業減少電費支出4.3億元。2018年第一批電力直接交易已完成,可為企業降低用電成本6.4億元。

  在産需對接方面,省工信委重點組織省內民營企業圍繞哈電集團、長安福特、中國一重等大企業配套需求開展專題協作配套對接,有35戶省內企業納入配套體系。舉辦2次中俄工業與技術合作洽談會,310余戶企業參加合作洽談,簽約17個項目,達成合作意向165個。(魏林 崔玉冬 記者 桑蕾)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