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化脫貧攻堅路上不讓一人掉隊

2018-07-10 08:44:24|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岩|責編:劉徵宇

  綏化脫貧攻堅路上不讓一人掉隊

  縣級沒有主導産業做支撐,村級沒有集體經濟實力做依託,貧困戶沒有脫貧項目做保障,即便實現了“縣摘帽、村出列、戶脫貧”,也是暫時的、不可持續的,唯有産業扶貧才是治本之策。按照這樣的工作思路,黑龍江省綏化市把産業扶貧作為主攻方向,精準施策、分類施策,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確保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縣摘帽。

  “授魚”變“授漁”産業扶貧贏長效

  兩年來,黑龍江省綏化市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始終貫徹“一縣一業、一村一品、一戶一法”的工作思路,堅持“縣域發展、産業振興、扶貧開發”三位一體。通過打造優勢主導産業、壯大龍頭企業陣容和培育企業家群體,延伸産業鏈條,積蓄縣域經濟發展動能,來增強縣、村、戶的“造血”功能,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

  綏化市通過“千元增收”行動計劃,鼓勵貧困戶以土地、資金入股等方式與新型經營主體建立穩定利益聯結關係,使全市産業扶貧項目到戶覆蓋率達到78%。2017年該市5個貧困縣建成光伏項目95兆瓦,惠及1.72萬戶。發放扶貧小額貸款11.26億元,佔全省25.5%,總量居全省首位。全市實現脫貧的2.03萬戶貧困戶中,扶貧項目精準率達到100%,人均純收入6819元。

  在海倫,為了扶持扶貧産業發展,使産業扶貧更加著實有效、更接地氣,在推進“大豆、大鵝、鮮食玉米、木耳、菇娘、毛蔥、青椒、光伏發電、庭院經濟、勞務”十項扶貧産業的基礎上,還制定出臺了《涉農資金整合方案》、《産業扶貧扶持政策十條》和《産業扶貧實施方案》,對牽動力強、帶動面大的經營主體給予政策性支持。同時,海倫還通過強化龍頭企業與扶貧産業的融合對接,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聯動發展機制。中際毛蔥、龍海食品、原野食品、黑臻食用菌、星源牧業、海合菇娘、冬雪生物科技等龍頭企業都通過不同的方式帶動貧困戶,與“三大五小”扶貧産業緊密聯接。

  “扶智”更“扶志”思想扶貧拔窮根

  解決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只有把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激發出來,把脫貧動力凝聚起來,才是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之舉。兩年來,綏化市堅持從深化“志智雙扶”入手,著眼解決等靠依賴、相互攀比、喪失信心、動力不足、能力不強等問題,強化“治愚、增志、扶智”措施。

  “爭當貧困戶,不如實幹來致富。”這是青岡縣勞動鎮五星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杜春義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杜春義和妻子以前是村裏出了名的“勤快人”,2011年,杜春義不幸得了腦垂體大腺瘤,手術費加上後期治療並發癥的費用花掉20多萬元,巨大支出讓家裏負債纍纍,連孩子上學的費用都要東拼西湊。一向要強的杜春義精神徹底垮了,每天神思恍惚,什麼活也不想幹,一點噪音就會引起煩躁甚至頭痛。2016年杜春義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幫扶幹部不但自掏腰包給他買了兩頭母豬,更是隔三差五來找他聊天,幫他重樹信心。2016年,杜春義家母豬生了16隻仔豬,光育肥一項收入就達2.7萬多元,從前勤勞能幹的杜春義又回歸到了鄉親們的視野中,而且氣色紅潤,眼光清澈,根本看不出曾是個病人。2017年末,杜春義主動提出退出貧困戶,他説:“我不能再佔著貧困戶這個名額了,把黨的好政策讓給那些更需要的人吧。我靠自己的努力就可以致富了。”

  在綏化市,通過開展各類評選和主題教育,培養新技能、選好帶頭人,“扶智”和“扶志”雙管齊下,百姓的精氣神兒也越來越足。通過選樹各類脫貧致富典型532個,“勞動光榮、脫貧光榮、致富光榮”的新風正氣在綏化全面鋪展。通過開展鄉村講壇、扶貧講堂和送政策、技術、信息、崗位的“兩講四送”活動,全市自主創業就業1.9萬人,佔貧困勞動力25.3%。調整110名貧困村黨支部書記,組織352名貧困村書記先後到外地考察學習,長見識提能力,村級組織帶頭人的引帶作用日益增強。“黨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協會”等“1+N”黨建扶貧模式的推行,更使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嚴實”保“精準”作風整頓動真格

  為了進一步強化脫貧攻堅各級責任,在全市廣大黨員幹部心中樹立起精準意識和工匠精神,綏化全市上下貫徹落實“準、實、嚴”要求,以作風攻堅促進脫貧攻堅,以嚴實標準確保全程精準。

  據了解,綏化市委從自身做起,利用中心組學習、常委會“三微”學習等形式,深入、系統地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關於扶貧工作重要部署,在學思踐悟中汲取營養、啟迪智慧、尋求方法,堅定了政治方向。市委書記曲敏在會議上多次強調:“沒有與脫貧無關的幹部,沒有與脫貧無關的部門,沒有與脫貧無關的工作”。“四級”書記抓扶貧、黨政同責黨政雙責機制得到全面落實,2017年召開的市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近半數研究部署脫貧攻堅工作,光是專題會議就召開了27次。

  為了深刻汲取不準不嚴不實的教訓,綏化率先開展了“下基層、駐農家、解民憂”精準扶貧“回頭看”“從頭抓”活動,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更快行動、更準措施,把“聚焦問題整改、確保全程精準”貫穿工作始終。聯縣聯村包戶機制得到貧困群眾的一致認可,2.6萬市、縣、鄉三級幫扶責任人在脫貧一線發揮著生力軍作用。駐村工作隊長和村第一書記合二為一的“1+3+N”駐村幫扶創新機製作用明顯,1313名省、市、縣三級機關幹部駐村扶貧,429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駐村工作隊派駐實現了全覆蓋。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