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生態文明建設的“綠色答卷”

2018-07-23 11:17:25|來源:大慶日報|編輯:呂岩|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大慶生態文明建設的“綠色答卷”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為加強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時代新要求,新篇章新作為。今年以來,黑龍江省大慶市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大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力度,加快培育綠色産業、建設綠色城市、發展綠色民生,走出了一條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轉型之路。

  在招商引資、發展項目過程中,對不符合生態環保準入要求的項目,一律不批不建……對於發展與環境的關係,大慶始終有著深刻的理解和切實的踐行。

  大慶:生態文明建設的“綠色答卷”

  今年截至5月底,全大慶市監測天數151天,優、良天數達135天,優良率89.4%……大慶“氣質”愈發清新,“大慶藍”已融入市民的生活常態。

  投資1.03億元建設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227處,涉及村屯327個;2141名各級河長成為大慶河湖的“守護神”……綠色民生刷新著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牢固樹立、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大慶正用“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的擔當精神和“擼起袖子加油幹”的豪邁情懷,做好生態轉型的“必答題”、“選擇題”和“拔高題”,揮筆作答生態文明建設的“綠色答卷”,重彩繪就天藍、水清、地綠、氣爽的美麗新大慶。

  做好“必答題”——用生態轉型回應群眾所想所急所盼,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共建天藍水清地綠新大慶

  高新區依法拆除洗浴“冒黑煙鍋爐”;肇源縣封停非法採砂船隻60艘,對沿江濕地自然保護區內23處堆砂點的110萬立方米砂石進行集中清運;讓胡路區拆除違法造紙廠……今年5月底至6月底,中央環保督察組來黑龍江省進行環保督察“回頭看”期間,我市上下積極行動,以問題整改促進生態環境改善,更好滿足了人民群眾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今年6月底,大慶市委書記韓立華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聽取全市及各縣區案件辦理情況彙報,集中會審中央環保督察移交信訪案件。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來抓,突出問題導向,高標準快節奏推進中央環保督察移交信訪案件處理工作,邊查邊改、立行立改,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建立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從根本上解決環保問題,爭當全國生態環境保護“排頭兵”。

  此言此舉,正是對人民群眾之於優美生態環境嚮往的回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重點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生態惠民、利民、為民”是一道“必答題”!遵照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面對廣大市民的熱切期盼,大慶加大了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力度,推動城市環境實現了整體提升。今年,全力打贏藍天保衛戰、加快水環境治理進度、加大土壤環境管控力度、提升環境執法監管力度、深入落實排污許可制度、全面開展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對標大慶市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目標要求,全市環保系統真抓實幹做好“九件實事”,為建設天藍水清地綠的美麗新大慶提供堅實保障。

  為全面構築區域生態安全機制,大慶市積極推動安肇新河流域“大慶-綏化”跨界斷面和烏裕爾河流域“大慶-齊齊哈爾”跨界斷面聯合監測機制;實施聯合監測,全力配合黑龍江省裏做好“哈大綏”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扎龍濕地保護區管護整治等區域協同工作。“經與綏化市環保部門溝通,經現場踏查,我們初步確定了監測斷面、監測指標、頻次等。”市環保局工作人員説。

  生態保護是一場關乎民生的硬仗,必須決心堅定、行動有力,馳而不息、久久為功。

  為了讓市民有更多天數呼吸到清新空氣,我市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推動大氣污染治理。持續推進大型燃煤鍋爐提標改造,開展“凈空行動”、“雙隨機”、環境執法大練兵等活動;強化控制秸稈燃燒工作,大慶市農委制定了《大慶市秸稈綜合利用三年規劃》《2017年大慶市秸稈禁燒工作實施方案》,完成了今年春季秸稈余量調查,下一步將開展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縣建設工作……

  大慶素有“百湖之城”的美譽,因水而靈,湖靚景美。為持續改善水環境,大慶市在全黑龍江省率先出臺《大慶市加強水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建設投資4.6億元、日處理能力9.5萬噸的東城區第二污水處理廠;持續推進萬寶湖水體治理、蘭德湖環境改造等重點工程;投資1.03億元建設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227處,涉及村屯327個……

  在大慶,每一條河流都有一個溫暖的名字,每一條河流的每一段上都有一名河長。河長制建立以來,大慶市266個河湖實現河長制全覆蓋,各級河長達2141人,各級河長累計巡河7716次。“這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正確領導的結果,也是各成員單位團結協作、共同努力的結果。”據市河長辦工作人員介紹。

  針對土壤治理,大慶市出臺了《大慶市土壤污染防治實施方案》;建設“三減”示範基地275處,2016-2017年全市化肥使用量減少4.1萬噸,農藥使用量減少410噸;發佈全市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名單……

  大力倡導低碳生活,大慶市努力為市民踐行綠色生活搭建平臺、營造環境。前不久,市城鄉建設局組織召開大慶市綠色建材産品應用暨綠色建築推廣交流會,7家建材生産企業對公司生産的高科技、綠色建材産品進行推廣介紹。

  低碳生活,有“新”意。市交通局積極推廣新能源汽車,今年已新增道路危險貨物運輸新能源汽車13台,目前全市道路危險貨物運輸新能源汽車達50台;綠色公共出行項目中,71台新公交車已經投入到線路運營中;新能源的使用中,喇嘛甸鎮燃氣入戶工程正在推進當中……

  做好“選擇題”——用生態轉型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現從“環境換取增長”到“環境優化增長”的嬗變

  在綠色發展中汲取新動能

  生態、自然、現代、宜居,在大慶的城市建設發展理念中,大慶人最引以為傲的是生態,來大慶的外地人點讚最多的也是生態。“大慶這座城市非常美,環境、氣候和新西蘭一樣好”“大慶兼具了東北的粗獷硬朗和江南水鄉的柔美與靈動”……去年在大慶舉辦的中央電視台中秋晚會期間,我市良好的生態環境受到全國各地嘉賓和海外華僑眾口盛讚。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奢侈品”,是一座城市最寶貴、最持久的實力。

  “我們不僅要守護好藍天、碧水、黑土,堅決整治各類環境問題,更要在推進産業項目建設中,嚴守環境容量的‘硬杠’,只要是超出生態承受力的,即使投資再大、稅收再多,也堅決不上。”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市長石嘉興説。

  發展與環境,可謂相生相伴。進入新時代,如何解讀二者之間的關係,是對科學發展能力的一次“大考”。

  在這道“選擇題”面前,大慶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秉持“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這一理念,加速推動粗放消耗型生態向綠色低碳型生態跨越升級,著力構建以石油為基礎、石化為主導,現代農業、汽車、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技術含量較高、資源消耗低及環境污染相對較少的産業作為接續産業同步推進,堅定走生産發展、資源節約、生態良好的生態文明發展道路。

  在國家、省市推進項目建設、振興實體經濟的熱潮中,大慶對企業和項目的挑選卻更加“挑剔”和審慎了:從招商引資到發展項目,對不符合環保準入要求的,無論投資多大一律不批不建。近兩年來,市級共審批建設項目環評821個,對15個建設項目的違法行為實施了行政處罰。

  調整産業結構,加快轉型升級,在有效平衡發展與環境關係的同時,也成為大慶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關鍵之舉。

  翻看近三年大慶的“藍天清單”,市民享受優良天氣天數分別為319天、326天、319天。藍天多了,霧霾少了,市民的“藍天幸福感”越來越強,而這都與科學數據相吻合:去年,大慶市環境空氣品質6個監測項目指標全部優於國家二級標準,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3項指標優於國家一級標準。

  “好天氣還在變得更好。”一組來自市環保局的數據顯示:今年截至5月31日,大慶市監測天數為151天,其中優、良天數達135天,優良率達89.4%。

  為了頭頂這片藍天,為了讓市民呼吸到新鮮空氣,大慶不斷加快工業結構調整步伐和産業升級力度,淘汰建成區全部241台燃煤小鍋爐,6家燃煤電廠20台大型鍋爐全面完成提標改造;累計淘汰黃標車4.9萬輛,率先在黑龍江省內實行黃標車“黃改綠”,231家加油站完成油氣回收治理;嚴格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修訂發佈《大慶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有效實現污染“削峰減時”……“好天氣的得來,離不開全市上下持續開展的減霾衛藍行動,離不開嚴控燃煤污染,更離不開嚴格的生態保護和監管。”大慶市環保局工作人員表示。

  7月15日,2018年中國鐵人三項聯賽(大慶站)鳴鑼開賽,10余個省市和地區的500余名運動員參加,中國鐵人三項聯賽大師組全明星運動員也悉數到場。“這是我第二次來大慶參賽,這裡的天真藍,湖邊的景色很有歐洲小鎮的感覺。”71歲的運動員張玉頻頻為大慶之美點讚。

  8月底,黑龍江省第十四屆運動會將在大慶開幕,大慶市將承辦20大項550小項比賽,承辦項目為歷屆省運會之最……作為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生態轉型發展排頭兵的其中一項內容,“大力培育生態經濟”在大慶開展得風生水起,今年大慶市還計劃承辦全國速度滑冰聯賽、全國青少年速度滑冰錦標賽等7項省級以上賽事,大力發展旅遊生態經濟。

  發展林業生態經濟方面,今年大慶市出臺了《大慶市推進“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林業産業發展實施方案》,制定林業産業發展規劃,致力打造北藥種植、林木種苗等林産品自主“品牌”。僅以北藥種植為例,去年大慶市北藥種植規模約12.6萬畝,實現産值達2億元。

  大慶,從綠色發展中汲取了源源不斷的新動能,打開了經濟加速發展的新窗口。目前,大慶市經濟發展穩中向好,今年一季度實現地區生産總值635億元、同比增長3.2%,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

  一個個實例、一組組數據表明,答好發展與環境這道“選擇題”,不僅能夠實現從“環境換取增長”到“環境優化增長”的嬗變,推動城市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協調並進,更能為大慶這座資源型城市帶來更多福祉。

  2017年中央電視台中秋晚會“落戶”大慶,便是很好的明證。正如大慶市委書記韓立華所説,央視中秋晚會選擇在大慶,既是對大慶工業文明的一個肯定,也是對我們良好生態環境和綜合因素的認可。

  做好“拔高題”——用生態轉型推動“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將生態環境的打造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

  勾勒美麗大慶生態圖景

  盛夏七月,登高望遠,“半城綠色半城樓”映入眼簾。大慶建成區一半左右都是綠地,這不僅是我市多年來植樹、植綠和養護的成果,更是把生態修復、治理、保護與産業發展、城鄉建設相協調推進的結果。

  2016年,大慶市榮膺“國家園林城市”,僅當年就完成植樹造林4.5萬畝,建成區綠地綠達到41.7%,綠化覆蓋率達到44.57%,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2.3平方米。

  習近平總書記説:“要著力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黑龍江省委書記張慶偉強調,要深刻把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自然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發展理念、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思想,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一體學習領會,長期堅持貫徹,全面抓好落實。

  猶如眼睛和生命般珍貴,生態環境被提升到如此高度;保護生態環境,更是利國利民利在長遠,造福子孫後代。在作答生態與發展和諧、人與自然共生這道“拔高題”時,大慶寫下了重重的一筆。近年來,在城市發展空間不斷拓展過程中,我市始終堅守綠色發展,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相互促進,努力構建生態文明體系。

  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加大造林還草力度:實施退牧還草工程,全大慶市529.5萬畝草原全部實現禁牧,兩年來治理“三化”草原80萬畝,落實省級專項資金1756.73萬元,市級投入資金424.21萬元;大力固沙造林,落實省級專項資金5352.85萬元,造林4萬畝……“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等生態理唸有了新實踐。

  “我市穩步提升森林總量,今年春季造林任務已全部完成,共計造林4.57萬畝。”市林業局工作人員説,6月26日,大慶市林業局還組織相關單位,對國有林場改革情況進行了檢查驗收。

  治理修復生態環境:全市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已按期形成初步方案並報省裏審查;完善生態資源損害補償機制工作穩步推進,目前濕地普查工作啟動,進入濕地調查階段,正在建立濕地資源向量數據庫,編織濕地保護規劃;扎龍濕地自然保護區、肇源沿江自然濕地保護區違建拆除工作有序推進,自然生態正在快速恢復。此外,鞏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創建成果,以及加強城市空間規劃管控、加強自然保護區環境監管等各項工作正在穩步推進中。

  統籌“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全域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和監管制度,在加強環境保護和監管上,大慶市真正築起了一道生態安全“防火牆”。

  “我們認真落實‘兩隨機、一公開’工作機制,開展最嚴厲的環保執法活動,對環境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對復查超標企業實施‘按日計罰’,對違法企業生産設施進行查封,堅決讓環境違法者付出沉重代價。”大慶市環保局工作人員説,針對今年一季度環境監管“雙隨機”抽籤結果,他們對9家企業開展了現場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4起環境違法行為進行了處罰。

  綠色是生命的象徵、大自然的底色。在推動生態轉型的進程中,大慶市致力於生態環境的打造,將其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構建了生態與發展和諧、人與自然共生的生動局面,為建設美麗大慶添磚加碼。晴空碧水、藍天白雲間,大慶“水林田湖草”的生態空間格局日漸清晰,清新的氣息撲面而來。(記者 趙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