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綏芬河青雲市場譜寫27年商海傳奇

2018-08-06 13:36:20|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丹丹|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綏芬河青雲市場譜寫27年商海傳奇

  記者金雙燕杜懷宇

  1991年春,當時的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綏芬河正處於全民“欠欠”(英譯交換之意)空前火爆之中。這也引起了政府部門對管理無序、治安隱患問題的關注和重視,急需一個場所把大街上散亂交易的人群集中到一起。建立市場急需資金,經費怎樣解決?諸多的問題擺在大家面前。經過工商部門努力,決定邊施工邊集資。工期不等人,籌到400多萬元,當年5月17日開工,12月28日開業,一個3750平方米的五層樓宇自此在北緯45°線上傲立。之所以取名“青雲”,借喻青雲直上。隨著1992年綏芬河成為我國首批沿邊擴大開放城市,提前踏上了第一班車的青雲市場作為這支開放大軍的領跑者,迅速發展壯大,這個設有560個攤位的市場,成為中俄沿邊開放中最活躍的商品貿易中心和資本流通市場。

  來自浙江台州業戶李金菊經歷了市場開業到改建、火災、重建、擴建全過程。她形容當時交易的那個火勁稱得上是空前絕後。市場裏人山人海,喧騰不絕。她家的半米櫃檯,沒有插腳的地方,要站到貨上吆喝,有時一天都喝不上水吃不了飯,一個月掙個幾十萬上百萬的不在話下,有的商戶每月的手機費就達幾千甚至上萬元。許多人在此撈到第一桶金,國際客商大批湧來。圍繞著青雲,自覺不自覺地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商圈。“青雲”二字在中俄兩國叫響了,誰也沒想到“財富”跟隨“開放”的步伐竟然這麼緊密。不論是國內遊客,還是俄羅斯人,只要來綏芬河就必到青雲,一時間,“綏芬河的青雲市場”“青雲市場在綏芬河”“綏芬河”與“青雲”成為中國特別是俄羅斯商家最為青睞的淘金之地,更成了人們了解商情信息、掌握商機的匯聚地。

  中俄龐大的供需市場,加之沿邊開放的舉措,使青雲市場發生了裂變效應。最紅火時,市場日光顧俄羅斯客商突破4萬人次,日成交額突破幾十萬人民幣不等,從業商戶日收益記錄3萬、4萬、5萬不斷被刷新,就連附近的一家銀行儲蓄點一年就達到幾億、十幾億人民幣的儲蓄額度。青雲市場也成為這場變革中的最大受益者,1992年當年即向國家繳納稅費500萬元,剛投入使用就收回了全部投資。

  1994年,青雲市場應勢擴建成1.2萬平方米。沒想到的是,受國內外市場經濟因素和商品信譽危機影響,市場陷入低迷,給原本紅紅火火的市場造成了重創。在這關鍵時刻,青雲市場召開了幾次形勢分析會,重在轉變思路,重拾信心。將一層樓開起了鞋市,鞋帽的銷售備受俄羅斯採購商喜愛,不景氣的民貿市場重新振作起來了。

  而讓人更沒想到的是,更大的考驗在等待著他們。1997年7月9日深夜,一場大火吞噬了這座中俄邊民的商業殿堂,剛恢復了信心、振興起來的市場,又一下沉到谷底。但青雲人沒有灰心,沒有放棄,僅用了100天時間就在原址上再造了一個氣勢恢宏的商業大廈。而這之後,青雲市場又歷經了亞洲金融危機、盧布貶值等考驗。到了1999年,有的業戶不幹了,有的走向北京、廣州,有的走出國門,去闖更大天地。也就在此時,韓照勇有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辭去公職身份,變身市場經營者。

  青雲市場的管理者們針對最初“什麼都好賣”的時期一去不復返,中俄邊貿步入講品質、重品牌新階段的現實,引導商戶從什麼都賣到專賣一種商品,到賣品牌商品,到代理全國知名品牌,著重在規範管理、誠信經營上做文章。青雲市場在經歷了重重磨難後漸漸又再現了昔日的風采,成為中俄邊境上和中國東北地區最大的對俄貿易商品集散中心。

  適應新業態,除了傳統的櫃檯出租,青雲市場也在不斷調整經營思路。2003年,在市場不歇業的重重困難下,擴建成3萬平方米、700多個精品廳,開始打精品、做電商。2013年成立了電商工作室,與阿裡巴巴、速賣通等合作,目前電商年銷售額達七八百萬元,利潤100多萬元。側重引導商戶實施品牌戰略,註冊自己的商標。還在這一年建立了黨支部,讓其發展更有後勁。

  現在,青雲市場沒有停止發展的步伐,正在積極轉型,除了做電商,正向娛樂、餐飲、文化、旅遊等領域進軍。目前商場覆蓋服裝、鞋帽、家居用品、日用小百貨、化粧品等12大類上萬個品種,成為南方發達地區輕工和機電産品加工基地的最大“前店”。憑藉20餘年構建的市場網絡和龐大的客戶群體,青雲産品遠銷俄羅斯遠東各地區、中西部各大城市以及多個對俄貿易邊境口岸。年交易額平均達到40億元人民幣,最高峰達到60億元人民幣,佔綏芬河的半壁江山,並以此拉動了外貿、金融、旅遊、房地産、建築、餐飲等多項産業發展。

  伴隨著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昔日的邊陲小城綏芬河已經成為中外馳名的國際商貿旅遊名城,而這其中,能夠展現綏芬河改革開放特色歷程的,27歲的青雲市場最具代表性。如今,青雲市場依然佇立在綏芬河最繁華的黃金地段,無論是市場,還是業戶,他們依然對中俄貿易發展充滿信心,對未來也是滿滿的期待,並以其特有的方式繼續演繹著自己的商海故事和傳奇。(記者 金雙燕 杜懷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