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創新資源促進落地轉化

2018-08-08 13:41:22|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丹丹|責編:劉徵宇

  近年,黑龍江省七台河市深入實施國家關於促進新材料産業發展的戰略部署,聚焦石墨新材料國際前沿領域,立足七台河實際,佈局建設國家石墨烯新材料、電池負極材料特色産業基地。

  “七台河市的石墨烯應用産業能夠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實現‘從無到有’,可以説石墨烯應用創新創業大賽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在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指導下,從2017年起,七台河市與中國石墨烯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將連續三年共同舉辦中國(七台河)石墨烯應用創新創業大賽。去年的大賽,七台河市共與6家國內知名企業和院所就10個項目簽訂了合作協議。投資14.6億元的萬鋰泰5萬噸電池負極材料項目全面開工建設,順利推進;投資1億元的寶泰隆新材料2000噸石墨烯多元磷酸鹽正極材料項目完成基礎工程,投資5000萬元的1000噸石墨烯導電油墨項目進入調試階段;投資1.6億元的鑫科納米1萬噸石墨烯防腐塗料、3000噸石墨烯鈦納米聚合物塗料、2萬噸耐高溫石墨烯樹脂項目,已實現部分産能,即將全面投産。

  七台河市委常委、副市長安虎賁説,七台河市發展石墨烯産業的基礎保障在不斷增強。“寶泰隆5萬噸針狀焦全面達産,使七台河成為全國唯一一個既有天然石墨資源又有人造石墨的地市;我們與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黑龍江大學等高等院校合作,成立的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省工業技術研究院七台河分院、黑龍江大學工程技術研究院七台河分院等應用技術研發綜合體掛牌成立運行,專攻石墨烯在新材料、能源、信息、生物等高新技術領域的交叉應用研發,石墨烯下游導電材料、發熱材料、防腐材料、耐磨材料及其應用等産業開始佈局,而且有的已經形成産品。力爭2-3年內形成100億規模的新材料産業集群。”

  安虎賁介紹了七台河推動石墨烯産業快速發展,集聚技術、資金、人才等創新資源,促使更多石墨烯産業應用項目落地轉化,高起點、高品質建設國家石墨烯特色産業基地的一些具體做法:

  進一步完善促進創新成果轉化的園區承載平臺。高起點規劃建設了七台河高新區新材料産業園,為石墨烯産業集聚發展提供承載保障。加大對各級科技園區的扶持力度,大力打造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産業園四級全産業鏈創新載體,優先將閒置資産用於創辦孵化器,鼓勵和支持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力量等多元化主體投資建設各類孵化器,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創業平臺,分別給予100萬元、20萬元獎勵性補助經費。

  進一步完善促進創新成果轉化的政策支持平臺。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及時完善、補充和拓展“黃金十條”系列政策支持體系,著力打造石墨烯産業的政策洼地。在放管服方面,全面實行“一窗辦理、一城通辦、一網通辦”,産業項目並聯行政審批事項32個工作日辦結,年底前市級行政審批事項將再取消、再下放、再暫停三分之一以上,提高商事登記便利化程度,實行“32證合一”,企業設立時間8天以內辦結。在促融資方面,設立4億元新材料産業基金、1000萬元科研擔保資金,為科技成果轉化的風險提供擔保和落地項目提供支持;給予創業擔保貸款政策,最大限度降低融資門檻。在促合作方面,設立1000萬元重大科技專項資金,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我市建立研發分支機構,聯合開展科技攻關,對建立後正常運行的給予50萬元資助;到2020年,力爭完成與50所大學對接,每所大學給予20萬元扶持資金及一定數量的石墨烯,研究成功石墨烯應用成果優先在該市轉化。

  進一步完善促進創新成果轉化的人才支撐平臺。致力於打造一個重智愛才的人才環境,對創業初期的成長型中小微企業提供免租金廠房、辦公用房、倉儲用房,免水、電、熱、氣和網費,建設600套人才和大學生公寓供創新創業人才免費入住,對引進招聘的人才及其配偶、子女可對口隨調隨遷;對進站博士、博士後及副高職以上人才一次性分別給予科研啟動經費5萬元,允許科研人員、高技能人才參與技術入股。致力於打造一個良好的創業環境,對首次創辦小微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並正常經營1年以上的高校畢業生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3000元;對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能在短時間內形成良好經濟效益的優秀科技創新項目,給予不低於20萬元的資助;凡帶專利項目創業的,將給予專利持有人每月不少於2000元津貼,同時給予2年總額不超過50萬元的貸款貼息資金支持,項目投産後連續3年按地方稅收30%返還,享受招商引資待遇。

  安虎賁最後談到,“希望能有更多的戰略投資者參與七台河石墨烯小鎮建設,共同把石墨烯小鎮建成新材料産業創新發展的策源地、産業的新跑道、資本的新天地,讓‘點墨成金’成為現實。”(記者 文天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