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海林市蔬菜村的財路寬

2018-08-10 09:12:05|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丹丹|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海林蔬菜村的財路寬

  蔬菜村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海林市城郊,原名“幸福村”,可幾十年前,這裡的村民卻並不知道“幸福”是個啥滋味:人多地少,生活剛剛跨過溫飽線。近年來,蔬菜村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確立了“興菜富民”的産業發展思路。目前,全村共有大棚溫室3100多棟,年産各類鮮菜1.2億斤,蔬菜産業總收入達1.3億元,2017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近3萬元……這些都是擁有1900多戶、6800多人的蔬菜村響噹噹的“金標簽”。

  于艷一家3口從2012年開始種植棚室蔬菜,現在有2個大棚、3個溫室,生菜、水蘿蔔、西瓜、番茄,一年種三四茬,收入在10萬元以上,是以前種玉米的好幾倍。據她講,村裏90%的大棚溫室都是村民自己建的,説起種菜,人人都是行家。

  “農村增收的出路在科學種田。”為把蔬菜産業做大做強,村裏每年都聘請以色列、荷蘭、瑞士等國的農業專家前來講課,使每家都有科技明白人。同時,他們還出臺鼓勵措施,對統一規劃、統一標準集中建棚室的菜農,每棟棚室給予5000元~1.5萬元不等的補貼,並協助解決水、電、路等基礎設施。近年來,通過抓種植大戶、抓經紀能人、抓典型示範,採取技術人員幫扶、大戶帶小戶、合作社領辦等方式,村裏將蔬菜産業培育成持續拉動農民增收的主導産業,組建了綠緣蔬菜合作社,建成了蔬菜交易市場,每年出口俄羅斯、韓國、日本,遠銷上海、廣州、南京、杭州、寧波等地的蔬菜達8000多萬斤,蔬菜村成為了全黑龍江省村級最大的無公害蔬菜生産和出口基地之一。

  “發展設施農業讓我們告別了‘靠天吃飯’。”蔬菜村黨委書記竇乃興説:“與大地種植相比,設施農業不受季節和氣候約束,並且具有蔬菜品種多、週期短、靈活性高的特點,然而,其投入成本高、市場風險大也是許多農民望而卻步的‘瓶頸’。面對難題,蔬菜村走出了三步好棋:一是從集體收入中拿出資金給予興建棚室補貼,減輕農民的投入壓力;二是不斷普及新技術、引進新品種,提高蔬菜的科技含量和品牌價值;三是通過開闢國內外市場、打好蔬菜上市‘時間差’,徹底解決了農民‘憋菜’的後顧之憂。”

  近幾年,蔬菜村還充分利用海林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海浪河流域蔬菜産業帶”的優惠政策,利用海浪河流域內砂土地、水源充沛、地溫高等適應蔬菜生産的地緣優勢,在海浪河邊建起一個個標準化的溫室、大棚示範小區,並在東北農業大學專家指導下進行冬季蔬菜生産。作為“國家級棚室蔬菜種植標準化示範區”、“黑龍江省標準化農産品出口基地”,蔬菜村成立了市級蔬菜産業協會,目前會員已發展到1000多名,輻射到周邊5個鄉鎮的5600戶農民。201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達到3.2億元,其中蔬菜産業收入佔60%以上。(金海龍 趙泰 記者 孫昊)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