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眼科醫院十年援藏路 丹心一片暖高原

2018-08-16 10:29:36|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丹丹|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丹心一片暖高原

  十年援藏公益路,丹心一片暖高原。十年光陰,在歷史的長河中可能只是彈指一揮間。但十年的時間,對於大慶眼科醫院和藏族同胞而言意義非凡。從2007年至2018年,大慶眼科醫院醫療隊五次進藏,為患有白內障並符合條件的藏族患者開展免費白內障復明手術。十年間,因為大慶眼科醫院醫療隊的到來,雪域高原上千余名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

  鐵人故鄉的“鐵人隊伍”

  8月4日,飛機降落拉薩。大慶眼科醫院一行15人沒有片刻停留,直接奔赴日喀則市仁布縣。西藏的山路險峻,途中突降大雨,左邊是滾滾而下的泥石流,右邊是湍急的雅魯藏布江。緊要關頭,醫療隊的車沒有遲疑,通過重重險阻抵達此行的第一站——仁布縣。

  醫療隊的護士長楊顏婷和門爽都是首次進藏。頂著劇烈頭痛和呼吸困難的高原反應,門爽和楊顏婷堅持在第一天做完了百餘名的患者篩查,在第二天配合醫生做完了52台手術。在高原上能有這樣的工作強度,讓仁布縣衛生局局長尼倉感動不已:“如果沒有大慶眼科醫院醫療隊的到來,藏族同胞們只能到日喀則或拉薩做白內障手術,但好多藏族百姓一生都沒出過遠門,去拉薩對他們而言特別遙遠,所以很多藏胞每年都在等待醫療隊的到來。真的很感謝援藏醫療隊,為藏胞們帶來的光明。”

  連續7個小時的高原作戰,讓大慶眼科醫院三病區主任付彥江在兩台手術間隙時坐在地上睡著了。休息片刻,他趕緊打起精神做下一台手術。這樣的場景,是醫療隊十年援藏工作狀態的縮影。“我們是鐵人故鄉走出的鐵人隊伍,在高原上缺氧但我們不缺精神。”在三披“戰袍”進藏的大慶眼科醫院院長于耀光眼裏,這支充滿大愛的隊伍讓他特別感動。2009年,醫療隊在仁布縣做手術時,連續12個小時的工作強度讓仁布縣醫院的醫生護士都累得癱倒在地上,可在這樣的情況下,工作隊的醫生仍沒有停下,一直工作到夜裏11點,為通過篩查的全部藏胞都做了手術。2009年,在海拔近五千米的康馬縣,醫療隊帶去的美國機器都因“高原反應”而失效,可機器停了工作隊的工作沒有停下,技術精湛的醫生們放棄了機器輔助手段的治療,完全憑多年的經驗和精湛的醫術完成了剩餘的手術。“國外機器的生産廠家從沒想過機器會在海拔那麼高的地方工作,如今這台機器已經返廠,成為廠家研究的樣本了。”這些往事,已成為于耀光和醫療隊員們心中永遠難忘的回憶。

  萬里來相聚的情誼

  這次的西藏之行,是大慶眼科醫院副院長逯雲飛第三次進藏,也是逯雲飛的“探親之行”。自2009年第一次跟隨眼科醫院醫療隊踏上這片聖潔的土地,她就愛上了這裡,因為這裡有她的牽掛——已經上小學的德慶普尺和已經三歲的扎西央宗。

  2009年援藏光明行時,逯雲飛為一個83歲的藏族老奶奶做完白內障手術後,發現老人重見光明後,一直在流淚。經了解得知,老人的小孫女患有先天性白內障,這個孩子就是德慶普尺。鋻於當地醫院的條件,醫療隊把德慶普尺母女接到大慶做手術。2015年,眼科醫院又為小姑娘進行二次手術,安裝人工晶體,仍然是由逯雲飛主刀。今年三歲的扎西央宗,也是醫療隊2016年在謝通門縣回訪時發現的先天性白內障患者。當時醫療隊把僅有一歲的扎西央宗帶回大慶,順利完成了手術,讓孩子重新見到了高原上的太陽。幾年間,逯雲飛一直和她的兩個孩子保持聯繫,經常詢問德慶普尺和扎西央宗的術後恢復情況。這次進藏,由於雨水衝斷了通往謝通門縣的道路,逯雲飛很遺憾沒有見到德慶普尺。但扎西央宗的父母開車繞了五六個小時的路,特意趕到日喀則市,讓孩子和“逯媽媽”見了一面。扎西央宗在逯雲飛的懷裏開心的笑著,“逯媽媽”看她的眼神裏充滿了愛意,這一刻,為逯雲飛此次的西藏之行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援藏十年,每次手術過後,醫療隊收穫的都是藏胞們含著熱淚送來的哈達,一句句“扎西德勒”祝福的話語,還有那跨越萬里結下的深厚情誼。

  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

  在仁布縣醫院,于耀光對今年剛來的藏族醫生曲珍説,“歡迎你來大慶眼科醫院培訓學習,來回交通費和在大慶的食宿費都由眼科醫院包了。”缺醫少藥,是藏胞面臨的現實,尼倉説,“目前來看,整個縣患眼疾的群眾還是很多的,但我們縣能夠做白內障這種眼科手術的硬體、軟體、人才等條件都不達標,因此很多人仍然受眼疾的困擾。我們縣做不了手術,患者就只能通過服藥等辦法改善一下狀況。”

  針對這樣的情況,援藏醫療隊一路走來,不僅用光明溫暖藏族同胞,還多次為日喀則培養眼科人才,變“輸血”為“造血”,為藏胞們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眼科醫療隊。“現在謝通門縣醫院副院長格桑旺久,是我們培訓多次的醫生,我們現在都保持著密切的聯繫,經常進行業務交流。”于耀光對記者説。

  援藏十年,大慶眼科醫院共投入2000余萬元,讓403名雪域高原的藏胞們重新見到了太陽。于耀光説,第一次來西藏做手術,看到藏胞們走了幾天幾夜的路趕來,看到藏胞們那麼淳樸純粹的感情,看到他們重見光明後的熱淚,內心就對這裡的人們有了永遠難捨的牽掛。基於想為藏胞做些貢獻的想法,于耀光帶隊的雪域高原行,一走就是十年。于耀光對記者説:“能為藏胞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讓我內心感到很高興很滿足,我們一定會把公益事業作為企業文化永遠堅持下去。”(記者 譚湘竹)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