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黑木耳開出脫貧致富花

2018-08-17 17:19:56|來源:佳木斯日報|編輯:呂丹丹|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黑木耳開出脫貧致富花

  走進郊區望江鎮文俊村的黑木耳種植基地,基地內村民快樂地忙碌著,一朵朵“黑牡丹”拓寬了他們的增收渠道,也圓了貧困群眾的脫貧夢。

  在種植基地裏,貧困戶王志佳的妻子正在採摘木耳。為了照顧一家老小她不能外出打工,村主任介紹安排她和其他農戶一起到基地務工,學習種植木耳和採摘木耳,這對於常幹農活的她來説並不是難事,很快她就成了基地裏的成手。她説:“在木耳種植基地工作,離家近方便照顧家人,而且每天能賺90多元錢,我感到很開心,很滿足。”

  黑木耳種植基地成立於2017年4月。當時身為文俊村黨支部書記的朱榮和文俊村村委會主任張紹安,找到郊區望江鎮黨委領導主動請纓,並自行籌措資金50萬元,成立了佳木斯邵安黑木耳種植合作社,建起黑木耳種植基地,一心想要帶領群眾發展黑木耳産業,實現鎮村貧困戶産業連結,並帶動周邊農戶一起致富。

  合作社建社之初,由於村民對黑木耳種植技術和市場前景不掌握,存在疑慮觀望思想。村黨支部和村委會成員就挨家挨戶到村民和貧困戶家中做思想工作,講解合作社管理方式、經營模式,解除了村民顧慮,積極參與到合作社管理中來。同時,村黨支部和村委會成員又多次深入到貧困戶家中,教育引導貧困戶從“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轉變,動員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到合作社基地務工,靠自己的雙手脫貧。

  功夫不負有心人,大家漸漸地領會了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良苦用心,陸續走進黑木耳種植基地。文俊村黨支部和村委會通過建立合作社的方式,聯繫起村裏的貧困戶,本著寧可合作社少掙錢也要讓貧困戶增收的原則,只要是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村委會都會優先介紹到合作社工作,使貧困戶可以有一個穩定的收入,黑木耳專業合作社成了當地脫貧攻堅的主陣地。

  今年年初,望江鎮為支持合作社發展黑木耳培育項目,注資1.5萬元入股合作,以帶動更多貧困群眾擺脫貧困過上好日子。目前,佳木斯紹安合作社黑木耳種植面積已達75畝,種植“黑三”菌棒30萬棒,年利潤約30萬元,實現貧困戶産業連結31戶37人,平均每天農戶及貧困戶可增收90元錢。(記者 陳鈺)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