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細作牡丹江全力打造産業“升級版”
原標題:精耕細作,全力打造産業“升級版”
“黑木耳飲料、黑木耳餅乾、黑木耳口服液……智慧程式控制裝袋機、黑木耳自動裝袋窩口一體機等新産品、新設備成為本次大會的主角。”來自福建漳州的參展商陳先生發出如此讚嘆,第三屆全國黑木耳産業創新發展大會精深加工産品比重大,也更專業化、更規模化。從原來的麻袋,到盒裝、禮品裝,再到如今黑木耳糖果、黑木耳飲品、黑木耳化粧品、黑木耳藥品……黑木耳的“家族成員”逐漸壯大,逐漸向精品級邁進。延伸産業鏈、推進精深加工、進一步提高産品附加值和效益等,成為第三屆全國黑木耳産業創新發展大會上專家學者、企業家們最為關注的話題。
由“原”至“精”、由“初”至“深”,是産業鏈條延伸的過程,更是産業長足發展的路徑,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等不僅體現出更專業化,更是産業深入發展的硬體條件,而專家學者們圍繞黑木耳産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精深加工等突出問題,提出富有遠見卓識的標本兼治之策,為行業精準發展把脈,則為雪城繪就一幅黑木耳産業升級的新畫卷。 延伸産業鏈,由初級産品生産向精深加工轉變 “同樣是種植黑木耳,精深加工産品其附加值遠遠超過了黑木耳本身。”來自吉林省敦化市參展商徐良友感嘆道,他種植的黑木耳品質屬於上成。對於企業下一步發展,徐良友充滿信心,他將整合資源,採用新技術、新設備,由初級産品生産向精深加工轉變。“黑木耳産業如果僅僅停留在初級階段,就難以實現其價值最大化。”來自雞西市參會觀摩學習交流團的一位代表如是説,此行正是為黑木耳産業的下一步創新發展取經尋路。牡丹江黑木耳産業發展位居全國領先地位,他們將有效結合展會的新理念、新技術,以精深加工、品牌驅動、項目建設為核心,打造食用菌産業集群發展新引擎,從而促進黑木耳産業的創新發展。俗話説,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一位來自中國食用菌産業分會的專家在充分肯定牡丹江市食用菌産業發展的同時,提出這樣中肯的意見:目前食用菌産業“原字號”佔主要比重,精深加工産品則偏低,牡丹江食用菌産業要在延伸産業鏈、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上下功夫。“近年來,牡丹江食用菌企業發展迅猛,但從整體看,以‘原字號’産品為主仍是這些企業的通病。”對此,牡丹江市業內專家進一步解釋説,近年來,我市食用菌産業規模年均增長32%,但相關加工業卻發展緩慢,且多為初加工的軟包裝、手工挑選産品,在提高産品附加值方面還存在廣闊的發展空間。”
對此,黑龍江省農科院牡丹江市食用菌研究所所長王延峰表示,目前,牡丹江市黑木耳種植分工細化,基本實現流水線種植,收集原材料、拌料、接菌、製作菌筐等都有專人作業。牡丹江市供銷社相關人士表示,近年來,牡丹江市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業産業結構調整,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提出黑木耳生産標準化、集約化、科技化、工廠化、品牌化和組織化“六化”戰略。當前主要的任務之一是狠抓品質,在種植上堅持標準化,扶持一批規模企業,從源頭上保護黑木耳品質。“食用菌傳統栽培方式佔據主導地位,大量鮮品集中上市時,市場局部供應普遍出現相對過剩現象。因此,運用了幹制技術、鹽漬技術、糖漬技術、罐藏技術和速凍加工技術等初級加工技術,有效延長了食用菌儲存時間。”中國食用菌商務網食用菌市場總監陳彥説,隨著食用菌産業的發展,飲料、調味品、化粧品、保健品、藥品、方便食品等深加工技術將日趨成熟,不僅可以解決市場相對過剩的問題,而且能夠進一步提高産品的附加值和效益,是今後食用菌加工的主要發展方向。
做精做深,構建産業品質效益型發展新格局 我市生態優良,區位優越,物産豐富,是享譽國內外的“世界黑木耳之都”。市供銷社相關人士表示,目前,全牡丹江市初步形成食用菌菌種研發、菌需物資供應、産品加工、市場行銷、食用菌機械、廢棄菌包回收利用的全産業鏈。全市菌包廠達到120多家,基本形成專業市場、綜合市場、專業商店相結合的菌需物資供應體系。加工型龍頭企業達到70多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2戶、黑龍江省級龍頭企業5戶,龍頭企業年加工量達到18萬噸,實現銷售收入20億元。
“發展黑木耳精深加工,其實質是由一産向二産的延伸或跨越,是‘兩頭兩尾’的具體實踐。”提及如何推動我市食用菌精深加工業的發展,專家建議,我市黑木耳的規模和品質是吸引精深加工項目的最大優勢,相關部門應加大合作項目謀劃的力度,有針對性地開展招商引資,吸引有實力的企業到牡丹江合作發展食用菌精深加工。同時,充分利用好園區這一載體,實現精深加工項目鏈條式、集群式發展。謀篇佈局,綜合施策。牡丹江市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品質效益為核心,以品種結構優化為基礎,以創新創業為動力,以示範帶動為載體,以産業項目為抓手,大力實施食用菌産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穩規模、調結構、提標準、出精品、增效益,加速集約化、標準化、優質化、産業化、生態化進程,走優質高産高效發展之路,全力打造我市食用菌産業“升級版”。(記者 劉真輝)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