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德美通河”培育文明鄉風打造美麗鄉村

2018-09-28 09:22:42|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丹丹|責編:劉徵宇

建設“德美通河”培育文明鄉風打造美麗鄉村

通河縣委書記劉長河深入農村檢查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 胡建軍攝

  金秋九月,行走在遍地金黃、稻菽飄香的通河鄉村間,青山村的家風家訓牌,樺樹村的仁孝長廊,林勝村的手繪圖畫,長興村的志願者服務隊,還有那整齊劃一、乾淨整潔的村容村貌,花團錦簇、綠樹成蔭的鄉村小路,盡情釋放的秧歌表演,綻放著幸福滿足的張張笑臉……那時時洋溢著的美麗鄉村的文明新風,那處處跳動著鄉村振興的律動脈搏,無不令人陶醉稱歎。

  近年來,通河縣持續抓精神文明建設推動鄉村振興工作,舉全縣之力,聚全民之智,以建設“德美通河”為主題,致力培育文明鄉風,打造美麗鄉村,堅持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圍繞“懷仁、明禮、啟智、守信、行孝、限節”六德,以德鑄魂,著眼“産業富美、生態宜美、鄉風醇美、文化尚美、社會和美、環境優美”六美,以美塑形,紮實推進“德美通河”建設。一個個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産業興旺、文化繁榮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脫穎而出,全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邁上了新臺階。

建設“德美通河”培育文明鄉風打造美麗鄉村

江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胡建軍攝

  “以思想振興助推鄉村振興發展,提升農民‘精氣神’,打造新時代通河‘德美鄉村’,讓美麗覆蓋所有人、讓文明覆蓋所有人、讓幸福覆蓋所有人。”通河縣委書記劉長河説,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中,通河縣充分發揮鎮村主體主導作用,對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動鄉村振興發展新模式進行了不斷深入的嘗試和探索。

  幾年來,全縣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鄉風民風培育、文化活動普及為載體,通過突出理念化規劃和標誌化建設,使通河美麗鄉村建設呈現出獨具特色的新亮點。尤其在核心價值觀教育工程上,堅持大處著眼、細處入手、多層面覆蓋,以“十村四園一講堂”為重點,全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實踐。依託原有公園,融入核心價值觀元素,打造了四個主題公園,即:我們的國——中國夢主題公園、我們的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我們的鄉——新鄉賢文化主題公園、我們的家——家風家訓主題公園,成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

建設“德美通河”培育文明鄉風打造美麗鄉村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園成為通河亮麗風景線。 本報記者潘宏宇攝

  城鎮化水準穩步提高,城鄉面貌日新月異,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明顯提升。2016年,通河縣被哈爾濱市評為“美麗鄉村、美在農家”示範縣;2017年8月,通河縣代表哈爾濱市在省文明辦召開的全省家庭文明建設經驗交流會上介紹經驗。同年9月,在全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上作典型發言。先後獲得全國文明縣城、國家衛生縣城等諸多榮譽,新農村建設、平安創建和城市園林綠化等多項工作走在省市前列。

  一面面文化墻掩映在村莊院落間,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群眾生活;一個個先進典型的創建評比活動,點燃著村民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一場場自創新穎的文藝演出,豐富著百姓的日常生活。在秀麗的鏵子山腳下,在風光秀美的松花江之濱,26萬通河人民以勤勞的雙手和汗水澆灌的精神文明之花遍地開放,碩果豐盈。

 

建設“德美通河”培育文明鄉風打造美麗鄉村

通河鎮建設村村民扭起了歡快的大秧歌。 本報記者潘宏宇攝

  提升文化素養培育文明新風尚

  悠悠的岔林河水從村旁流淌而過,整齊劃一的紅蓋藍墻房屋,志願者包扶的街道兩旁鮮花簇簇,佇立在村頭的石刻村規民約,墻體、板障上一幅幅色彩艷麗的手繪宣傳畫,木質的柵欄、潔凈的村路,走進通河縣鳳山鎮青山村,最醒目的是家家門前的板障上挂著統一樣式的家風家訓牌:“家庭以愛為根,生活以和為貴”、“孝父母教子女”、“説一千道一萬不如踏實幹”……鳳山鎮黨委副書記安廣豐深有感觸地説:“這裡有聲有色的文化生活,隨處可見的家風家訓、核心價值觀宣傳,讓大家感受到濃郁的文明向上的精神風貌。”

  在通河,像青山村這樣的美麗鄉村,在全縣各鄉村比比皆是。針對農村仍存在的精神貧乏、等靠要等陳舊觀念,通河縣堅持把補齊精神短板、激發群眾內生動力作為全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總抓手”。

建設“德美通河”培育文明鄉風打造美麗鄉村

通河舉辦大型紅寶石集體婚禮,見證改革開放40年家國情懷。 胡建軍攝

  創建農民精神高地,強化陣地作用。今年,為深入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動鄉村振興,通河縣著眼于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中心建築面積840平方米,設有通河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動鄉村振興巡禮、好人館、創客之家、百科新知大講堂等,常態化開展以宣講理論政策、組織文化活動、培育文明風尚、舉辦教育培訓、提供人文關懷為主要內容的文明實踐活動。

  “百科新知大講堂、老師和咱嘮家常,咋問不煩耐心講,原是專家到咱莊,鄉村振興大發展、科技領咱奔小康”。創立於2015年的通河百科新知大講堂堅持縣鎮村三級聯動,緊扣鄉村振興和綠色發展需求,邀請經濟發展、綠色農業、生態林業、招商引資等多方面、多領域的專家學者授課。組織各級理論骨幹深入村屯農戶、田間地頭開展宣講,與村民面對面闡釋,向群眾面對面宣傳,使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鄉村振興戰略、各級黨代會精神落地生根。

  各鄉鎮村還通過開辦農民夜校、致富講堂,通過技能培訓、勞務輸出、公益專崗等,把懶漢變為好漢、閒人變為賢人。

  通河鎮樺樹村的5000平方米的仁孝廣場很是壯觀,該村定位打造仁孝主題村,修建了百善圖、仁孝長廊等文化景觀,繪製二十四孝文化街,創作膾炙人口的《仁孝歌》,讓村民無時無刻不被傳統文化所熏染,不斷豐富著美麗鄉村精神文明內涵,在推進美麗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中,走出了一條特色之路。

  記者在青山村的文化廣場展板上看到,除了展出的好人榜,還有紅榜、黑榜。村民姜大勇因為積極搶險被村道德評議會給予紅榜公示,而村民田富貴則因隨意傾倒垃圾上了黑榜名單。村委會主任梁小東説,這道德評議紅黑榜可有用了,村民都很看重,大家比著學比著做,向上向善之心普遍增強。

  2018中國·通河大型紅寶石集體婚禮暨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主題活動9月17日舉行。用紅寶石集體婚禮的形式重溫愛的誓言,謳歌偉大時代,以此紀念改革開放40年我國精神文明建設領域取得的成績。

建設“德美通河”培育文明鄉風打造美麗鄉村

在鄉村小路上騎單車的姐弟倆。 本報記者潘宏宇攝

  在通河,以懷仁、明禮、啟智、守信、行孝、限節為核心內容的人文“六德”教育深入人心。全縣以村規民約“一規一約”,創建文明村鎮、評選身邊好人“一創一評”,百科新知大講堂、農家書屋“一堂一屋”,文化廣場、道德評議紅黑榜“一場一榜”,志願者服務隊、紅白理事會“一隊一會”等“十個一”示範工程為載體,融理於事、寓教于樂,使農民群眾在親身實踐中入心入腦、化知化行。用可親可信可學的致富能人、新鄉賢等先進事蹟教育引導營造“比學趕幫超”濃厚氛圍。富口袋先富腦袋,編寫了《譜好立志曲》《念好致富經》《走好文明路》等勵志叢書,增強脫貧致富的幹勁和決心。

  打造富民産業共享幸福好生活

  “讚我建設村,建設人有福氣,美麗鄉村爭第一,墻上刷塗料,房蓋噴油漆,院子鋪彩磚,坐便安屋裏,大道掃溜光,北邊有大庫,裏面裝農機……”通河鎮建設村村民自創的這首自讚歌可謂道出了這幾年村裏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村黨支部書記陳發告訴記者,全村立足“現有”,追逐“應有”,深挖荒山、荒坡、荒地等林下綠色資源,初步建成了三大林下種養共育基地,即林下雞養殖基地500畝養殖林下雞20萬隻、大榛子套種基地2050畝、生豬養殖300畝10萬頭基地,開發林下資源達5000余畝,經濟效益630萬元,3年後經濟效益可達3000余萬元。在大果榛子、林下雞等産業的帶動下,全村林下經濟繁榮發展,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來。

  記者在位於富林鄉林勝村的中國通河林勝國際藝術村看到,這裡將文化創造元素與自然山水有機融合,使文化産業與旅遊産業深度融合。藝術村板塊主要有國際雕塑創作營營地,已成功舉辦兩屆國際雕塑創作營活動,並打造了省內唯一一個雕塑公園。還有中俄造型藝術研究院創作基地,民間藝術創作中心展出有根雕、東北刺繡、魯班鎖、五穀糧食畫、葫蘆烙畫,以及創客空間,通河寒地漿果試繁基地、北方道地藥材試繁基地、寒地玫瑰研究中心等,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們、學生在此創作、寫生、展出、活動,大大提升了通河的影響力和美譽度。這裡不僅成為現代農業觀光遊的新景點,也吸引了絡繹不絕的參觀者。

  近年來,像建設村、林勝村這樣的許多鄉村,經濟發展帶動了精神文明快速發展。按照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通河縣把産業興旺作為精神文明建設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總開關”。堅持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做強以“通河大米”為代表的綠色農業和以“大果榛子”為代表的生態林業兩大特色支柱産業。

  實施綠色農業“雙百”工程,即5萬畝以上水稻聯合社規模突破百萬畝,綠色有機水稻面積突破百萬畝;實施生態林業“雙百”工程,即林下經濟規模突破百萬畝,産值突破百億元。

  160萬畝水田實施“雙百工程”。目前20家5萬畝以上水稻聯合社經營面積超140萬畝,佔全縣水田面積85%,實現全程“六統一”即品種、肥藥、管理、品牌、價格、銷售全程六統一,全部綠色有機認證,發展高鈣稻、蟹稻等生態有機稻,稻米質價齊升,“通河大米”榮登中國區域品牌價值百強榜第44位。二次利用育秧棚1000棟36萬平米空間,發展木耳等菌類致富項目。

  45萬公頃林業資源實施“雙百工程”。全縣大榛子種植達20萬畝,約佔全國人工種植面積1/5,是中國大果榛子第一縣,“通河大榛子”區域品牌價值達1.64億元,被確定為省內推廣的林業三個重點品牌之一。同時套種林下果藥、套養林下畜禽,今年林下豬牛羊養殖達百萬頭,雞鴨鵝、鵪鶉大雁等養殖達500萬隻。人參、靈芝、五味子、藍莓等果藥種植超15萬畝,林業産值將達100億元,生態林業經濟工作成全國先進。

建設“德美通河”培育文明鄉風打造美麗鄉村

長興村農業科技示範園區。 本報記者白雲峰攝

  向産業鏈價值鏈要效益。農民從産業鏈中分享財富。十余家農林産品企業、兩家大型中醫藥企業相繼落戶開發區。扶持農民發展電子商務,電商年銷售額達20多億元。産業項目全覆蓋1722戶、2801人,每戶至少有1個以上穩定産業項目帶動。産業興旺讓農民腰包鼓了,精氣神足了,村集體經濟壯大了。

  改善生活環境建設宜居新家園

  9月4日一大早,雖然下著雨,但富林鄉長興村63歲的村民李士蘭一如往常披上雨衣,拿起鐵鍬,出門清除村路兩旁的雜草。和她一樣出門幹活的有40多人,都是這個村志願者服務隊的成員。志願者服務隊7月從成立之初的16人發展到40人,如今已有70人,平均年齡65歲,自發成立,自發活動,平日裏就是督促各家各戶衛生,幫身體不好的村民幹點活,鄰裡間有事幫個忙。用村黨支部書記趙雲峰的話講,這志願者服務隊可管事了,説話好使,也幫村裏解決了不少棘手的問題。在通河鄉村,有70%村屯都自發成立了志願者服務隊。

  而通河鎮建設村自創的“四位一體”環境衛生自我管理責任制度更讓這個村門前道路自家包打掃,門前邊溝自家包清理,門前樹木自家包剪枝,門前栽花自家包培植。通過倡導文明新風尚,讓村民嘗到環境整潔的甜頭,村裏除集中儲運垃圾外,不再花一分錢,家家戶戶都自覺將村內環境衛生管理得井井有條。

  正是依託“三分建、七分管”,以“城鄉六美”即産業富美、生態宜美、鄉風淳美、文化尚美、社會和美、環境優美為內容,通河縣把建管結合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恒久推進的“總保障”,實施“六大工程”,全縣已有77個行政村建成省級生態村,佔總數的94%。

  暢通工程,農村“四好公路”全覆蓋,公交車村村通;凈化工程,實現農村垃圾分類收集、統一運轉處理全覆蓋;生態工程,實現農業面源污染全面治理,全面落實河湖長制;綠美工程,村頭路、村路、村民庭院,實現綠化美化全覆蓋;齊美工程,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全天候保潔,不留死角,實現農機具、柴草垛村外統一存放;潔廁工程,農民出工出勞,全縣整村推進“廁所革命”,正推進全縣16731戶改廁任務。

  開展鄉風文明創建活動。用喜聞樂見的文體娛樂活動富裕群眾生活,在農民頭腦中搞思想建設。文明評選進千家,開展文明評選活動。已評選好兒媳、好鄰居、好妯娌等1000多人,新鄉賢529人,縣級道德模範230人,最美家庭380戶、最美庭院260戶,脫貧致富典型230人,有效帶動鄉風民風改善。

  文化生活樂百姓。常態化開展國學經典誦讀、節日民俗和文體娛樂活動,每年培訓村文藝骨幹600余次、廣場演出360余次、送戲下鄉270余場、放映電影940余場,農村文化體育場地和設施逐年增加,整合社會資源,打造國際藝術村、國際民宿村、電影公社等特色品牌,開展“時尚哈爾濱、嗨動大通河”系列文旅活動,正在拍攝鄉村喜劇電影《好人也麻煩》,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好玩有趣的文體娛樂活動。

  陳規舊習人人棄。各村“四會組織”制定紅白事辦理標準流程,納入村規民約,提倡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針對天價彩禮、天價婚房等進行教育整治,多年的陳規舊習逐漸退出農村市場。全縣已有全國文明村1個、省級文明村5個、市級文明村15個。

  夕陽西下,在通河鎮建設村村部寬大的廣場上,村民們身著統一服裝,伴著歡快的樂曲扭起了大秧歌。一張張幸福的笑臉,一條條美麗的風景線,“如皋如歌”的新氣象,見證著通河美麗鄉村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美麗嬗變”,一處處“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農村越來越多地在通河大地涌現。(胡建軍 記者 金雙燕 潘宏宇 白雲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