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三江墾區:堅守耕地紅線 端好“中國飯碗

2018-11-09 14:14:44|來源:東北網|編輯:呂丹丹|責編:劉徵宇

  9月25日,對於黑龍江省建三江墾區人民來説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這一天,習近平總書記到東北考察首站便來到這個我國重要商品糧基地——“中國綠色米都”。一個多月過去了,總書記來時那片一望無際的金色稻田已收割入倉,總書記的諄諄教誨依然在三江大地上回蕩。“民以食為天,食以地為本”,作為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如何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將黑土地的保護落到實處,為打造共和國糧食安全的壓艙石助力。記者走進黑龍江農墾總局國土資源局建三江分局。

  土地復墾整治釋放黑土資源能量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農墾建三江管理局轄區總面積1.24萬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41萬畝、水田1020萬畝,人口22萬。轄區內有15個大中型現代化國有農場,年産能600萬噸以上,農業機械化率達98.5%,糧食商品率96%。土地集中連片,農業機械化作業程度居全國之首。

建三江墾區:堅守耕地紅線 端好“中國飯碗

  建三江墾區稻田收割現場。孫佳岩 攝

  幾年來,圍繞田、水、路、林、村綜合治理目標,墾區共實施土地整治項目95個,投資總額36.31億元,建設規模達448萬畝。通過加大對水利工程等基礎設施的投入,使50多萬畝低産田得到整治,將7500多公里的溝渠加深拓寬,新建了1.9萬餘座進地橋涵和過路涵等,5000多公里的田間路由原來的泥土路變成了砂石路,建設田間防護林200多公里。農業生産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

  同時,土地整治項目對農田水利、田間道路、田間防護林等進行建設,增加了耕地面積,提高了糧食産能。通過對低窪地、荒草地進行集中連片疏通溝渠,擴大了旱改水面積,改變了農業長期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土地整治使建三江管理局轄區內新增耕地面積14.8萬畝,年糧食增産達7.4萬噸,增加産值1.9億元。

  此外,墾區還通過撤隊進城整體搬遷工程復墾耕地。5年共搬遷居民點310個,保留中心管理區60個。整體搬遷後新增耕地2.35萬畝。將水稻育秧大棚、浸種催芽基地、糧食收儲基地、現代化農機停放場地以及工業園區全部安排在拆遷區,有效規避了設施農業用地和工業用地佔用耕地的現象。

  2011-2017年,建三江墾區通過25個補充耕地項目,增加儲備耕地2.28萬畝。2018年實施補充耕地和提質改造項目22個,新增耕地1.92萬畝,實現了佔補平衡。

  表土剝離利用保護黑土資源

  黑土地是我國極其珍貴的土地資源,也是不可再生的環境資源。據黑龍江省土壤普查資料顯示,黑龍江省的黑土層的厚度已由20世紀50年代60 -70釐米減少到現今的30-40釐米。對黑土層的保護已是刻不容緩。

  為更好地保護好這片黑土地,守住大糧倉。黑龍江農墾總局國土資源局建三江分局在墾區率先開展了全局範圍的表土剝離再利用工作,該局明確凡農用地轉新增建設用地項目等所有使用農用地和荒草地的用地行為,都要實施表土剝離及再利用。這突破了以往只有耕地才需要表土剝離的固有思路,探索了一條助力建三江黑土保護的新途徑。同時國土部門建立表土剝離再利用項目臺賬,聯合農業、林業、畜牧等部門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兩年共實施表土剝離項目20個,剝離黑土45萬立方米。將被剝離的表土與土地整治項目、低産田改良、苗床土、城鎮綠化等工程無縫對接,取之於耕、用之於農,形成配套模式,實現了耕地保護和再利用。

  2017年11月2日,省廳駐農墾總局國土資源局在建三江召開了表土剝離及再利用觀摩現場會,全面肯定了農墾建三江管理局“表土剝離、移土培肥、改良耕地、提升品質、保護生態”的工作機制,並將這種有效保護耕地資源,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有機結合的作法進行推廣。會議要求,墾區的所有建設用地、設施農業用地項目要全部實施表土剝離再利用,讓北大荒寶貴的黑土資源得到保護和重生。

  實施“天眼”工程全域監控黑土地

  在建三江分局的監控室裏,一面120吋的大屏上,4台收割機正在地裏收割的畫面清晰可見。水稻捲入收割機,同時被粉碎的桔桿直接噴灑在地裏。“這是距此180公里的前哨農場,正在秋收的場景。這塊螢幕可以隨時切換到建三江15個農場的任意一個點。這是我們局耕地保護和違法用地監管平臺結合的創新。”工作人員介紹。

  2014年以來,建三江分局陸續在15個農場場部及部分作業站共架設27台高清視頻監控網絡系統。通過無線網絡傳輸系統,利用高清監控攝像頭,對每個監控點周圍80平方公里的土地利用情況進行實時監控。

建三江墾區:堅守耕地紅線 端好“中國飯碗

  建三江墾區稻田收割現場。孫佳岩 攝

  通過對違法行為的識別,將監控區域內所有活動視頻、圖像記錄下來,以便取證。即使在天氣、晝夜等因素發生變化的情況下仍可以正常工作。每個基層國土所人員,每天對各自轄區內的土地進行監測記錄,發現問題及時調查、上報、查處。自監控系統運行以來,已發現並制止了17起違法用地行為,使違法用地發現在初始,消滅在萌芽,降低監察成本投入,提升了建三江自然資源管理的水準。

  2017年,固定監控升級成了在手機上便可查看的移動監控,同時利用無人飛行器彌補了視頻監控以外的土地利用狀況。2018年7月的一天,建三江分局局長張建偉按慣例查看手機監控,發現城區邊緣一處有建築設施進入,立即與局裏通話,同時,土地執法監察人員也進入現場,對未批先佔的行為進行制止,有效地避免了一起違法用地行為的發生。

  耕地保護任重道遠

  如今,三江大地正掀起一場耕地保護熱潮:以八五九、勤得利、青龍山、烏蘇鎮四大灌區為依託,以三江平原東部地區重大工程為載體,集中黑龍江省自然資源廳土地整治和水利配套的重點投資,將建三江轄區內的幹、支、鬥渠道配套,發揮四大灌區作用,使建三江管理局70%的水田逐步實現江水灌溉。

建三江墾區:堅守耕地紅線 端好“中國飯碗

  建三江墾區稻田收割現場。孫佳岩 攝

  利用江水灌溉來平衡建三江地區的地下水資源,緩解了地下水資源日漸匱乏的現狀,改善了生態環境,使建三江的水稻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極大地提高了農戶的生産便利性,減少了生産成本,提升了稻米品質,實現了增産增收增效。

  中國地質調查局將建三江評定為土壤富硒區域,讓綠色有機稻米得到了推廣;省廳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在三江布設15眼地下水監測點,為三江地下水可持續利用提供技術數據依據;省廳土地整治中心將國家級土地整治重點實驗室觀測基地設在建三江,時刻監測三江大地的生態環境和農業技術指標測定;2018年,建三江在省政府的統一安排下開始休耕,首次休耕面積達到30.5萬畝……一樁樁、一件件,必將使黑土地煥發出強大的生機。(孫佳岩 郭志東 記者 霍梟涵)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